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想象中的柔弱、纤细不同,身为古典舞者的王文莉青春、时尚,浑身洋溢着活力。
作为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的她,还是广东湛江海洋大学中国歌舞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华环境保护绿色形象大使。她一直秉持对舞蹈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正是这份热爱与执着使她从一个偶尔走上舞蹈之路的小女孩儿,逐渐成长为一颗耀眼的古典舞蹈之星。
“注意手的动作”,“脸上要有微笑”,“注意节奏”……
在北京财贸学院的礼堂里,王文莉正指导几十位学生和老师排练舞蹈。她一会儿下台看队形,一会儿上台为学生纠正动作……直到最后一次排练,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她的脸上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这将是一场长达几个小时的舞蹈晚会,演员都是完全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和老师。”而王文莉正是整场晚会的编导和总策划。
筹划这台晚会,源于王文莉想要在学生中普及舞蹈教育的想法。“其实,舞蹈是人的一种天性,你高兴的时候,自然想要手舞足蹈,只要你四肢健全就可以跳舞。但一直以来,我们的舞蹈教育都是很专业化的,除了科班出身的演员,一般人很难想象自己也可以跳舞。”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舞蹈的乐趣”
不久前,王文莉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访美国马里兰大学,那里的所见所闻让她耳目一新。“我发现在美国很高端、很专业的舞蹈学校里,很多都是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医生,还是工程师……只要他喜欢舞蹈,他就会很认真地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有些人体型很胖,没有基础,这都没有关系,你可以随性地舞蹈,还可以参与创作,加入你自己的想法。”
这让王文莉感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舞蹈的乐趣,是一个舞蹈演员的使命。”
她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因为舞蹈是美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就近视眼、驼背,而说起民间舞蹈,他们惟一知道的可能就是扭秧歌儿。所以,我意识到在学生中普及舞蹈教育是最迫切的。”
回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文莉认识了北京财贸学院的校长,王文莉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于是这台特殊的舞蹈专场晚会便酝酿而生。
为了让舞蹈的美和财贸学院的经济氛围有效地结合,王文莉颇下了一番功夫。在节目编排上,她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京商京韵,一直演绎到现代的商业社会。整场晚会既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韵味,又是一条商贸文化的时空之旅。
为了这场不太专业的晚会,王文莉付出了很多心血,从舞蹈的创作、编排、挑选演员到指导学生排练,每个环节她都参与其中。“我想证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一样可以表演出很美的舞蹈。让舞蹈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展现他们的青春与活力。”
这场晚会只是王文莉舞蹈普及计划的一个开始。“通过这次为大学生们排练舞蹈晚会,我发现他们内心对本土文化是十分喜欢的。大学生是高素质、高智商的一代青年人,他们不仅有知识,还有蓬勃的朝气,和敢闯、敢拼的魄力。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十分火热,保护是活态的保护,博物馆式的封存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却恰好可以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大学校园是发展中国舞蹈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今年,她又与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基金会合作,开始筹备舞蹈少儿普及班。“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舞蹈的快乐。而且我们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学费不像外面的舞蹈学校那么贵,让低收入的家庭也承受得起。”
为了自己心中的事业,王文莉每天忙忙碌碌。联系资金、场地、找老师,对于以前生活在纯粹的艺术世界中的她来说,这一切并不容易。“我还是想一步步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做完孩子的普及班,我们还会办成人舞蹈普及班。这是很大、很长远的一件事。”
“我一定要做到最好”
“人生就像一条路,刻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我就是在很多次偶然和机遇的指引下,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王文莉说。
第一个机遇发生在小学。那时候的王文莉爱跑、爱跳,是学校里的体育健将,长跑、跳高都很拿手。有一次在学校操场玩的时候,被来挑演员的舞蹈老师看中了。
老师问:“你想不想学舞蹈?”
