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要买你怎么办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或CEO,如果有大公司想收购你的创业公司,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这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综合分析,到底什么情况下适合卖,什么情况下适合自己继续做,或是在这个中间找到一个状态比如与大公司结盟等等,究竟该如何选取要结合产业培育情况、核心技术以及管理团队的意愿等多个因素综合,才能做出合适的结论。
  首先,抛开心理因素。被收购并不意味着你一下就发大财了或者失败了,很多创始人在公司被收购后都会哀叹自己失败,没有坚持到底,改变世界,影响产业格局有多种方式,通过大公司借力或者自己达成都是其中的一种。比如FriendFeed在被Facebook收购以后,对Facebook的整个发展甚至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你想改变世界,被大公司收购是最快捷的方式,可以迅速嫁接到世界上最好的资源平台上,与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共事,向他们学习。
  
  还有另一种可能,被大公司收购了,找到了识货的东家,手握大把金钱,终于达成了多年的愿望,从此高枕无忧。不但有了钱,还能靠着大树乘凉,创业激情消退,灵感丧失,如果创始人或CEO没有加入收购方,而大公司之前的管理层可能不太会经营你的公司,可能对你的产品以及某些市场并不是太了解,可能不如你那样擅长经营你的公司或者经营你的产品,如此对公司是一大危害,不是卖出的好时机,当然经营了就是想来被选秀的又当别论。所以,如果你在出售公司的时候,没法预见到公司的未来,就最好不要答应收购。
  那么大公司又是如何看待这个收购的呢?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思考一个创业公司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在我看来,一个创业公司的价值不在于产品,不在于市场,而在于核心的创业团队。大公司可以挖小公司的核心员工,但挖不了核心的创始人,挖了核心员工,可能可以尽快做出类似的产品,但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缺乏创始人,就会导致产品缺乏后续的支撑,很难有灵气和创意。对于国内的大公司,往往会觉得产品和市场更重要,其实现阶段的产品和市场,只是意味着一个孕育中的市场机会,一个新兴的细分行业,但市场还很小,机会难得,但要想产业成熟,占据垄断,还需要坚持与市场与新兴的行业一起成长,一点一滴把市场和产品各个环节做好。一般小公司的产品不乏创新,毕竟没有创新也就无法立足市场。但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稍欠打磨和精细化,一些功能也有待开发。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大公司注入资金和人员,就可以完成持续创新和开发,最终成就一个新兴的市场。
  目前来看,国内的创业公司基本没有太多退出的途径。成熟的欧美IT行业,创业公司退出除了大家所熟知的IPO上市外,由大公司收购或合并是一个更普遍的退出途径。而国内出现一个大家看好的新的市场机会,最常见的情形就是一窝蜂出现很多创业公司,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死掉,残余的优胜者活得也艰难。为什么活得这么艰难呢?因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市场、教育用户以及产品逐渐优化,而一般的创业公司限于资金实力有限,在市场培育和产品开发上英雄气短,只能缓慢进步,这就限制了该产品的成熟速度。等到新兴行业略微成熟时,创业公司进入规模增长的快车道时,大公司出现了,大公司携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进入该市场,领域内做得突出的创投公司成为大公司的猎物,市场格局重新洗牌。
  当然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大公司,特别是新兴起的风投为主体的兼并整合资本对创投表现了高度的兴趣。他们认为,一个新兴行业中的前几名创业公司,实际能力、水平相差并不十分大,因为新兴行业,还有时间和机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就可以弥补。但既然能在新兴行业中脱颖而出的创业者,一般来说都具有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在自身修养和能力上,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基础,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在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和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胜出,本身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也就是说,他们的胜出是更多创业小团队的失败,更大量的社会成本的付出基础上优选的结果,大公司收购这样的小公司,并不需要承担那些小团队失败的社会成本和风险,而这样成本和风险,如果大公司白手起家,将不得不自行承担。
  那么面对大公司的收购邀请,小公司该有什么样的姿态呢?
