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几个方面:1是阅读数学课本方法的指导2是学习中操作方法的指导;3是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4是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数学;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57-02
一、指导阅读数学课本方法
我们知道,课本既是老师教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使用课本,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
经过多年的教学体会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课本的指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这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制能力,课前可让学生先预习课本,对于将要学到的新知识先自学,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这时要注意的是,学生看书时往往重结果轻过程,我们要通过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指导学生重点看过程。二是课堂上看书,这适合低、中、高各年级的学生,一般是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有时老师也可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内容属介绍性的,不需讲解,学生自学课本即可,如分数初步认识中对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介绍,学生直接看书即可。三是课后自读本,其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消化品味,如一些难记忆的概念,则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并按时背出以便运用。另外,课后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老师推荐的数学课外读物,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比较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则会对这些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如一些数学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学的兴趣和能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指导学习中的操作方法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来实现。正确的操作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的功效,而学生正确的操作来自于老师对操作方法的指导。如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的内容"42-28=14"时,老师可教给学生归纳"拆聚合缺"摆小棒方法,"拆"就是单根小棒只有2根,不够减8根,就要把其中一捆拆开,"合"就是把拆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得到12根小棒;"缺"就是从12根小棒中取走8根,还剩4根。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步骤,而且可较快地理解竖式中"被减数十位上的一点是什么意思?个位2减去8怎么得4?十位4减去2为什么是1"的道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迅速从"拆聚合缺"这个操作方法向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迁移。
三、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从多年的教学中,我了解到:所谓质疑问难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学习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老师引导或者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则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不会质疑问难。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按角度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处延,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质疑: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根据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就可判断,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根据三个角都是锐角来得出呢?对此设例分析,逐个用纸板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或一个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后,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因为三角形的三个角中钝角、直角最多只有一个,而锐角可有三个,所以判断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锐角才能确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个知识达到真正融会贯通。对小学生来说,虽然质疑问题的学习方法开始时较难掌握,需老师的启发引导,但养成习惯后,他们会提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
四、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
大家都明白,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在进行学法指导中,要注意在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一点一滴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中、高年级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不仅可以领会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时,总结出小数乘、除法实际上就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积、商的小数点定位知识,进而意识到小数新知识大都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学习新知时就能主动地"见新思旧,化新为旧,以旧学新"。
总而言之,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以上四点是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妙方,所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很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数学;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57-02
一、指导阅读数学课本方法
我们知道,课本既是老师教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使用课本,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
经过多年的教学体会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课本的指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这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制能力,课前可让学生先预习课本,对于将要学到的新知识先自学,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这时要注意的是,学生看书时往往重结果轻过程,我们要通过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指导学生重点看过程。二是课堂上看书,这适合低、中、高各年级的学生,一般是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有时老师也可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内容属介绍性的,不需讲解,学生自学课本即可,如分数初步认识中对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介绍,学生直接看书即可。三是课后自读本,其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消化品味,如一些难记忆的概念,则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并按时背出以便运用。另外,课后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老师推荐的数学课外读物,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比较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则会对这些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如一些数学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学的兴趣和能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指导学习中的操作方法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来实现。正确的操作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的功效,而学生正确的操作来自于老师对操作方法的指导。如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的内容"42-28=14"时,老师可教给学生归纳"拆聚合缺"摆小棒方法,"拆"就是单根小棒只有2根,不够减8根,就要把其中一捆拆开,"合"就是把拆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得到12根小棒;"缺"就是从12根小棒中取走8根,还剩4根。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步骤,而且可较快地理解竖式中"被减数十位上的一点是什么意思?个位2减去8怎么得4?十位4减去2为什么是1"的道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迅速从"拆聚合缺"这个操作方法向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迁移。
三、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从多年的教学中,我了解到:所谓质疑问难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学习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老师引导或者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则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不会质疑问难。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按角度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处延,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质疑: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根据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就可判断,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根据三个角都是锐角来得出呢?对此设例分析,逐个用纸板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或一个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后,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因为三角形的三个角中钝角、直角最多只有一个,而锐角可有三个,所以判断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锐角才能确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个知识达到真正融会贯通。对小学生来说,虽然质疑问题的学习方法开始时较难掌握,需老师的启发引导,但养成习惯后,他们会提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
四、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
大家都明白,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在进行学法指导中,要注意在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一点一滴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中、高年级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不仅可以领会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时,总结出小数乘、除法实际上就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积、商的小数点定位知识,进而意识到小数新知识大都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学习新知时就能主动地"见新思旧,化新为旧,以旧学新"。
总而言之,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以上四点是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妙方,所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很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