“想啊!”王文莉脱口而出。“因为文艺好的女孩子在学校里都很受欢迎,所以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笑着说。
走上了舞蹈之路的第一步,王文莉才发现,学舞比一般的学生要苦得多。“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熄灯就寝。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排得满满的。现在回忆起来,小时候练基本功,真的很像电影里演的‘酷刑’。扳脚背的时候,因为受不了那种疼痛,往往随着老师的手在地板上翻滚。还有一次,老师给一个女同学扳腰,觉得她很放松,状态很好,后来才发现,她已经疼得昏死过去了。”
这种苦让幼小的她感到有些吃不消,但一件突然发生的事却坚定了她的舞蹈之路。“在舞蹈学校寄宿的时候,奶奶听说我很苦,就准备好很多好吃的去看我。她当时的想法是,要是孩子太苦了,就把她带回来吧。可是,还没有上路,奶奶就突发急病去世了。”家人怕她伤心,一直向她隐瞒。
直到放假回到家里,王文莉才知道了这个消息。“没有见到奶奶最后一面,当时很受不了。但从那天起,我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她的眼神变得遥远起来,“我一定要做到最好,作为给奶奶的礼物。”
怀着对亲人的承诺,王文莉更加坚定地在舞蹈的路上走下去,也比以前更能吃苦了。每天惟一的一点午休时间,她还要加课练习足尖舞。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优异的成绩,她接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通知书。
大三时,王文莉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桃李杯”舞蹈大赛。
一位民间老艺术家为她度身创作了舞蹈作品《双缠怨》,并在老师宝力格指导下进行编排。这个舞蹈大胆地将古典舞和民间舞融合起来。为了能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王文莉收集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来揣摩研究,体验古代女性对双足被缠的幽怨,还有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双缠怨》获得了所有评委的关注,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因为比赛中对舞蹈的分类是很严格的,我们这样的尝试能不能被接受?当时是个未知数,也是对评委们的一个挑战。”
最终,王文莉出色的表演还是征服了评委,并以此获得第四届“桃李杯”“优秀十佳演员”称号。这次参赛让年轻的王文莉崭露头角。同时,她“开始意识到,舞蹈要注意内心体验,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毕业后,王文莉进入东方歌舞团成为一名独舞演员。从蒙古族独舞《吉祥树》、《回头的马驹》到独舞《追春》、《春江花月夜》、《渔歌唱晚》、《梦回草原》、《沂蒙情》、《欢乐的筷子》,三人舞《两只山羊》以及她参与创作的舞剧《额吉》……王文莉陆续将“荷花奖”、“文华奖”、全国舞剧比赛、全国单双三人舞比赛大奖揽入囊中。作为古典舞蹈家中的佼佼者,她更是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在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的演出每每引起轰动。一次在泰国演出时,她的曼妙舞姿征服全场,泰国公主更是兴致盎然的用古筝伴奏,与她共同演绎了古典舞蹈《春江花月夜》。
然而,与大多数人看到的舞台上光鲜亮丽的那一刻相比,舞蹈演员的生活简单而枯燥,光环退去后,是一个个动作的重复。“一段舞,每天从早到晚练10遍,一连练几个月。不夸张地说,有时候真的是练到要吐了。”王文莉说,有时候练得太烦了,一听到音乐声响起就想尖叫。
但是,这些枯燥与辛苦并没有磨灭她对舞蹈的热爱,她的“心里总有对舞蹈的牵挂,永远都有,舍不得放弃”。
西藏之行让她与心灵对话
对于舞蹈者,舞者的心灵是单纯的。有位大师曾说过:“舞蹈是个纯净的世界,在这里没有虚伪,没有世俗,只有真诚付出,执着追求,过程艰辛而美丽。用心灵跳出的舞蹈才能感动观众。”
2001年,王文莉随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中央代表团赴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演出团到达拉萨后,要分小组,到不同地方去演出。其中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是路途最遥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一站,不能派大队伍过去,于是,就要挑选少而精的演员。经过分组,王文莉作为惟一的舞蹈演员和另外6名演员一起赶赴阿里演出。
从拉萨到阿里的车程差不多要有四天,沿路还要跨越雪山和冰河。他们白天赶路,晚上在简陋的兵站休息。在寒冷和颠簸中行进了两天后,严重的高原反应开始折磨王文莉:头痛、恶心、身体乏力。坚持了几天几夜到达演出地点后,王文莉才感受到他们此行的意义。“那里的藏民,还有几千名驻藏官兵。知道我们要来演出,眼巴巴地盼了好久。这对他们来说是太难得的机会了。”
