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整理归纳了国内外对微课的理论研究,然后以实例运用研究得出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中使用微课的结果,优势、必要性及后续可能性。
关键词:微课;高职院校;英语课程
微课于近几年在教学领域渐渐被人所知并越来越多地被实际运用,尤其是在网络课程中。就如同微课、微博的兴起发展,微课的传播和发展也是迅速而又影响广泛。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带动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微课给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学和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较大的影响。
微课起源于网络教学,而传统的网络教学课程以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开放性课程为例,其特点通常是对教授某课程各节课的实地录制,时间较长,一门课程通常有10多集,每集又占时至少1小时。优点是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到名校教育,领略名校教授的风采。但缺点是由于课程集数较多,网络资源不稳定可能导致课程模块的缺失,而且较长的教学时间也容易让远程学习的学生注意力涣散。而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集中。将课程内容细化成各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会集中在3-5分钟的视频中被呈现出来,针对性强,易传播。
国内首先提出微课这一概念的是胡铁生[1],他在《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并提出人们对微课的概念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发展阶段。而在国外,吕琴[2]在其论文中提出微课的雏形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Penrose于2008年提出微课程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五步建议:一罗列你试图在60分钟的课堂中传递的核心概念;二写出一个介绍和总结,时间在15-30分钟,作为核心概念的上下文背景;三用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上述三个元素;四设计一个任务,使其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开展一个可以探索核心概念的活动;五上传视频和任务到你的课程管理中,以供教学使用。
此外,近来对微课的研究还包括有对其实际操作的总结和探讨。例如林秀瑜[3]设计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个性化学习设计。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发现其能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供知识掌握率等。张灵芝[4]提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符合,因此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微课要遵照“精美、简洁、具体、生动”四大原则,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微课应用策略。李婉嘉[5]阐述了比较常见的4种微课制作方法:一是“可汗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结合录屏软件。二是“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制作软件。比如ShowMe等。三是“录课式”,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四是“混合式”,与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以便于在线上指导学生,增加学生的社会临场感。通过融合电子白板、PPT、Flash、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笔者在2015年末时也顺应潮流,积极进行对微课这一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参与制作了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微课。首先根据微课的特殊属性:时间短但要求信息量清晰,知识碎片化但是重点要突出,看似无序但又有相互联系,对将要阐述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并整理出一个教学重点。其次根据教学对象的属性,范例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小语种语言学生的学习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对英语这门二外的词汇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补充拓展教学单元相关内容的常用词汇,挑选出实用又有趣的内容制成微课供学生们课内或课后学习。微课的受众是语言类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英语相当于他们的二外。小语种专业学生本身对语言的敏锐度、理解度略高于其他非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因此对某一单元英语相关系统词汇的全面诠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生动具体的范例能加深学生对此方面词汇的记忆,调动学生运用相关词汇的积极性。最后,和录制单位协作录制微课并投入实际运用。
微课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堂使用优势是明显的。首先,它能有效解决学生在80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倦怠问题。通常来说,人的注意力通常以15-20分钟为一个单位,80分钟的教学过程本来就需被分成几个教学模块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而在其中一个模块中加入微课,能使重点更为有效直接地传达给习惯用网络或视频获取知识的现代学生。
其次,微课的加入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具体。特别是一些枯燥的基础概念和语法词汇通过微课这一新兴的媒体,知识传递形式更为多样化。以单词讲解为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讲解,微课可以将大量的词汇用音频,图片,甚至是有趣的短片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再次,微课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也十分给力。学生可以随时打开软件,复习今日课堂重点,巩固学习成果。
但是微课的使用在目前也有局限性。首先是制作过程较长,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或录制水平尚达不到可以单独制作微课的水平,因此需要借助外来录制单位的帮助。而由此带来的局限性除去高额的录制费用外,还有较长的制作周期。
其次,微课的使用对教室要求较高,必须是多媒体教室才能使用。一般的教室就无法在日常授课中启用微课。只能在课后环节使用的微课势必会限制甚至是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微课的准备十分繁复,比普通备课的工作量要多出很多。对于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如果要制作整个课程的配套微课,可能需要比平时多出2倍甚至3倍的工作时间。而且一旦制作完成,使用期限也不会太长,这是由微课的网络性和实效性所决定,教师必须时刻更新微课内容,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
总之,微课作为一门新兴发展的教学工具,正在不容置疑地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和课外教学教育中,它必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吕琴.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CAI课件设计》实验课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4.