  首先,面对大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小公司不必欣喜若狂,也不必悲观主动权的移交,要淡定。冷静分析行业的发展态势,目前市场的成熟程度和未来需要继续培养的时间周期。市场是处于漫漫征途的起点附近还是已经进入黎明前的黑暗,一般来说,一个新兴市场的培育成熟要形成一个指数加速的发展轨迹,那么嗅觉敏锐的大公司一般都会在认为行业已经充分发酵,市场全面爆发式增长的日子已经到来,是资本介入的最佳时机了。
  其次,准确的分析了行业的情况之后,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自己的市场份额、生产研发的积累水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行业市场爆发式增长,企业要想紧跟行业,继续占领行业第一梯队甚至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企业需要做哪些调整?最瓶颈的限制资源是什么?引入资本是否能解决问题,至少是核心问题,如果能,要优先考虑被收购。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行业的快速成长已经引起了资本的高度关注,资本介入的趋势已经确立,也就意味着行业的竞争模式要发生新的变化了,如果我们不接受收购,那么很可能我们的竞争对手就踏上了资本的大船,那么我们在新的格局下要如何展开竞争,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力准备,要对未来的竞争格局有预判,能准确地嗅到未来市场的火药味在哪里?这样无论被收购与否,都能打有准备的仗了。
  当然,人作为有情感的动物,即使是创业者也不例外,有很多创始人对自己的公司像孩子一样,在理智上也认识到了公司的发展的要求,行业的未来趋势,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要坚持自己做,目前来说这只是一种选择,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并无绝对的对与错,只是既然选择坚守,那就做好坚守的准备,准确判断形势,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协调优化生产、研发、销售等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瞄准产业链条中我们的发力点,构建并逐步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新的竞争中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从现代公司管理体制的要求来看,我们去判断一个创业公司是否该接受大公司的收购邀请,基本是从创投公司的角度出发,一切服从公司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怎么做符合公司的发展利益最大化就如何来做决策。
  总之,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符合公司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要求,符合创业团队的发展意愿的决策的才是最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选择。
其他文献
就在中国设法保住其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时候,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低效体系在拖增长的后腿。其中最令人畏缩,同时也是代价最为高昂的一个障碍——物流。在中国,物流的总成本占这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8%,而很多发达经济体的这一比例则只有10%左右。虽然改善的空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出于政治理由,这一问题很少被公开谈及。  中国的物流行业遭遇的困境与很多其他行业遇到的问题并无二致。这个行业同样呈现出
期刊
尽快实现4G的规模化商用,既是缩小我国电信业界与国外业界差距、推动TD-LTE国际化的需要,更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海外4 G市场正风生水起。自北欧运营商Teliasonera于2010年底率先商用4G网络以来,Verizon Wireless、AT&T、NTT Docomo与SKT等国际主流运营商纷纷推出4G服务。在我国的香港特区,五个运营商中就有CSL、中国移动、3HK与PCCW
期刊
去年大部分时间,HTC都还是智能手机中的“白富美”,销量红红火火,如今,它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业绩下滑,且预告今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将继续下滑。  2011年,HTC手机一度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5%,在安卓系统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一,股价也随着一路高涨,最高达到1238.10新台币/股。  而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H T C市场份额已跌至7.28%。尤其是2012年第一财季,HTC净利
期刊
有三年,微软便诞生了四十年。然而,这个行将步入不惑之年以“酷”著称的公司,目前并没有达到“不惑”的境界,反而路走得越来越不明朗。  2012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微软净亏损4.92亿美元,这也是微软自1986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不仅如此,微软的市值也从2000年12月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5100亿美元跌落到今年6月份的2490亿美元,滑落到全球市值第三大公司。与它相反的是,苹果公司的市值从2
期刊
尽管企业纷纷积极开设官方Twitter和Facebook,但真正了解社交媒体究竟是如何与消费者互动,并借此拓展产品和品牌认知度、提升销售和盈利、激发顾客忠诚度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对许多高管而言,社交媒体仍然是一团迷雾?首先,源自社交媒体的朦胧本性,尽管谁都知道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在线讨论产品和品牌、寻求相关建议,并互相提供建议,但企业究竟可以在何处及如何影响这些对话却不清楚。其次,没有一个适
期刊
那些走在最前面、眼里闪着蓝光的业内巨头总是在用充满血腥的口吻提醒着那些畏缩地站在他们身后的中小企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商业江湖中,规模是唯一的出路,但你们已经没有机会……”历史始终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未来却不一定是强势者的天下。正如西谚所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也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但也完全可以避免被大企业消灭的命运,对此,小企业必须在夹缝中寻找市场,从而迅速地占领自己的市场空间
期刊
企业案例:  我们公司已经有67年的历史,我本人在11年前接替父亲进入本公司并担任了总裁一职。现在公司拥有8家洗衣工厂、8家支店、25家直营店铺、600家委托代理店铺,员工总数业已超过了200人,业务范围涵盖到了近邻三县。可以毫不自负地说,我们在营业额和业务量上都在本地区雄踞榜首。在我进入公司掌管经营活动的10年间,公司的营业额一路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  由于洗衣业是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A公司是一家传统行业建筑装饰业耕耘的公司,年收入在2亿元左右,最近该公司老板黄老板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许多投资机构看到他在行业内发展的良好前景后都希望找他谈投资的事,黄老板是做实业出身,对金融投资不太在行,虽然需要资金,但是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渠道获得这些投资,使他感到茫然和困惑,但在黄老板资本顾问的不断谋划下,这事很快就成了真正的幸福来敲门——恰好此公司业务在高速成长过程中,随着市场不断的扩张,需要
期刊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笃信,设计需要跨越“那条将商业功能性标准与文化相关性及心灵层面分割的‘线’”;卓越的设计,就在于这“一线之间”,将物质文化、商业资源,与杰出的创意战略相结合,使得技术回归人性化。  他所说的,可不是空口白话。艾斯林格被誉为“全球工业设计教父”,创建了世界顶级创意咨询公司青蛙公司,他的最著名客户是苹果公司,以及微软、IBM、西门子、索尼、戴尔、通用、迪士尼、花旗、本田等一大批全球领
期刊
在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竞争中,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战略的定位,第二个就是持续创新能力,这两点是中小企业能获得良好发展的核心。  聚焦聚焦,还是聚焦  战略定位的意义:中小企业显然因为人才、资本等各种劣势无法和大企业进行全面竞争,但是却可以集中资源办大事。我非常欣赏目前已经在中小板上市的德尔地板的一个观点,当年他们在还是行业的后来者时有一个战略,就是“集中资源办大事”。准确的定位在某一个细分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