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自动化、机电专业中,电工电子是一本基础专业课程,其囊括了电力学、电子学、控制理论等知识,知识量大,覆盖面积广。在常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学生单向讲解理论知识。因此,如不改变教学方法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学习中,怎样才能做到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时,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进行新的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电工电子课程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多用于课程教学中,1870年哈佛法学院进行了首次尝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真实事件或仿真情境,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抽象难懂的理论与概念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中,演示与解析案例是重点,在案例中融入所学知识点,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化为具体形象的案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案例学习中,迅速消化与吸收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激发了抽象思维,引导其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强化理论的理解与学习,真正实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的教学目标,并培养出应用型、操作性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特征
(一)教学环境开放性
案例教学法中,师生频繁互动,共同分析与讨论案例。其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过程具有开放性特征,特别是将课堂、实验室拓展到创新企业生产,将讲解知识、实验操作与生产产品完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环境的开放度,且以产品生产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切身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职责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其自主探究与思考,且认真总结分析不足之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细致阅读,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就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在虚拟工作中制作虚拟产品,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习自主性。
(三)学习过程探究性
案例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转变为现场探究活動,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案例,确定探究内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交流与合作。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重点是发现与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开发创造性成果在思维上奠定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中的运用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起源与最终目的,人类认识是主体能动性地反映出客观世界,是从感性认识主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渐渐进行升华的过程,认识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实践的发展,认识是同实践互相作用、循环升华的过程。案例教学法,则是基于电路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掌握知识点的方法。
例如,当掌握了电路一般工作状态后,教师设计了电路,提问到:“电压表读数分别是0V、6v、3v时,电路不同的工作状态是什么?”以这一问题为主,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出电路三种状态的特征:电压为0v时,负载被短;电压为6v时,负载开路;电压为3v时,通路状态。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技术性人才,学生不仅要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还需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中,基本放大电路是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其中三极管的三种不同工种区域、工种状态,要求所具备的条件也有所差异,是重难点知识。对此,教师在该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电路是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一些故障,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一是如果三极管表现为放大状态,则需符合:放射结正偏,集电路反偏,NPV管应VC>VB>VE,要求PNP管VC<VB<VE。因此,可测量VC、VB、VE值来分析出电路现状;二是基于近似条件VB=Rb2/Rb1—Rb2*VCC,如果测量VB偏高,其原因可能是:Rb2增大(开路)和Rb1减小(短路);三是如果VC偏高(或偏低),基于VC=EC—ICRC,VC偏高,反之IC偏低,而IC=βIB,所以,VC偏高是因三极管自身放大倍数小,或者是因VB偏低而造成IB减小;四是特殊情况:VC=EC,说明了IC=0的原因为:三极管内部断极,Rb1开路,Rb2短路,Re开路。一步步诱导学生测量,并将测量数值与分析结构予以对比,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可强化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发明不断涌现,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创新能力成为现代人才关键性素质。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些包含创新方法的具体实例,重点训练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差动放大电路使用三极管来抑制零漂知识点时,可重点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差分电路抑制共模噪声的案例。同时,也可重点介绍现代差分技术的发展历程,如具有较强噪声抑制功效的Virtex—E和ErmetZD差分连接器系列等。Virtex—E主要使用了SelectI/O技术,其创设了完全差分支持体系。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反常思维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善于利用各种史料,重点讲解在各重大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逻辑思维,通过大量科学发明展现科学家们创造性工作中均所蕴含了丰富的非逻辑性色彩。台北市现代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脱离直觉经验和高度抽象的特点,一般思维方式十分苍白无力,即可运用创新性思维,譬如大胆猜猜、大胆假设、科学想象、理想实验等方式优势更加突出。在电工电子发展历史中存在大量典型、优秀的实例,都能够有效地验证这一现象的实际本质。例如,当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时,人们对于分子电结构完全不知情,通过七十多年后才发现了电子;汽车示波器中发现的电磁波,麦克斯最先提出了电磁波存在的理论,然而通过几十年后赫茲通过大量实验才得以证实。以上各种实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重大发现并不一定是经验事实必然逻辑的结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积极创新,从科学发展的真实历史中收到非理性、非逻辑的创新性思维训练。
四、结语
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拉开,这就要从课程、教师、学生及实践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改革。但是,在这一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教学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如课程一味地强调知识的讲解,课程结果一味地注重学科本位,致使学生学习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对此,中职教师应积极创新理念,大胆地将案例教学引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及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更新知识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做大量的工作,从而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法,促使其发挥最大化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礼金,邓怡辰.电工电子课程案例驱动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9(22):135—136.
