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62-01
在走上教学岗位以前,我从来没有实质性的接触过中职学生,所以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了解。等真正开始进行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后,才知道我自己当学生时所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适合。当老师把一个概念反复讲了好几遍,引经据典反复例证,唾沫横飞慷慨激昂,可是下课铃响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冒出一句话“老师,什么是×××?”而这个×××正是老师刚才反复讲解的一个概念,老师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肯定是很沮丧的!费了那么大的精力花了那么多时间备课,调动所有情感投入到课堂讲课过程中去,可结果却是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收获。也就是说老师之前的工作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这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省。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掌握、有所改变,最终有所发展,而不是老师灌输了多少空洞理论,讲解了多少精彩内容。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改变以前的那种以老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恰好给出了我们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首先这里有两个词我们必须考虑一下:一个是“进步”,一个是“发展”。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也就没有考试分数排名,衡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是什么?我们湖北省广播电视学校在这个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不再简单的以卷面成绩来评定学生,而采用综合评分来评定。这个综合总评成绩既包括卷面成绩也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以这种方式来衡量学生是否进步还是比较合理的(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评价体系)。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内不断进步,并获得不断进步的能力,那么他们就是在发展。而有效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有所发展。这种进步和发展具体体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怎样让学生不断进步并获得发展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我以为,以前教学的低效通常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层面浅,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对学生把握不到位、期望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课堂落实低,不能在备课计划和教学结果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课堂想要灌输的东西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特别是我们中职学校,学生都是极其有个性的,而且学习习惯较差),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
在个人的实践过程中,我尝试尽力做到以下几点,以避免教学的无效。
1.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我们文化基础课理论方面的内容多,几乎没有实际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既枯燥又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把枯燥和繁难的内容简单化和趣味化。我们一直倡导的“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
2.正确解读学生。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目标定位要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我们说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如果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虚无缥缈的,好像并不是能在一节课中完全一下子体现出来、完成得了,那么对于量化的知识技能目标呢,本人认为它的制订必须要具体确实可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参照,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说实话,我们学校每届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别都比较大,去年和今年讲同一门课程,使用的方法即使非常合理,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標进行修订。这样就不会因目标太高或太低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4.老师的教态要富有激情或是富有亲和力。首先,对学生坦率相待,以朋友相处。这种安全的、宽松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饱满的激情、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言感染调动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多种策略,来说服、诱导,甚至强制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最后,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适时地把自己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真诚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还有,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慷慨地激励学生,使学生有自信,产生学习、生活动力,勇于克服困难。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种氛围中的教与学,自然是有效的。
以上是我自己在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尝试的几点心得体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则是失败的经验总结。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说起来简易,具体操作绝非那么容易,很多老师也有自己的尝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这才应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上的价值追求,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这在今后也必将引起我们更多全新的思考和关注!
在走上教学岗位以前,我从来没有实质性的接触过中职学生,所以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了解。等真正开始进行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后,才知道我自己当学生时所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适合。当老师把一个概念反复讲了好几遍,引经据典反复例证,唾沫横飞慷慨激昂,可是下课铃响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冒出一句话“老师,什么是×××?”而这个×××正是老师刚才反复讲解的一个概念,老师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肯定是很沮丧的!费了那么大的精力花了那么多时间备课,调动所有情感投入到课堂讲课过程中去,可结果却是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收获。也就是说老师之前的工作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这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省。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掌握、有所改变,最终有所发展,而不是老师灌输了多少空洞理论,讲解了多少精彩内容。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改变以前的那种以老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恰好给出了我们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首先这里有两个词我们必须考虑一下:一个是“进步”,一个是“发展”。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也就没有考试分数排名,衡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是什么?我们湖北省广播电视学校在这个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不再简单的以卷面成绩来评定学生,而采用综合评分来评定。这个综合总评成绩既包括卷面成绩也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以这种方式来衡量学生是否进步还是比较合理的(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评价体系)。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内不断进步,并获得不断进步的能力,那么他们就是在发展。而有效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有所发展。这种进步和发展具体体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怎样让学生不断进步并获得发展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我以为,以前教学的低效通常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层面浅,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对学生把握不到位、期望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课堂落实低,不能在备课计划和教学结果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课堂想要灌输的东西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特别是我们中职学校,学生都是极其有个性的,而且学习习惯较差),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
在个人的实践过程中,我尝试尽力做到以下几点,以避免教学的无效。
1.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我们文化基础课理论方面的内容多,几乎没有实际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既枯燥又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把枯燥和繁难的内容简单化和趣味化。我们一直倡导的“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
2.正确解读学生。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目标定位要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我们说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如果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虚无缥缈的,好像并不是能在一节课中完全一下子体现出来、完成得了,那么对于量化的知识技能目标呢,本人认为它的制订必须要具体确实可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参照,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说实话,我们学校每届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别都比较大,去年和今年讲同一门课程,使用的方法即使非常合理,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標进行修订。这样就不会因目标太高或太低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4.老师的教态要富有激情或是富有亲和力。首先,对学生坦率相待,以朋友相处。这种安全的、宽松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饱满的激情、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言感染调动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多种策略,来说服、诱导,甚至强制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最后,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适时地把自己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真诚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还有,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慷慨地激励学生,使学生有自信,产生学习、生活动力,勇于克服困难。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种氛围中的教与学,自然是有效的。
以上是我自己在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尝试的几点心得体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则是失败的经验总结。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说起来简易,具体操作绝非那么容易,很多老师也有自己的尝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这才应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上的价值追求,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这在今后也必将引起我们更多全新的思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