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口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42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采用腹股沟区0.8~1.0cm的横行微创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242例患儿均治愈,手术时间11~47min,平均18.5min,其中12例为复发疝,手术耗时稍长,平均手术时间32.3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5d。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阴囊或大阴唇水肿,34例于3~5d恢复;2例出现阴囊小血肿,均为复发疝,给予热敷后于10~14d内完全消退;206例阴囊或大阴唇轻度水肿均于术后1~2d内消退。所有病例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 应用微创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既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又能体现微创外科理念,从而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手术的关键在于解剖结构的熟悉和切口的准确定位。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微小切口;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诊断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手术方法与操作技术亦有独到之处。小儿无腹股沟管薄弱的因素,故无需修补,只需做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1】。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目前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得到较为成熟地应用于临床,然而该术式中CO2气腹建立时所形成的腹腔间隔综合征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严重的影响【2】。鉴于此,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对收治的24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微创口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42例,男性234例,女性8例,年龄1~14岁,平均3.2岁。均为可复性斜疝,其中复发疝12例(均为院外术后复发)。
1.2手术方法采用离解或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患儿仰卧位,用左食指自耻骨联合向患侧沿耻骨前缘滑行,扪及条索状物,即皮下环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处体表皮肤取0.8~1.0cm切口,用蚊式钳垂直于耻骨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此处的腹外斜肌腱膜,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即进入腹股沟管,分离提睾肌见精索或直接寻及子宫圆韧带,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前内侧分离寻找疝囊,寻找到疝囊后分离至疝囊颈,即内环口处,给予高位结扎,彻底止血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内翻缝合皮下组织1针,皮肤不缝合,消毒后用纳米贴拉合覆盖即可。
2结果
242例患儿全部手术治愈,手术时间为11~47min,平均18.5min,其中12例为复发疝,手术耗时相对较长,平均手术时间32.3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5d。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阴囊或大阴唇水肿,34例于3~5d恢复;2例出现阴囊小血肿,均为复发疝,给予热敷后于10~14d内完全消退;206例阴囊或大阴唇轻度水肿,均于术后1~2d内消退。所有病例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近10年来,随着国际小儿腹腔镜外科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儿腹腔镜外科正在迅速的跟上国际步伐。目前,在一些开展较好的单位,约有60%的小儿腹部外科疾病可用腹腔镜治疗,治疗的范围达30多种疾病,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小儿外科水平【3】。由于小儿无腹股沟管薄弱的因素,故无需修补,只需做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因此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面应用更为广泛。然而,黄志强教授指出,理想的外科治疗应使病人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切口和最轻的全身反应。微创手术并不意味着手术风险或手术技巧要求的降低,更不意味着无创。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需要建立CO2气腹,而气腹建立时所形成的腹腔间隔综合征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严重的影响:膈肌抬高、肺顺应性下降及静脉回流障碍等会造成心肺功能不全;腹膜对CO2吸收则会加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由于肾脏受压和肾灌注不足,病人可出现少尿、水肿等;内环境紊乱还包括心钠素降低,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以及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等【2】。
基于前述CO2气腹建立时所形成的腹腔间隔综合征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严重的影响,我们根据小儿腹股沟管的解剖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了微创口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既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又避免了因建立CO2气腹而产生的潜在危害。本组病例采用的手术切口仅有0.8~1.0cm,原因是小儿的腹股沟管仅有1.2~2.0cm左右,且疝囊及相应区域的腹膜有较好的延展性,完全能满足高位结扎的需要,本组病例术中均能分离见到腹膜外脂肪。笔者认为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手术的关键在于切口的准确定位——用左食指自耻骨联合向患侧沿耻骨前缘滑行,扪及条索状物,即皮下环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处取体表切口。当然术中尚需仔细解剖,勿损伤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以及术毕彻底止血。本组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囊或大阴唇水肿,绝大多数在术后1~2d内消退,小部分在术后3~5d恢复;2例出现阴囊小血肿,原因可能系粘连或止血欠彻底导致,给予热敷后于10~14d内完全消退。平均手术时间18.5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5d。因此笔者认为应用微创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既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又能体现微创外科理念,从而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手术的关键在于解剖结构的熟悉和切口的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佘亚雄.小儿外科学(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310.
