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PP模式产生于20世纪末期,是基础建设融资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在中国却并未能很好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先通过研究PPP模式的可行性,进而分析了PPP模式在中国运用所遇到的风险,以及各种应对措施。
【关键词】ppp模式 基础设施 风险分析
一、PPP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可行性分析
(一)基础设施现行的问题为PPP模式应用提供空间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度巨大,投资回收期限长,本身公共服务的特点,价格会受到政府的管控,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其他项目,全归民营所有很难实现。我国多年的国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形式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在建设期会出现超预算、超工期等现象,运营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加了PPP模式拓展
PPP模式作为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长期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中,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签订合同,规定双方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所需尽的义务和责任。通过这种双方的制约和监督,可以大大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目标项目的风险,避免了政府在单独负责项目时的超预算、超工时等问题,也保证的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
PPP模式的目的在于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作、维护中改进创新,引进社会资本,发挥政府职能,使得社会资本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同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PPP模式的特征是:长期的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结合,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担建设项目的风险。
二、我国PPP模式实践应用遇到的风险分析
风险在工程建设方面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是一种不确定情况,如果发生就会对一个或者多個项目因素比如成本、时间、范围产生不好的影响。风险的概念包含3个方面:会有哪些种类的风险,会产生概率的大小,风险产生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损失。相比较于其他施工项目,PPP模式具有更加复杂的风险,所有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影响到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失败案例
这几年来,PPP模式融资方式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越来越受到欢迎,不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运营效率。但是PPP模式从出现在到现在才不过20多年,政府和社会资本都普遍的缺乏经验,中国运用PPP模式也碰到很多障碍,,以致项目的失败。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之前PPP项目在中国的失败案例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主要引起失败的风险的因素,从而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研究。
(二)主要风险层级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分析和确定风险的影响作用,更好的确定各个风险应采取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根据风险层次归纳法,将风险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市场和项目。
国家级风险:法律的变更,政府官员的腐败,政府的干扰,征用或者公有化,政府的信用,政府或公众的反对,法律及监管体制不完善,政府决策的失误,项目的审批延误,气候或者地质条件引发的风险,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环保问题风险,土地的获取风险。
市场级风险:第三方的延误或者违约,利率变动,外汇变动,通货膨胀,融资,市场竞争(项目唯一性),市场需求变化。
项目级风险:签约协议不一致或者不完善,供应风险,工程或者经营变更的风险,招标竞争不充分,技术方面,项目财务监管不足风险,运营成本超支,项目测算方法主观风险,配套的基础设施风险等。
(三)PPP风险评估
1.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经对PPP模式在中国应用的案例分析,得出发生的概率排在前十的风险因素如下:政府的干预,政府决策失误或者过程复杂,融资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政府官员的腐败,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外汇风险,项目审批延误,和工程或运营变更。这之中,与政府相关的风险因素有:政府的干预,政府决策失误或者过程复杂,政府官员的腐败,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审批延误。跟市场经济环境相关的风险:融资、利率、通货膨胀、外汇这些风险。跟项目本身相关的风险只有工程或运营变更。
2.风险危险程度评估。研究分析PPP模式案例,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得出风险危险程度主要的因素有:政府干预,政府信用,项目财务监管不足,融资风险,特许经营人能力不足,市场需求变化,项目测算方法主观,政府决策失误或工程冗长,征用或公有化和法律变更。属于国家层次的风险有:政府干预,政府信用,政府决策失误或工程冗长,征用或公有化,法律变更。市场级别的风险:融资风险和市场需求变化。剩下的三个包括特许经营人能力不足,项目测算方法主观,项目财务监管不足,属于项目层次的风险。
三、应对PPP模式应用风险的措施分析
(一)国家级风险层面
通过对系统风险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类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具体的解决措施为:第一,对风险投保来降低风险引起的损失。社会资本应考虑向商业保险公司或政府相关机构投保。第二,社会资本应当与政府协商要求当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法律变动时,或者政府对PPP项目不作为或作为时,政府承诺在某种商定情况产生时,对社会资本造成影响降低了收益,政府应给予补偿。
具体法律变更风险:政府应着重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社会资本在于政府签订协议时应对法律方面着重商议,提出法律变更影响到项目时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应时刻关注国家对PPP项目的法律变动,一旦发现影响到项目应及时主动向政府反映协商。
审批延误风险,政府应努力简化相关程序,尽量减少在审批阶段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带来阻碍。
政治决策失误或冗长风险,国家政府应加大对PPP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果必要可以咨询专业机构来补足政府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
政府信用风险,社会资本不应投机取巧,利用政府对PPP的相关知识不够认识,签订不平等协议,这样很容易出现政府信用风险。
对于不可抗力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发生和损失不可预测性,主要解决措施有:第一,投保险,主要是针对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项目公司通过支付保险费用让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来分担。第二,寻求政府资助和保证,主要是针对风险造成的间接损失,这些是不能通过保险或者投保成本不合理。第三,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协商共同承担。
(二)市场级风险层面
市场收益不足、项目唯一性和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对这三种风险通过运用风险管理,对风险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风险主要存在于项目的运营阶段,这三种风险的出现会导致项目的盈利能力不足,无法支持项目的正常运行或着于之前预测或政府承诺严重不符引起社会资本不满,严重的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解决措施: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都应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做好对市场变化的预测;社会资本不要将政府在协议上的承诺当成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未来收益有个理性的预测;在签订协议时政府应承诺在项目运营收益不足时应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要在协议上明确补助的相关事宜。
参考文献
[1]吴静静,梁博.中国PPP模式风险研究[J].经济,2017(2):00013 -00013.
