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级集体经济曾在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九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悄然离开历史舞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这就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空壳村”问题日渐突出。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基层组织正常运转难,党群、干群关系协调难,公益事业建设难,村级债务化解难,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交织,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集体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作为一个村庄,一方面,没有集体经济不行,另一方面,想发展、要发展集体经济虽有愿望,但总感到无处下手。具体有“七缺”:一是缺信心。农村干部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尤其是过去不少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时没有实现有效发展,不仅加重了乡村债务、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加重了乡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而且挫伤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动摇了人们的发展信心。二是缺资金。目前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而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当前起步发展的面临资金瓶颈制约较为突出。三是缺政策。当前国家惠农政策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种植业领域,对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启动性政策支持、缺乏推进发展的动力。四是缺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自己想发展的多了,有能力的都自己干了,就是以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也通过改制自己另起炉灶了。五是缺机制。当前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机制方面的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程序多,决策慢;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集体经济产权不清、产权封闭,村委承担风险大,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这种状况,在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庄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六是缺氛围。近年来村集体经济通过改制,把集体企业改了、卖了,集体资产在有的村庄没有实现保值增值,村民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想集体的少了,想自己的多了,关心集体的少了,关心自己的多了,干集体的少了,干自己的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号召力。七是缺体制。现在的村级班子三年一选,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对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很难有一个长远规划,有的甚至说第一年熟悉情况、打算打算,第二年干点事,第三年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班子不稳定,集体经济很难有长远发展。
二、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从农村实际情况看,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型。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土地,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资源开发利用型。靠山峦、滩涂、矿产、林地和生态旅游等资源,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三是社会化有偿服务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种植、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向公司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培植起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型。对处于停产状态的村办企业,对小型水利设施、林木苗圃、荒沟荒滩等,采取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盘活了集体经营性资产。五是骨干企业带动型。对村办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村办企业二次创业,实现了靠企业强村。六是物业租赁经营型。依托地处城镇区域或临近交通干线等区位优势,对外提供集体店面、厂房、市场、仓储等发展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七是产业聚集拉动型。利用石材、塑料、养殖等产业聚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水电、清运垃圾等服务,从而增加了集体收入。八是集体资本运营型。利用集体资本到村外发展其他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三、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
2.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义,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大力表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3.落实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近几年,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要学透用足这些政策,鼓励发展名优规模养殖、发展休闲旅游业、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4.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促进村级增收节支
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不少地方的大多数村庄的农民已经向外转移,全市面上农村宅基地的需求量逐年减少,山区有的村庄已经近十年没盖新房,在这种形势下,合并村庄已是大势所趋。合并村庄给村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村庄数量,压减了工资、招待、报刊等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利于资源整合,加快村庄建设和发展。
5.强化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考核奖惩
农村干部干事创业,首要的是抓发展,而抓发展重点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居干部工资报酬要与村居集体可支配收入直接挂钩,村居集体可支配收入当年增长部分与对村居干部的奖励直接挂钩。评选村居发展奖,考核部门包村工作,在农村干部中评先选优,都要将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一、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作为一个村庄,一方面,没有集体经济不行,另一方面,想发展、要发展集体经济虽有愿望,但总感到无处下手。具体有“七缺”:一是缺信心。农村干部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尤其是过去不少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时没有实现有效发展,不仅加重了乡村债务、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加重了乡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而且挫伤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动摇了人们的发展信心。二是缺资金。目前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而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当前起步发展的面临资金瓶颈制约较为突出。三是缺政策。当前国家惠农政策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种植业领域,对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启动性政策支持、缺乏推进发展的动力。四是缺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自己想发展的多了,有能力的都自己干了,就是以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也通过改制自己另起炉灶了。五是缺机制。当前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机制方面的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程序多,决策慢;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集体经济产权不清、产权封闭,村委承担风险大,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这种状况,在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庄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六是缺氛围。近年来村集体经济通过改制,把集体企业改了、卖了,集体资产在有的村庄没有实现保值增值,村民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想集体的少了,想自己的多了,关心集体的少了,关心自己的多了,干集体的少了,干自己的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号召力。七是缺体制。现在的村级班子三年一选,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对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很难有一个长远规划,有的甚至说第一年熟悉情况、打算打算,第二年干点事,第三年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班子不稳定,集体经济很难有长远发展。
二、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从农村实际情况看,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型。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土地,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资源开发利用型。靠山峦、滩涂、矿产、林地和生态旅游等资源,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三是社会化有偿服务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种植、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向公司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培植起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型。对处于停产状态的村办企业,对小型水利设施、林木苗圃、荒沟荒滩等,采取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盘活了集体经营性资产。五是骨干企业带动型。对村办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村办企业二次创业,实现了靠企业强村。六是物业租赁经营型。依托地处城镇区域或临近交通干线等区位优势,对外提供集体店面、厂房、市场、仓储等发展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七是产业聚集拉动型。利用石材、塑料、养殖等产业聚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水电、清运垃圾等服务,从而增加了集体收入。八是集体资本运营型。利用集体资本到村外发展其他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三、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
2.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义,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大力表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3.落实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近几年,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要学透用足这些政策,鼓励发展名优规模养殖、发展休闲旅游业、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4.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促进村级增收节支
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不少地方的大多数村庄的农民已经向外转移,全市面上农村宅基地的需求量逐年减少,山区有的村庄已经近十年没盖新房,在这种形势下,合并村庄已是大势所趋。合并村庄给村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村庄数量,压减了工资、招待、报刊等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利于资源整合,加快村庄建设和发展。
5.强化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考核奖惩
农村干部干事创业,首要的是抓发展,而抓发展重点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居干部工资报酬要与村居集体可支配收入直接挂钩,村居集体可支配收入当年增长部分与对村居干部的奖励直接挂钩。评选村居发展奖,考核部门包村工作,在农村干部中评先选优,都要将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