[2][德]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电工电子课程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多用于课程教学中,1870年哈佛法学院进行了首次尝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真实事件或仿真情境,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抽象难懂的理论与概念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中,演示与解析案例是重点,在案例中融入所学知识点,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化为具体形象的案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案例学习中,迅速消化与吸收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激发了抽象思维,引导其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强化理论的理解与学习,真正实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的教学目标,并培养出应用型、操作性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特征
(一)教学环境开放性
案例教学法中,师生频繁互动,共同分析与讨论案例。其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过程具有开放性特征,特别是将课堂、实验室拓展到创新企业生产,将讲解知识、实验操作与生产产品完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环境的开放度,且以产品生产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切身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职责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其自主探究与思考,且认真总结分析不足之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细致阅读,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就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在虚拟工作中制作虚拟产品,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习自主性。
(三)学习过程探究性
案例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转变为现场探究活動,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案例,确定探究内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交流与合作。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重点是发现与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开发创造性成果在思维上奠定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中的运用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起源与最终目的,人类认识是主体能动性地反映出客观世界,是从感性认识主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渐渐进行升华的过程,认识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实践的发展,认识是同实践互相作用、循环升华的过程。案例教学法,则是基于电路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掌握知识点的方法。
例如,当掌握了电路一般工作状态后,教师设计了电路,提问到:“电压表读数分别是0V、6v、3v时,电路不同的工作状态是什么?”以这一问题为主,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出电路三种状态的特征:电压为0v时,负载被短;电压为6v时,负载开路;电压为3v时,通路状态。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技术性人才,学生不仅要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还需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中,基本放大电路是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其中三极管的三种不同工种区域、工种状态,要求所具备的条件也有所差异,是重难点知识。对此,教师在该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电路是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一些故障,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一是如果三极管表现为放大状态,则需符合:放射结正偏,集电路反偏,NPV管应VC>VB>VE,要求PNP管VC<VB<VE。因此,可测量VC、VB、VE值来分析出电路现状;二是基于近似条件VB=Rb2/Rb1—Rb2*VCC,如果测量VB偏高,其原因可能是:Rb2增大(开路)和Rb1减小(短路);三是如果VC偏高(或偏低),基于VC=EC—ICRC,VC偏高,反之IC偏低,而IC=βIB,所以,VC偏高是因三极管自身放大倍数小,或者是因VB偏低而造成IB减小;四是特殊情况:VC=EC,说明了IC=0的原因为:三极管内部断极,Rb1开路,Rb2短路,Re开路。一步步诱导学生测量,并将测量数值与分析结构予以对比,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可强化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发明不断涌现,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创新能力成为现代人才关键性素质。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些包含创新方法的具体实例,重点训练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差动放大电路使用三极管来抑制零漂知识点时,可重点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差分电路抑制共模噪声的案例。同时,也可重点介绍现代差分技术的发展历程,如具有较强噪声抑制功效的Virtex—E和ErmetZD差分连接器系列等。Virtex—E主要使用了SelectI/O技术,其创设了完全差分支持体系。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反常思维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善于利用各种史料,重点讲解在各重大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的逻辑思维,通过大量科学发明展现科学家们创造性工作中均所蕴含了丰富的非逻辑性色彩。台北市现代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脱离直觉经验和高度抽象的特点,一般思维方式十分苍白无力,即可运用创新性思维,譬如大胆猜猜、大胆假设、科学想象、理想实验等方式优势更加突出。在电工电子发展历史中存在大量典型、优秀的实例,都能够有效地验证这一现象的实际本质。例如,当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时,人们对于分子电结构完全不知情,通过七十多年后才发现了电子;汽车示波器中发现的电磁波,麦克斯最先提出了电磁波存在的理论,然而通过几十年后赫茲通过大量实验才得以证实。以上各种实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重大发现并不一定是经验事实必然逻辑的结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积极创新,从科学发展的真实历史中收到非理性、非逻辑的创新性思维训练。
四、结语
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拉开,这就要从课程、教师、学生及实践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改革。但是,在这一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教学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如课程一味地强调知识的讲解,课程结果一味地注重学科本位,致使学生学习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对此,中职教师应积极创新理念,大胆地将案例教学引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及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更新知识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做大量的工作,从而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法,促使其发挥最大化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礼金,邓怡辰.电工电子课程案例驱动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9(22):135—136.
[2][德]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