[2]姜洪池,陆朝阳.关于微创手术入路与整体损伤比的思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6):323-325.
[3]张金哲.迅速提高我国小儿腹腔镜外科水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1):1.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微小切口;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诊断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手术方法与操作技术亦有独到之处。小儿无腹股沟管薄弱的因素,故无需修补,只需做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1】。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目前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得到较为成熟地应用于临床,然而该术式中CO2气腹建立时所形成的腹腔间隔综合征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严重的影响【2】。鉴于此,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对收治的24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微创口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42例,男性234例,女性8例,年龄1~14岁,平均3.2岁。均为可复性斜疝,其中复发疝12例(均为院外术后复发)。
1.2手术方法采用离解或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患儿仰卧位,用左食指自耻骨联合向患侧沿耻骨前缘滑行,扪及条索状物,即皮下环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处体表皮肤取0.8~1.0cm切口,用蚊式钳垂直于耻骨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此处的腹外斜肌腱膜,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即进入腹股沟管,分离提睾肌见精索或直接寻及子宫圆韧带,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前内侧分离寻找疝囊,寻找到疝囊后分离至疝囊颈,即内环口处,给予高位结扎,彻底止血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内翻缝合皮下组织1针,皮肤不缝合,消毒后用纳米贴拉合覆盖即可。
2结果
242例患儿全部手术治愈,手术时间为11~47min,平均18.5min,其中12例为复发疝,手术耗时相对较长,平均手术时间32.3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5d。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阴囊或大阴唇水肿,34例于3~5d恢复;2例出现阴囊小血肿,均为复发疝,给予热敷后于10~14d内完全消退;206例阴囊或大阴唇轻度水肿,均于术后1~2d内消退。所有病例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近10年来,随着国际小儿腹腔镜外科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小儿腹腔镜外科正在迅速的跟上国际步伐。目前,在一些开展较好的单位,约有60%的小儿腹部外科疾病可用腹腔镜治疗,治疗的范围达30多种疾病,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小儿外科水平【3】。由于小儿无腹股沟管薄弱的因素,故无需修补,只需做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因此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面应用更为广泛。然而,黄志强教授指出,理想的外科治疗应使病人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切口和最轻的全身反应。微创手术并不意味着手术风险或手术技巧要求的降低,更不意味着无创。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需要建立CO2气腹,而气腹建立时所形成的腹腔间隔综合征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严重的影响:膈肌抬高、肺顺应性下降及静脉回流障碍等会造成心肺功能不全;腹膜对CO2吸收则会加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由于肾脏受压和肾灌注不足,病人可出现少尿、水肿等;内环境紊乱还包括心钠素降低,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以及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等【2】。
基于前述CO2气腹建立时所形成的腹腔间隔综合征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严重的影响,我们根据小儿腹股沟管的解剖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了微创口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既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又避免了因建立CO2气腹而产生的潜在危害。本组病例采用的手术切口仅有0.8~1.0cm,原因是小儿的腹股沟管仅有1.2~2.0cm左右,且疝囊及相应区域的腹膜有较好的延展性,完全能满足高位结扎的需要,本组病例术中均能分离见到腹膜外脂肪。笔者认为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手术的关键在于切口的准确定位——用左食指自耻骨联合向患侧沿耻骨前缘滑行,扪及条索状物,即皮下环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处取体表切口。当然术中尚需仔细解剖,勿损伤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以及术毕彻底止血。本组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囊或大阴唇水肿,绝大多数在术后1~2d内消退,小部分在术后3~5d恢复;2例出现阴囊小血肿,原因可能系粘连或止血欠彻底导致,给予热敷后于10~14d内完全消退。平均手术时间18.5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5d。因此笔者认为应用微创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既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又能体现微创外科理念,从而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手术的关键在于解剖结构的熟悉和切口的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佘亚雄.小儿外科学(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310.
[2]姜洪池,陆朝阳.关于微创手术入路与整体损伤比的思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6):323-325.
[3]张金哲.迅速提高我国小儿腹腔镜外科水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