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渗透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它主张的是一种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班主任通过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让小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这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学生成长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管理;重要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才产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至今,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1994年开始国家行政部门颁布了众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这些文件里,都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师资、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说明。同时还有不少课题研究实践等来考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这种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大作用。因此,本文对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重要性。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可行性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班主任工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13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其特点、专业化程度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途径和非专业途径。专业途径有系统、全面、深入等特点,但需要班主任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占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等属于专业途径,通过非专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占用专门的时间,灵活多样、贴近生活,而且对班主任专业上的要求也不那么高。因此,非专业途径是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结合班队、少先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心理咨询信箱等媒体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等等,主要的形式为活动式和环境感染式。
经过一定的培训,小学班主任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后,发挥班主任的特长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一方面使原来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高的起点。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些内容已经包括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营造优良的班风、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升学指导等等。现在只不过是要把原来无意识当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科学的教育活动而已。
2,班主任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施者
我国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有近2.5个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数。如果按照美国每4000~5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我国中小学就需要50000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照我国目前的状况,即使每个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100年时间内也不能满足目前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更何况因为学校的人员编制、职称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不愿到中小学工作而流失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也为数不少。况且,本科毕业的学生也不能马上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是要经过积累3~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才称得上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可见,按照目前我国的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都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人员来完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也有优势,即有稳定的班级和班主任制度,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和班团队活动经验以及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出现严重后果,全部由班主任解决。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班主任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溶为一体。事实上,班主任也最有可能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1)小学班主任的特有角色地位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全面关心小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是班级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小学班主任特殊的角色,在班级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他在小学生心中有比一般教师更高的权威性,学生对他也有比一般教师更多的信任感。这是班主任参与班级心理教育的一个有利条件。
(2)小学班主任在任课教师之间与家长之间协调性
了解学生在其他学习、生活中的情况,有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矫正问题。小学班主任在学期的每个阶段都会向任课老师了解情况,介绍班级的总体情况,提出一定的要求;任课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什么问题也会向班主任及时反馈,这样班主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可团结各任课老师,齐心协力解决某些突发事件,省时省力且更有效。在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取得家长的配合,效果会更好。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都比较了解,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保持联系的习惯也由来已久。一般的小学家长也是对学校里的班主任比较熟悉,和班主任更能沟通。
(3)小学班主任比其他教师拥有更多了解小学生的时间空间
作为小学班主任,有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责任多接触小学生,多了解小学生,他们与小学生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更易于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更易于取得好的育人效果。他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每个小学生的个性、能力、交友关系、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能够在综合地、移情地理解小学生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机会,有计划地针对每个小学生进行适当的持续的指导。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地位,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性质,他所拥有的教育的时空,使他成为学生最接近的老师,最经常地、在更广范围内全面关心小学生成长的老师。同时也使他与班级群体的关系成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成为影响学生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一种隐性课程。
二,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更新了教育观念与工作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新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转变或改善教育方法的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传统的教育方式多用说服教育、提供榜样、确立规范等方法,一般倾向于“我说你听,我决定你执行”,习惯于以自己的要求去规范小学生的思想言行。而且对待小学生中产生的问题,往往从思想道德品质角度去理解。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小学班主任转变观念,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班主任从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以往班主任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的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2,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得以扩展
在以往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德育结构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三部分构成。政治教育居首位,思想、道德教育并列其次。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因此,我国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在以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德育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应自觉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现己成为小学班主任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为小学班主任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同时还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成效提供了新途径。
3,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比较多的,调查显示,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所关注的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纪律、班级日常管理等。从班主任的教育功能来说,班主任不应该仅仅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者,或者是小学生学业成长的管理者而已,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既面对一群涉世经验几乎为零的儿童,他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使其视角转向为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成为小学生个性成长的促进者。
一位伟人曾说过,当学生离开校园若干年后,当他们所学的各门具体内容被渐渐谈忘之后,他们所剩下的思想、灵魂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素质。我们认为,素质的培养实际上是让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健康的道德观,发展他们自觉、自律、自悟的能力。学校是传承人类神圣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净土,也是培养年轻一代开拓、进取精神的地方,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真、求实、求美,如果我们小学班主任都能更多地把我们的视线和精力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素质及未来发展上,我们的教育活动就会上升到一个更新的境界,那么表面的常规工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成果也一定能更持久地延续下去,推而广之,我国的全民族素质也会大大提高。
4,小学班主任的个人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小学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造,使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传授心理方法的同时,会更加全面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心理方法,使自己能够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锻炼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发展;教师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心理暗示的过程,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高,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巩固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晋玉,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皖西学院学报,2004,04.
[2]吴回生,班主任心理素质修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3]申继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2003,06 .