舞蹈演出是最耗费体力的,旅途劳顿加上5300米的海拔,呼吸都很困难,在上台的前一分钟,王文莉才拔掉氧气管。“但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我是不能偷懒的。”演出不到两分钟,王文莉开始觉得喘不过气来,眼前白蒙蒙一片。“我不能倒下,不能掉下台。”她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支撑着自己的每一动作。终于,这段《筷子舞》表演完毕。她谢幕后刚走到台边,就眼一黑晕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几个女同伴在她身边哭。当天晚上,王文莉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医院里,刚巧又停了电,四周一片漆黑寂静。“我从来没有那么近地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那天,我想了很多,想到生命的短暂、脆弱,想到这个地方的贫穷和人们的无奈。我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西藏之行让王文莉多了很多对生活的感悟。“那天以后我开始懂得,生命的中的一切,如果我们不能选择发生什么,那么与其消极地接受,不如积极地面对。我开始排除一些生活中的杂质,选择更朴实,更实在的东西。父亲也说我以前像个氢气球飘在空中,现在更脚踏实地了。”
感受到那里环境的恶劣,王文莉就开始想着要为环保做些什么。后来,她当选中华环保绿色形象大使,足迹踏遍新疆、西藏、甘肃、安徽等地。她每每推掉报酬丰厚的演出,参加义演,“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改变环境做一些事情”。
因为她对舞蹈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突出表现,文化部授予王文莉个人特等功的荣誉。“当这些荣誉纷纷而来的时候,最初会感到有些飘飘然,但兴奋过后,我的下一个追求是什么呢?这时候我就会反思,就会沉淀下来,想想要做点什么事情才能对得起社会的给予。”
青联档案,王文莉,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作为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的她,还是广东湛江海洋大学中国歌舞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华环境保护绿色形象大使。她一直秉持对舞蹈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正是这份热爱与执着使她从一个偶尔走上舞蹈之路的小女孩儿,逐渐成长为一颗耀眼的古典舞蹈之星。
“注意手的动作”,“脸上要有微笑”,“注意节奏”……
在北京财贸学院的礼堂里,王文莉正指导几十位学生和老师排练舞蹈。她一会儿下台看队形,一会儿上台为学生纠正动作……直到最后一次排练,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她的脸上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这将是一场长达几个小时的舞蹈晚会,演员都是完全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和老师。”而王文莉正是整场晚会的编导和总策划。
筹划这台晚会,源于王文莉想要在学生中普及舞蹈教育的想法。“其实,舞蹈是人的一种天性,你高兴的时候,自然想要手舞足蹈,只要你四肢健全就可以跳舞。但一直以来,我们的舞蹈教育都是很专业化的,除了科班出身的演员,一般人很难想象自己也可以跳舞。”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舞蹈的乐趣”
不久前,王文莉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访美国马里兰大学,那里的所见所闻让她耳目一新。“我发现在美国很高端、很专业的舞蹈学校里,很多都是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医生,还是工程师……只要他喜欢舞蹈,他就会很认真地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有些人体型很胖,没有基础,这都没有关系,你可以随性地舞蹈,还可以参与创作,加入你自己的想法。”
这让王文莉感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舞蹈的乐趣,是一个舞蹈演员的使命。”
她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因为舞蹈是美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就近视眼、驼背,而说起民间舞蹈,他们惟一知道的可能就是扭秧歌儿。所以,我意识到在学生中普及舞蹈教育是最迫切的。”
回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文莉认识了北京财贸学院的校长,王文莉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于是这台特殊的舞蹈专场晚会便酝酿而生。
