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BN=CBNweekly C=Michael M. Crow
对高等学府来说,“创新”并不像在企业里那样,是一件永远被挂在嘴边上的重要事项。尤其是对于那些学术地位已经足够高的大学,如何保持优势才是最重要的。而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长Michael M. Crow看来,“创新”并不仅仅是接触一下“在线教育”之类的新鲜概念,而是真正把新技术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并且以实际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大学发展的新目标。
CBN:大学的哪方面需要创新?
C:传统大学的效用正在降低,因为大学的目标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它们只对自己的学术地位感兴趣,这让很多大学日益趋同。而我们认为,一个大学所谓的“地位”应该是你真正的成就和所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在你的帮助下,你为学生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指你真的帮助他们实现了新成就,而不是他们本来就可以实现的,这才应该是大学的目标。
首先,大学应该更加注重融入性,比如多接纳少数族裔或者外国留学生,这样才能有更新鲜更全球化的校园文化;同时,还要更重视研究,并且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地位,而不是盲目追逐某个评判标准;其次,大学应在课程上有所创新;最后,它需要把新技术应用在课程的各个方面。
CBN:说到“新技术”,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过“破坏性技术”。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创新的破坏性技术是什么?
C:克里斯滕森曾经到我们学校来参观过,他对我们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所大学也可以把创新做到这种水平。”而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创新技术就是建立一套陪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在线课程系统。这并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套辅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的系统。因为大学里这么多学生,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一套工具,让学生回答很多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能够知道你认知的方式是什么、现在的水平如何。以数学为例,如果你选修了一门数学课程,但是你发现进度有点跟不上,你就去做一个测试,之后你会了解到是因为对“负数”的概念不清楚才导致跟不上,这样你就可以先补上这个知识点—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根据十几万、几十万学生的情况总结出来的。
美国的学生有时候会因为过不了某个课程就退学而没有办法毕业,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大学有责任告诉学生你到底哪里有问题,从而把个人的学习从“不能”变成“可能”。这并不是说我们概念里的通常的“在线教育”,而是把强大的技术真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里。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数量能够在10年内大大增加的缘故。虽然学生数量增加,但是教师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我们通常会找最好的老师,然后用技术项目帮助他们,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聆听他们的课程。我们有的老师甚至同时教3000个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能有时间做自己的研究。
CBN:在你看来,大学创新的风险和效果分别是什么?
C:就风险而言,首先,大学会担心做一些和传统的学术水平考核无关的事将影响其现有的学术地位。换句话说,实际上,大家担心的是自己的影子,而不是真实的东西。其次,研发一套新的高等教育方式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这也是很大的风险。
关于创新的效果,拿我们大学来说,10年内学生的人数增长了1倍,并且从就业和继续深造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质量出奇得好。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职员工并没有大幅度地增加。跟其他的公立大学相比,我们把其他学校可能需要50年的革命在10年中就完成了。比如说,10年前,我们根本不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行榜上,我们是在这个排行榜列出的1000所大学之外的—但是今年我们已经是榜上的第86名了,所以说我们的进步是很快的。(采访:娄晓晶)
对高等学府来说,“创新”并不像在企业里那样,是一件永远被挂在嘴边上的重要事项。尤其是对于那些学术地位已经足够高的大学,如何保持优势才是最重要的。而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长Michael M. Crow看来,“创新”并不仅仅是接触一下“在线教育”之类的新鲜概念,而是真正把新技术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并且以实际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大学发展的新目标。
CBN:大学的哪方面需要创新?
C:传统大学的效用正在降低,因为大学的目标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它们只对自己的学术地位感兴趣,这让很多大学日益趋同。而我们认为,一个大学所谓的“地位”应该是你真正的成就和所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在你的帮助下,你为学生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指你真的帮助他们实现了新成就,而不是他们本来就可以实现的,这才应该是大学的目标。
首先,大学应该更加注重融入性,比如多接纳少数族裔或者外国留学生,这样才能有更新鲜更全球化的校园文化;同时,还要更重视研究,并且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地位,而不是盲目追逐某个评判标准;其次,大学应在课程上有所创新;最后,它需要把新技术应用在课程的各个方面。
CBN:说到“新技术”,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过“破坏性技术”。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创新的破坏性技术是什么?
C:克里斯滕森曾经到我们学校来参观过,他对我们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所大学也可以把创新做到这种水平。”而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创新技术就是建立一套陪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在线课程系统。这并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套辅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的系统。因为大学里这么多学生,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一套工具,让学生回答很多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能够知道你认知的方式是什么、现在的水平如何。以数学为例,如果你选修了一门数学课程,但是你发现进度有点跟不上,你就去做一个测试,之后你会了解到是因为对“负数”的概念不清楚才导致跟不上,这样你就可以先补上这个知识点—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根据十几万、几十万学生的情况总结出来的。
美国的学生有时候会因为过不了某个课程就退学而没有办法毕业,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大学有责任告诉学生你到底哪里有问题,从而把个人的学习从“不能”变成“可能”。这并不是说我们概念里的通常的“在线教育”,而是把强大的技术真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里。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数量能够在10年内大大增加的缘故。虽然学生数量增加,但是教师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我们通常会找最好的老师,然后用技术项目帮助他们,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聆听他们的课程。我们有的老师甚至同时教3000个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能有时间做自己的研究。
CBN:在你看来,大学创新的风险和效果分别是什么?
C:就风险而言,首先,大学会担心做一些和传统的学术水平考核无关的事将影响其现有的学术地位。换句话说,实际上,大家担心的是自己的影子,而不是真实的东西。其次,研发一套新的高等教育方式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这也是很大的风险。
关于创新的效果,拿我们大学来说,10年内学生的人数增长了1倍,并且从就业和继续深造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质量出奇得好。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职员工并没有大幅度地增加。跟其他的公立大学相比,我们把其他学校可能需要50年的革命在10年中就完成了。比如说,10年前,我们根本不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行榜上,我们是在这个排行榜列出的1000所大学之外的—但是今年我们已经是榜上的第86名了,所以说我们的进步是很快的。(采访:娄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