关键词: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管理;重要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才产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至今,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1994年开始国家行政部门颁布了众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这些文件里,都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师资、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说明。同时还有不少课题研究实践等来考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这种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大作用。因此,本文对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重要性。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可行性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班主任工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13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其特点、专业化程度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途径和非专业途径。专业途径有系统、全面、深入等特点,但需要班主任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占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等属于专业途径,通过非专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占用专门的时间,灵活多样、贴近生活,而且对班主任专业上的要求也不那么高。因此,非专业途径是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结合班队、少先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心理咨询信箱等媒体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等等,主要的形式为活动式和环境感染式。
经过一定的培训,小学班主任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后,发挥班主任的特长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一方面使原来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高的起点。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些内容已经包括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营造优良的班风、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升学指导等等。现在只不过是要把原来无意识当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科学的教育活动而已。
2,班主任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施者
我国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有近2.5个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数。如果按照美国每4000~5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我国中小学就需要50000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照我国目前的状况,即使每个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100年时间内也不能满足目前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更何况因为学校的人员编制、职称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不愿到中小学工作而流失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也为数不少。况且,本科毕业的学生也不能马上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是要经过积累3~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后,才称得上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可见,按照目前我国的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都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人员来完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也有优势,即有稳定的班级和班主任制度,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和班团队活动经验以及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出现严重后果,全部由班主任解决。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班主任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溶为一体。事实上,班主任也最有可能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1)小学班主任的特有角色地位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全面关心小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是班级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小学班主任特殊的角色,在班级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他在小学生心中有比一般教师更高的权威性,学生对他也有比一般教师更多的信任感。这是班主任参与班级心理教育的一个有利条件。
(2)小学班主任在任课教师之间与家长之间协调性
了解学生在其他学习、生活中的情况,有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矫正问题。小学班主任在学期的每个阶段都会向任课老师了解情况,介绍班级的总体情况,提出一定的要求;任课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什么问题也会向班主任及时反馈,这样班主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可团结各任课老师,齐心协力解决某些突发事件,省时省力且更有效。在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取得家长的配合,效果会更好。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都比较了解,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保持联系的习惯也由来已久。一般的小学家长也是对学校里的班主任比较熟悉,和班主任更能沟通。
(3)小学班主任比其他教师拥有更多了解小学生的时间空间
作为小学班主任,有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责任多接触小学生,多了解小学生,他们与小学生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更易于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更易于取得好的育人效果。他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每个小学生的个性、能力、交友关系、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能够在综合地、移情地理解小学生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机会,有计划地针对每个小学生进行适当的持续的指导。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地位,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性质,他所拥有的教育的时空,使他成为学生最接近的老师,最经常地、在更广范围内全面关心小学生成长的老师。同时也使他与班级群体的关系成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成为影响学生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一种隐性课程。
二,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更新了教育观念与工作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新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转变或改善教育方法的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传统的教育方式多用说服教育、提供榜样、确立规范等方法,一般倾向于“我说你听,我决定你执行”,习惯于以自己的要求去规范小学生的思想言行。而且对待小学生中产生的问题,往往从思想道德品质角度去理解。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小学班主任转变观念,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班主任从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以往班主任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的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2,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得以扩展
在以往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德育结构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三部分构成。政治教育居首位,思想、道德教育并列其次。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因此,我国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在以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德育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应自觉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现己成为小学班主任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为小学班主任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同时还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成效提供了新途径。
3,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比较多的,调查显示,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所关注的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纪律、班级日常管理等。从班主任的教育功能来说,班主任不应该仅仅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者,或者是小学生学业成长的管理者而已,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既面对一群涉世经验几乎为零的儿童,他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使其视角转向为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成为小学生个性成长的促进者。
一位伟人曾说过,当学生离开校园若干年后,当他们所学的各门具体内容被渐渐谈忘之后,他们所剩下的思想、灵魂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素质。我们认为,素质的培养实际上是让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健康的道德观,发展他们自觉、自律、自悟的能力。学校是传承人类神圣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净土,也是培养年轻一代开拓、进取精神的地方,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真、求实、求美,如果我们小学班主任都能更多地把我们的视线和精力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素质及未来发展上,我们的教育活动就会上升到一个更新的境界,那么表面的常规工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成果也一定能更持久地延续下去,推而广之,我国的全民族素质也会大大提高。
4,小学班主任的个人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小学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造,使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传授心理方法的同时,会更加全面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心理方法,使自己能够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锻炼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发展;教师教育的过程同样也是心理暗示的过程,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高,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巩固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晋玉,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皖西学院学报,2004,04.
[2]吴回生,班主任心理素质修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3]申继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20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