为了让舞蹈的美和财贸学院的经济氛围有效地结合,王文莉颇下了一番功夫。在节目编排上,她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京商京韵,一直演绎到现代的商业社会。整场晚会既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韵味,又是一条商贸文化的时空之旅。
为了这场不太专业的晚会,王文莉付出了很多心血,从舞蹈的创作、编排、挑选演员到指导学生排练,每个环节她都参与其中。“我想证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一样可以表演出很美的舞蹈。让舞蹈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展现他们的青春与活力。”
这场晚会只是王文莉舞蹈普及计划的一个开始。“通过这次为大学生们排练舞蹈晚会,我发现他们内心对本土文化是十分喜欢的。大学生是高素质、高智商的一代青年人,他们不仅有知识,还有蓬勃的朝气,和敢闯、敢拼的魄力。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十分火热,保护是活态的保护,博物馆式的封存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却恰好可以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大学校园是发展中国舞蹈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今年,她又与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基金会合作,开始筹备舞蹈少儿普及班。“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舞蹈的快乐。而且我们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学费不像外面的舞蹈学校那么贵,让低收入的家庭也承受得起。”
为了自己心中的事业,王文莉每天忙忙碌碌。联系资金、场地、找老师,对于以前生活在纯粹的艺术世界中的她来说,这一切并不容易。“我还是想一步步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做完孩子的普及班,我们还会办成人舞蹈普及班。这是很大、很长远的一件事。”
“我一定要做到最好”
“人生就像一条路,刻着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我就是在很多次偶然和机遇的指引下,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王文莉说。
第一个机遇发生在小学。那时候的王文莉爱跑、爱跳,是学校里的体育健将,长跑、跳高都很拿手。有一次在学校操场玩的时候,被来挑演员的舞蹈老师看中了。
老师问:“你想不想学舞蹈?”
“想啊!”王文莉脱口而出。“因为文艺好的女孩子在学校里都很受欢迎,所以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笑着说。
走上了舞蹈之路的第一步,王文莉才发现,学舞比一般的学生要苦得多。“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熄灯就寝。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排得满满的。现在回忆起来,小时候练基本功,真的很像电影里演的‘酷刑’。扳脚背的时候,因为受不了那种疼痛,往往随着老师的手在地板上翻滚。还有一次,老师给一个女同学扳腰,觉得她很放松,状态很好,后来才发现,她已经疼得昏死过去了。”
这种苦让幼小的她感到有些吃不消,但一件突然发生的事却坚定了她的舞蹈之路。“在舞蹈学校寄宿的时候,奶奶听说我很苦,就准备好很多好吃的去看我。她当时的想法是,要是孩子太苦了,就把她带回来吧。可是,还没有上路,奶奶就突发急病去世了。”家人怕她伤心,一直向她隐瞒。
直到放假回到家里,王文莉才知道了这个消息。“没有见到奶奶最后一面,当时很受不了。但从那天起,我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她的眼神变得遥远起来,“我一定要做到最好,作为给奶奶的礼物。”
怀着对亲人的承诺,王文莉更加坚定地在舞蹈的路上走下去,也比以前更能吃苦了。每天惟一的一点午休时间,她还要加课练习足尖舞。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优异的成绩,她接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通知书。
大三时,王文莉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桃李杯”舞蹈大赛。
一位民间老艺术家为她度身创作了舞蹈作品《双缠怨》,并在老师宝力格指导下进行编排。这个舞蹈大胆地将古典舞和民间舞融合起来。为了能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王文莉收集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来揣摩研究,体验古代女性对双足被缠的幽怨,还有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双缠怨》获得了所有评委的关注,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因为比赛中对舞蹈的分类是很严格的,我们这样的尝试能不能被接受?当时是个未知数,也是对评委们的一个挑战。”
