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年前,状元们的选择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2005年,当香港八大高校齐齐进军内地时,争议四起,“清华、北大被扫成二流!”“香港高校来内地掐尖!”媒体、专家纷纷替内地大学捏一把汗。有人称之为“‘狼’行天下,‘孔雀’南飞”。对内地高校来说,香港高校是“狼”,让人恐慌;但对内地考生来说,“狼”是受欢迎的,众多“孔雀”因“狼”而舍弃北大清华的“高枝”纷纷南飞。是年,8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收1300人,报名人数却突破30000人,录取比例大约为23∶1。一时间,高分考生对港校趋之若鹜。
2011年,获得内地招生资格的港校达到12所,预计录取人数达到1800人。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招生,几乎每年都能创造出新闻热点。港校也由远及近,由陌生到熟悉。在招生咨询会上,鲜见当年人挤人的火爆场景,是考生和家长的热度在降温吗?还是港校与内地高校的竞争已经偃旗息鼓了?见证了多年港校招生的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对外联络事务主任卓燕老师一语点睛:“没有降温,只是考生和家长更理性了。”港校的加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般让优秀人才大幅流失,而是形成了两地平分天下的格局。
少了狂热,多了思考。对有机会有能力的考生而言,“港校”二字依旧是他们在填志愿时心里不得不反复掂量的。为什么是香港?把大学销往内地,这个紧俏“产品”究竟好在哪里?香港的大学究竟有什么魅力?
2005年,当香港八大高校齐齐进军内地时,争议四起,“清华、北大被扫成二流!”“香港高校来内地掐尖!”媒体、专家纷纷替内地大学捏一把汗。有人称之为“‘狼’行天下,‘孔雀’南飞”。对内地高校来说,香港高校是“狼”,让人恐慌;但对内地考生来说,“狼”是受欢迎的,众多“孔雀”因“狼”而舍弃北大清华的“高枝”纷纷南飞。是年,8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收1300人,报名人数却突破30000人,录取比例大约为23∶1。一时间,高分考生对港校趋之若鹜。
2011年,获得内地招生资格的港校达到12所,预计录取人数达到1800人。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招生,几乎每年都能创造出新闻热点。港校也由远及近,由陌生到熟悉。在招生咨询会上,鲜见当年人挤人的火爆场景,是考生和家长的热度在降温吗?还是港校与内地高校的竞争已经偃旗息鼓了?见证了多年港校招生的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对外联络事务主任卓燕老师一语点睛:“没有降温,只是考生和家长更理性了。”港校的加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般让优秀人才大幅流失,而是形成了两地平分天下的格局。
少了狂热,多了思考。对有机会有能力的考生而言,“港校”二字依旧是他们在填志愿时心里不得不反复掂量的。为什么是香港?把大学销往内地,这个紧俏“产品”究竟好在哪里?香港的大学究竟有什么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