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提高技术工人的专业素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为加快培养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必须以就業为导向,突出专业办学特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特色办学 培养模式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延缓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高校连续扩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日趋严峻。以2003年为例,本科生有80%成功就业,职业教育仅50%。就业难使得许多职业院校出现生源危机。
近期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职业教育产学研会议明确提出要压缩职业教育的学制,在现有的三年制基础上改为两年制,并要求职业教育明确高职定位,办出高职特色。
一、职业教育应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上体现自身特色
事实上,我认为,职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高等教育,就在于它立足于培养岗位型、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也就是说,职业院校建立在培养岗位型、技能型等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这与其他院校的应用型无论是在定位或是在办学理念上都有区别。岗位型就是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针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而培养的,所谓技能型是指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一技之长且具备熟练操作生产的能力和技能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根据社会需求,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的学生就是一线技术工人即“灰领”人员。只有切实把握好高职的定位和办学理念,使职业院校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搞好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资本的大量投入,教育正逐步由过去的垄断型买方市场向开放型的卖方市场转变,这点在职业教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一定技术和专业知识人才的,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把就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紧跟市场,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该增的增,该减的减。对社会急需的专业,学校应马上设置,对就业形势不好、不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学校要及时调整。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课程和实习环节,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现在,许多职业院校中,学生前一年上的都是基础课,需要精简课程。据统计,许多职业院校基础理论课的课时几乎占学生全部课时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些课程占的比重大,专业课所占的课时就少,而去企业实习、技能操作的时间就更少。将来职业教育学制压缩为两年,如不根据需要大幅度地砍掉一些基础课程,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岗位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职特色,即围绕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工人这一培养目标去开设课程,不能面面俱到。
三、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联合,走产学合作办学之路
职业教育通过实行“订单式”培养,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急需什么岗位什么技能的人才,委托学校进行专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企业就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既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实行校企联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岗位上的人才,可由学校采取“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决定所选的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针对性非常强,企业非常欢迎。学生有一年就是在工厂顶岗实习,由校企双方选派专业教师和工程师指导,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由校企双方制定,学生在哪个岗位上就重点传授哪个岗位的专业技能知识,在上岗实习期间就能熟练掌握该岗位的操作技能,毕业直接留下来在该岗位上工作,效果很好。
通过校企联合,走合作办学之路,可以弥补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职业教育在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相对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长期以来,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的,这些青年教师理论水平不低,但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恰恰是职业教育最需要的。通过校企联合、产学合作,学校可以聘请那些在工厂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上课,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弥补高职院校师资的不足,还可帮助高校教师增强实际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通过校企联合,走合作办学之路,职业学校可以从相关企业中获取大量信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哪些专业社会需要,学校了如指掌。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消除高等学校封闭式办学的弊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社会欢迎。
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应有独特之处,只有办出特色,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它的特色之处就是有自己特定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当前,尽管职业教育在探索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作为一个新兴事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日益显现出勃勃生机,职业教育将前途无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特色办学 培养模式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延缓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高校连续扩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日趋严峻。以2003年为例,本科生有80%成功就业,职业教育仅50%。就业难使得许多职业院校出现生源危机。
近期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职业教育产学研会议明确提出要压缩职业教育的学制,在现有的三年制基础上改为两年制,并要求职业教育明确高职定位,办出高职特色。
一、职业教育应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上体现自身特色
事实上,我认为,职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高等教育,就在于它立足于培养岗位型、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也就是说,职业院校建立在培养岗位型、技能型等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这与其他院校的应用型无论是在定位或是在办学理念上都有区别。岗位型就是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针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而培养的,所谓技能型是指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一技之长且具备熟练操作生产的能力和技能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根据社会需求,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的学生就是一线技术工人即“灰领”人员。只有切实把握好高职的定位和办学理念,使职业院校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搞好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资本的大量投入,教育正逐步由过去的垄断型买方市场向开放型的卖方市场转变,这点在职业教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一定技术和专业知识人才的,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把就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紧跟市场,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该增的增,该减的减。对社会急需的专业,学校应马上设置,对就业形势不好、不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学校要及时调整。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课程和实习环节,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现在,许多职业院校中,学生前一年上的都是基础课,需要精简课程。据统计,许多职业院校基础理论课的课时几乎占学生全部课时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些课程占的比重大,专业课所占的课时就少,而去企业实习、技能操作的时间就更少。将来职业教育学制压缩为两年,如不根据需要大幅度地砍掉一些基础课程,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岗位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职特色,即围绕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工人这一培养目标去开设课程,不能面面俱到。
三、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联合,走产学合作办学之路
职业教育通过实行“订单式”培养,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急需什么岗位什么技能的人才,委托学校进行专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企业就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既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实行校企联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岗位上的人才,可由学校采取“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决定所选的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针对性非常强,企业非常欢迎。学生有一年就是在工厂顶岗实习,由校企双方选派专业教师和工程师指导,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由校企双方制定,学生在哪个岗位上就重点传授哪个岗位的专业技能知识,在上岗实习期间就能熟练掌握该岗位的操作技能,毕业直接留下来在该岗位上工作,效果很好。
通过校企联合,走合作办学之路,可以弥补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职业教育在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相对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长期以来,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的,这些青年教师理论水平不低,但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恰恰是职业教育最需要的。通过校企联合、产学合作,学校可以聘请那些在工厂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上课,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弥补高职院校师资的不足,还可帮助高校教师增强实际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通过校企联合,走合作办学之路,职业学校可以从相关企业中获取大量信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哪些专业社会需要,学校了如指掌。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消除高等学校封闭式办学的弊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社会欢迎。
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应有独特之处,只有办出特色,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它的特色之处就是有自己特定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当前,尽管职业教育在探索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作为一个新兴事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日益显现出勃勃生机,职业教育将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