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要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就要采取学分制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学习、人格等方面,而学分制的实施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
【关键词】学分制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分制的背景下,怎样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了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要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深入分析学分制的内涵和特点,探索学分制背景下社会的需求和转变,尊重社会需要,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适应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1学分制的概念和特点
学分制的基础是选课制,学分制的计量单位是以学分为标准,以学分作为衡量的尺度,衡量学生在一个学习进程的弹性状况,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主体。学分制强调的是对教学目标的管理,要求学生通过考试并及格,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在读期间修完规定的学分就能毕业。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包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同样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二是学生在修学分的过程中,其学习的年限比较灵活。学分制弹性空间很大,也比较灵活,在学习期间,没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定学生必须什么时间毕业,什么时间修满学分,相反,如果学生获得的学分可以满足毕业的要求,那么也是允许这样的学生提前毕业,但前提是这部分学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较强。如果有的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中途停学,那么学校也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宽限,延长学习年限来让这样的学生有机会完成学业。三是学生学习的专业可以自主选择。学生在选课时掌握主动权,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也可以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四是导师在学生学习期间会给予一定的指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主选择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2.1传统的管理模式过多的重视学生管理,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过分的管教,认为通过管教让学生遵守纪律就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而忽视了管理过程中对学生思想的引导,管理带有的强制性色彩比较浓重。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很大程度地限制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2.2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其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是在学生出现了问题之后才采取应急性管理办法,这种临时的制度无法长期的保持下去,缺乏制度的严肃性、持久性和权威性,使得学生难以服从和遵守制度。另外,一些学生管理制度已不合时宜,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2.3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以致自我教育能力较差。在一些学生干部中,很多干部缺乏管理的信心,使得无法发挥其干部的职责,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甚至得罪同学。总体来说,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积极性不高,加之,普通学生更是缺乏自制力,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频繁出现在校园中。
3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革
3.1高职院校要加强管理工作就要转变管理观念。教学改革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也就是在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的前提条件。由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和个体特点而制定的制度,因此,学校要考虑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转变管理观念,营造学分制的自主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地位看作同等的重要。
3.2高职院校要改革传统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学分制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从而发挥出学分制管理的优越性。在学生管理制度上,要调整和改进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突出人性化的管理特点,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分制管理。
3.3高职院校的管理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高职院校要以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主,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要以学生的素质、道德、态度、人格等方面为重点管理内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服务和引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学分制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要对学分制的教学做深入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要将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这样才能完善和发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朱秀兰,李林,陈雅娟.职业学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2]李云芝.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优越性与观念转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
[3]唐守宪,朱明刚.实施学分制下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关键词】学分制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分制的背景下,怎样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了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要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深入分析学分制的内涵和特点,探索学分制背景下社会的需求和转变,尊重社会需要,调整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适应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1学分制的概念和特点
学分制的基础是选课制,学分制的计量单位是以学分为标准,以学分作为衡量的尺度,衡量学生在一个学习进程的弹性状况,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主体。学分制强调的是对教学目标的管理,要求学生通过考试并及格,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在读期间修完规定的学分就能毕业。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包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同样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二是学生在修学分的过程中,其学习的年限比较灵活。学分制弹性空间很大,也比较灵活,在学习期间,没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定学生必须什么时间毕业,什么时间修满学分,相反,如果学生获得的学分可以满足毕业的要求,那么也是允许这样的学生提前毕业,但前提是这部分学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较强。如果有的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中途停学,那么学校也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宽限,延长学习年限来让这样的学生有机会完成学业。三是学生学习的专业可以自主选择。学生在选课时掌握主动权,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也可以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四是导师在学生学习期间会给予一定的指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主选择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2.1传统的管理模式过多的重视学生管理,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过分的管教,认为通过管教让学生遵守纪律就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而忽视了管理过程中对学生思想的引导,管理带有的强制性色彩比较浓重。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很大程度地限制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2.2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其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是在学生出现了问题之后才采取应急性管理办法,这种临时的制度无法长期的保持下去,缺乏制度的严肃性、持久性和权威性,使得学生难以服从和遵守制度。另外,一些学生管理制度已不合时宜,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2.3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以致自我教育能力较差。在一些学生干部中,很多干部缺乏管理的信心,使得无法发挥其干部的职责,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甚至得罪同学。总体来说,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积极性不高,加之,普通学生更是缺乏自制力,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频繁出现在校园中。
3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革
3.1高职院校要加强管理工作就要转变管理观念。教学改革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也就是在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的前提条件。由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和个体特点而制定的制度,因此,学校要考虑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转变管理观念,营造学分制的自主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地位看作同等的重要。
3.2高职院校要改革传统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学分制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从而发挥出学分制管理的优越性。在学生管理制度上,要调整和改进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突出人性化的管理特点,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分制管理。
3.3高职院校的管理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高职院校要以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主,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要以学生的素质、道德、态度、人格等方面为重点管理内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服务和引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学分制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要对学分制的教学做深入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要将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这样才能完善和发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朱秀兰,李林,陈雅娟.职业学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2]李云芝.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优越性与观念转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
[3]唐守宪,朱明刚.实施学分制下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