最终,王文莉出色的表演还是征服了评委,并以此获得第四届“桃李杯”“优秀十佳演员”称号。这次参赛让年轻的王文莉崭露头角。同时,她“开始意识到,舞蹈要注意内心体验,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毕业后,王文莉进入东方歌舞团成为一名独舞演员。从蒙古族独舞《吉祥树》、《回头的马驹》到独舞《追春》、《春江花月夜》、《渔歌唱晚》、《梦回草原》、《沂蒙情》、《欢乐的筷子》,三人舞《两只山羊》以及她参与创作的舞剧《额吉》……王文莉陆续将“荷花奖”、“文华奖”、全国舞剧比赛、全国单双三人舞比赛大奖揽入囊中。作为古典舞蹈家中的佼佼者,她更是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在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的演出每每引起轰动。一次在泰国演出时,她的曼妙舞姿征服全场,泰国公主更是兴致盎然的用古筝伴奏,与她共同演绎了古典舞蹈《春江花月夜》。
然而,与大多数人看到的舞台上光鲜亮丽的那一刻相比,舞蹈演员的生活简单而枯燥,光环退去后,是一个个动作的重复。“一段舞,每天从早到晚练10遍,一连练几个月。不夸张地说,有时候真的是练到要吐了。”王文莉说,有时候练得太烦了,一听到音乐声响起就想尖叫。
但是,这些枯燥与辛苦并没有磨灭她对舞蹈的热爱,她的“心里总有对舞蹈的牵挂,永远都有,舍不得放弃”。
西藏之行让她与心灵对话
对于舞蹈者,舞者的心灵是单纯的。有位大师曾说过:“舞蹈是个纯净的世界,在这里没有虚伪,没有世俗,只有真诚付出,执着追求,过程艰辛而美丽。用心灵跳出的舞蹈才能感动观众。”
2001年,王文莉随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中央代表团赴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演出团到达拉萨后,要分小组,到不同地方去演出。其中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是路途最遥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一站,不能派大队伍过去,于是,就要挑选少而精的演员。经过分组,王文莉作为惟一的舞蹈演员和另外6名演员一起赶赴阿里演出。
从拉萨到阿里的车程差不多要有四天,沿路还要跨越雪山和冰河。他们白天赶路,晚上在简陋的兵站休息。在寒冷和颠簸中行进了两天后,严重的高原反应开始折磨王文莉:头痛、恶心、身体乏力。坚持了几天几夜到达演出地点后,王文莉才感受到他们此行的意义。“那里的藏民,还有几千名驻藏官兵。知道我们要来演出,眼巴巴地盼了好久。这对他们来说是太难得的机会了。”
舞蹈演出是最耗费体力的,旅途劳顿加上5300米的海拔,呼吸都很困难,在上台的前一分钟,王文莉才拔掉氧气管。“但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我是不能偷懒的。”演出不到两分钟,王文莉开始觉得喘不过气来,眼前白蒙蒙一片。“我不能倒下,不能掉下台。”她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支撑着自己的每一动作。终于,这段《筷子舞》表演完毕。她谢幕后刚走到台边,就眼一黑晕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几个女同伴在她身边哭。当天晚上,王文莉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医院里,刚巧又停了电,四周一片漆黑寂静。“我从来没有那么近地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那天,我想了很多,想到生命的短暂、脆弱,想到这个地方的贫穷和人们的无奈。我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西藏之行让王文莉多了很多对生活的感悟。“那天以后我开始懂得,生命的中的一切,如果我们不能选择发生什么,那么与其消极地接受,不如积极地面对。我开始排除一些生活中的杂质,选择更朴实,更实在的东西。父亲也说我以前像个氢气球飘在空中,现在更脚踏实地了。”
感受到那里环境的恶劣,王文莉就开始想着要为环保做些什么。后来,她当选中华环保绿色形象大使,足迹踏遍新疆、西藏、甘肃、安徽等地。她每每推掉报酬丰厚的演出,参加义演,“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改变环境做一些事情”。
因为她对舞蹈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突出表现,文化部授予王文莉个人特等功的荣誉。“当这些荣誉纷纷而来的时候,最初会感到有些飘飘然,但兴奋过后,我的下一个追求是什么呢?这时候我就会反思,就会沉淀下来,想想要做点什么事情才能对得起社会的给予。”
青联档案,王文莉,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