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之“无中生有”五法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具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空白”特点,它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难点。认识这一难点产生的原因,并将之转化为教学的契机,从“无”中生出“有”的效用,是教者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就《论语》的“空白”产生的难点和契机,阐述五点“无中生有”的教学策略。
  一、“无情”处悟情
  《论语》是学生了解孔子生活、思想、品格的重要文本,更是认识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论语》文字简练和人物情态的“空白”往往会带来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空白感,这必然让学生难以体悟圣人及其弟子的性格和情怀。在看似“无情”处悟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儒家思想要义。当然,不能凭空填补,应先借助语录本身所传达出来的意思来猜想和填补说话时的场景和说话人的神态、动作,进而体悟其情感和思想品格。
  例如,《论语·雍也》中的一则:“孔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在教学这一片段时,可先从文本入手,抓住“见”“不悦”“矢”以及重复两次的“天厌之”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还原情景,了解孔子是如何见南子的,子路不悦的样子是怎样的,孔子又是怎样发誓的。然后,从扩充完整的故事中去体悟人物的精神,从孔子面对学生不满时的焦急失措、无可奈何中,读出一个真性情的孔子,感受一个和学生平等相处的教师形象。
  这一策略具有普遍意义,在《论语》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例如,当坐在马车上的孔子被路过的隐士接舆借歌讽刺后,“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让学生对此进行补白,了解孔子受讽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从马车上下来后如何面对与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完全不同的接舆;而当接舆避开后,孔子的神情又是怎样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孔子那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情怀。又如:“子曰:‘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若能填补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态词汇,则更能感受圣人安贫乐道的品质。
  二、“无理”处求理
  这里说的“无理”,并非指没有道理,而是指《论语》的语录之间欠缺必然的逻辑联系,让学生有琐屑零碎、前后失粘之感。在各地的教材《论语》选读方面,编者似乎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因而编纂时都尽力将有一定联系的语录选辑在一起,但仍不尽如人意,例如人教版的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共辑录十二则孔子的人生格言,角度繁多,若以“人生格言”来作为它们的共性,恐怕笼统而不着边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在看似没有逻辑的地方发现逻辑。对于该课教学,笔者作了如下处理(因教材较长,这里以语录的序号代替原文,详见教材):
  语录1、2——面对自己的无知
  语录3、4、5——面对自己的过错
  语录6——面对理想
  语录7——面对他人的过错
  语录8——面对利益
  语录9、10——面对信用
  语录11——面对考验
  语录12——面对时光
  以上是笔者教学时的思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自行寻找语录与语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让学生对该课有更为系统的认识。在似乎没有逻辑之处发现逻辑,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的形成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无例”处引例
  《论语》以孔子的言论为主。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深刻认识的孔子,经常“一语中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借助例子加以论证,这样的特点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论证。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孔子的格言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来深化个人的理解。
  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孔子及其弟子针对个人过失的言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过也必文”)進行分组讨论,联系如下例子以加深理解:陆机原来看不起左思,但后来又对左思刮目相看,这让天下人更佩服陆机;日本军国主义篡改侵华历史,祭拜靖国神社亡灵,这一行为让世人唾弃;德国前总理勃朗特在犹太人墓前下跪,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又如,在讲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联系了胡雪岩、海尔公司的成功商道和三鹿集团身败名裂的教训。总之,于“无例”处引例,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无疑”处生疑
  《论语》具有通俗易懂的口语特征,学生往往会认为其平淡无奇。对于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良机。教师可以在没有疑问的地方生发疑问,在没有障碍的地方设置障碍,引导学生挖掘其中深意。例如,对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句,学生翻译完之后,自认为已经懂得了其中深意,此时,正是质疑的良机,我设问:“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我们不是经常这样做吗?如果这样就是智慧,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智慧的。看来圣人所说的智慧真的很易达到,果真是这样吗?为什么?”这一疑问使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浅见,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进而修正自己原先的看法,认识到孔子言语的深意——人要有承认自己无知与不足的勇气,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这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又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针对这一句话提出疑问:“孔子的看法是思考不如学习吗?”经过讨论,学生联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名句来匡正原先的认识,正确理解了孔子的意思——思考应以学习为基础,在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思考才更有意义。
  五、“无比”处添比
  比较是加深阅读理解的良方,教师应借助《论语》的其他语录或联系其他文本来与所教语录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深化理解。例如,在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可将之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句比较,让学生了解前一句更有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意味,后一句则略有“强加”的意味;也可以引入耶稣的话“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作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同”是皆有设身处地体贴他人之意,“异”是有“无求”与“有求”之别;还可引入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作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仁爱”与“兼爱”的不同,这正是儒墨两家思想不同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责任编辑 黄铭钊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人际冲突处理模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提出有效的冲突管理对策。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
她是一名数学教师,以“让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为追求,建构和谐课堂,她的“严而不滞,活而不逸”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她是主管初中教学和教研的副校长,坚持“温润、温情、专业、专注”的教育理念,主张“行无言之教”;她是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2017年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第四批名教师,2018年广东省特级教师。她,就是广州市第二中学的温晖。  从“心”开始教数学  1991年,温晖从大学毕业进入广州
期刊
8月7日,晴空万里,明媚的阳光洒落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中学。伴着清爽的山风,缓缓走进校园,钟明昌迎面走来,一张慈祥的脸,一身朴素的打扮,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什么是优秀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南粤优秀教师钟明昌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师爱无涯品自高  在桂头中学的校门处,静静地生长着一株挺拔秀丽的木棉树。挺拔向上的树干,状如五指的枝丫,圆长嫩绿的叶子,无不
期刊
目的:通过高血糖与血糖正常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MRI影像学比较,分析高血糖对脑梗死,尤其是脑干梗死的影响,并探讨脑干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1 :l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9年里,汪永智教授始终保持着积极奋进的状态。他既是一直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育人之师,也是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的孺子牛,还是引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的奋飞雁。参加工作32年来,他将教学、科研、行政一肩扛,总以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投身于工作之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每一项成绩都不是突如其来,成长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是汪
期刊
面塑游戏是一项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活动形式自由自主,活动过程丰富有趣,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不断探究、积极创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指出:“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面塑游戏也是教育交互渗透与结合的活动。  一、玩的活动  新《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
期刊
园本课程是指立足于幼儿园自身的物质资源、教师资源、文化资源构建的,为本园儿童成长服务的课程。我园在已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将本土资源与自主研发的面泥有机融合,构建出符合我园特色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规划与目标落实到实践中。  一 、起源: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视角  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这是幼儿园发展的外在依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
期刊
“要经常用绘画、捏泥等多种方式表现幼儿的所见所想。”面塑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使幼儿感受传统的艺术美,而且能开发幼儿潜能,张扬个性,丰富情感。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如何让幼儿喜欢面塑活动并积极投入到面塑创作中,活动的组织非常重要。有意义的组织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创造。笔者在持续两年的面塑教学活动中,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面塑活动,调动幼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