[2]王舒.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作者简介:窦同庆(199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
【关键词】ppp模式 基础设施 风险分析
一、PPP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可行性分析
(一)基础设施现行的问题为PPP模式应用提供空间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度巨大,投资回收期限长,本身公共服务的特点,价格会受到政府的管控,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其他项目,全归民营所有很难实现。我国多年的国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形式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在建设期会出现超预算、超工期等现象,运营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加了PPP模式拓展
PPP模式作为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长期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中,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签订合同,规定双方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所需尽的义务和责任。通过这种双方的制约和监督,可以大大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目标项目的风险,避免了政府在单独负责项目时的超预算、超工时等问题,也保证的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
PPP模式的目的在于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作、维护中改进创新,引进社会资本,发挥政府职能,使得社会资本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同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PPP模式的特征是:长期的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结合,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担建设项目的风险。
二、我国PPP模式实践应用遇到的风险分析
风险在工程建设方面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是一种不确定情况,如果发生就会对一个或者多個项目因素比如成本、时间、范围产生不好的影响。风险的概念包含3个方面:会有哪些种类的风险,会产生概率的大小,风险产生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损失。相比较于其他施工项目,PPP模式具有更加复杂的风险,所有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影响到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失败案例
这几年来,PPP模式融资方式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越来越受到欢迎,不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运营效率。但是PPP模式从出现在到现在才不过20多年,政府和社会资本都普遍的缺乏经验,中国运用PPP模式也碰到很多障碍,,以致项目的失败。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之前PPP项目在中国的失败案例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主要引起失败的风险的因素,从而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研究。
(二)主要风险层级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分析和确定风险的影响作用,更好的确定各个风险应采取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根据风险层次归纳法,将风险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市场和项目。
国家级风险:法律的变更,政府官员的腐败,政府的干扰,征用或者公有化,政府的信用,政府或公众的反对,法律及监管体制不完善,政府决策的失误,项目的审批延误,气候或者地质条件引发的风险,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环保问题风险,土地的获取风险。
市场级风险:第三方的延误或者违约,利率变动,外汇变动,通货膨胀,融资,市场竞争(项目唯一性),市场需求变化。
项目级风险:签约协议不一致或者不完善,供应风险,工程或者经营变更的风险,招标竞争不充分,技术方面,项目财务监管不足风险,运营成本超支,项目测算方法主观风险,配套的基础设施风险等。
(三)PPP风险评估
1.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经对PPP模式在中国应用的案例分析,得出发生的概率排在前十的风险因素如下:政府的干预,政府决策失误或者过程复杂,融资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政府官员的腐败,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外汇风险,项目审批延误,和工程或运营变更。这之中,与政府相关的风险因素有:政府的干预,政府决策失误或者过程复杂,政府官员的腐败,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审批延误。跟市场经济环境相关的风险:融资、利率、通货膨胀、外汇这些风险。跟项目本身相关的风险只有工程或运营变更。
2.风险危险程度评估。研究分析PPP模式案例,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得出风险危险程度主要的因素有:政府干预,政府信用,项目财务监管不足,融资风险,特许经营人能力不足,市场需求变化,项目测算方法主观,政府决策失误或工程冗长,征用或公有化和法律变更。属于国家层次的风险有:政府干预,政府信用,政府决策失误或工程冗长,征用或公有化,法律变更。市场级别的风险:融资风险和市场需求变化。剩下的三个包括特许经营人能力不足,项目测算方法主观,项目财务监管不足,属于项目层次的风险。
三、应对PPP模式应用风险的措施分析
(一)国家级风险层面
通过对系统风险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类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具体的解决措施为:第一,对风险投保来降低风险引起的损失。社会资本应考虑向商业保险公司或政府相关机构投保。第二,社会资本应当与政府协商要求当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法律变动时,或者政府对PPP项目不作为或作为时,政府承诺在某种商定情况产生时,对社会资本造成影响降低了收益,政府应给予补偿。
具体法律变更风险:政府应着重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社会资本在于政府签订协议时应对法律方面着重商议,提出法律变更影响到项目时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应时刻关注国家对PPP项目的法律变动,一旦发现影响到项目应及时主动向政府反映协商。
审批延误风险,政府应努力简化相关程序,尽量减少在审批阶段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带来阻碍。
政治决策失误或冗长风险,国家政府应加大对PPP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果必要可以咨询专业机构来补足政府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
政府信用风险,社会资本不应投机取巧,利用政府对PPP的相关知识不够认识,签订不平等协议,这样很容易出现政府信用风险。
对于不可抗力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发生和损失不可预测性,主要解决措施有:第一,投保险,主要是针对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项目公司通过支付保险费用让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来分担。第二,寻求政府资助和保证,主要是针对风险造成的间接损失,这些是不能通过保险或者投保成本不合理。第三,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协商共同承担。
(二)市场级风险层面
市场收益不足、项目唯一性和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对这三种风险通过运用风险管理,对风险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风险主要存在于项目的运营阶段,这三种风险的出现会导致项目的盈利能力不足,无法支持项目的正常运行或着于之前预测或政府承诺严重不符引起社会资本不满,严重的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解决措施: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都应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做好对市场变化的预测;社会资本不要将政府在协议上的承诺当成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未来收益有个理性的预测;在签订协议时政府应承诺在项目运营收益不足时应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要在协议上明确补助的相关事宜。
参考文献
[1]吴静静,梁博.中国PPP模式风险研究[J].经济,2017(2):00013 -00013.
[2]王舒.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作者简介:窦同庆(199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