[3]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J].理论与争鸣2014.6.
[4]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第26期.
[5]李婉嘉.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
关键词:微课;高职院校;英语课程
微课于近几年在教学领域渐渐被人所知并越来越多地被实际运用,尤其是在网络课程中。就如同微课、微博的兴起发展,微课的传播和发展也是迅速而又影响广泛。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带动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微课给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学和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较大的影响。
微课起源于网络教学,而传统的网络教学课程以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开放性课程为例,其特点通常是对教授某课程各节课的实地录制,时间较长,一门课程通常有10多集,每集又占时至少1小时。优点是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到名校教育,领略名校教授的风采。但缺点是由于课程集数较多,网络资源不稳定可能导致课程模块的缺失,而且较长的教学时间也容易让远程学习的学生注意力涣散。而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集中。将课程内容细化成各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会集中在3-5分钟的视频中被呈现出来,针对性强,易传播。
国内首先提出微课这一概念的是胡铁生[1],他在《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并提出人们对微课的概念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发展阶段。而在国外,吕琴[2]在其论文中提出微课的雏形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Penrose于2008年提出微课程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五步建议:一罗列你试图在60分钟的课堂中传递的核心概念;二写出一个介绍和总结,时间在15-30分钟,作为核心概念的上下文背景;三用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上述三个元素;四设计一个任务,使其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开展一个可以探索核心概念的活动;五上传视频和任务到你的课程管理中,以供教学使用。
此外,近来对微课的研究还包括有对其实际操作的总结和探讨。例如林秀瑜[3]设计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个性化学习设计。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发现其能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供知识掌握率等。张灵芝[4]提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符合,因此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微课要遵照“精美、简洁、具体、生动”四大原则,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微课应用策略。李婉嘉[5]阐述了比较常见的4种微课制作方法:一是“可汗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结合录屏软件。二是“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制作软件。比如ShowMe等。三是“录课式”,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四是“混合式”,与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以便于在线上指导学生,增加学生的社会临场感。通过融合电子白板、PPT、Flash、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笔者在2015年末时也顺应潮流,积极进行对微课这一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参与制作了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微课。首先根据微课的特殊属性:时间短但要求信息量清晰,知识碎片化但是重点要突出,看似无序但又有相互联系,对将要阐述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并整理出一个教学重点。其次根据教学对象的属性,范例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小语种语言学生的学习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对英语这门二外的词汇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补充拓展教学单元相关内容的常用词汇,挑选出实用又有趣的内容制成微课供学生们课内或课后学习。微课的受众是语言类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英语相当于他们的二外。小语种专业学生本身对语言的敏锐度、理解度略高于其他非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因此对某一单元英语相关系统词汇的全面诠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生动具体的范例能加深学生对此方面词汇的记忆,调动学生运用相关词汇的积极性。最后,和录制单位协作录制微课并投入实际运用。
微课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堂使用优势是明显的。首先,它能有效解决学生在80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倦怠问题。通常来说,人的注意力通常以15-20分钟为一个单位,80分钟的教学过程本来就需被分成几个教学模块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而在其中一个模块中加入微课,能使重点更为有效直接地传达给习惯用网络或视频获取知识的现代学生。
其次,微课的加入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具体。特别是一些枯燥的基础概念和语法词汇通过微课这一新兴的媒体,知识传递形式更为多样化。以单词讲解为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讲解,微课可以将大量的词汇用音频,图片,甚至是有趣的短片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再次,微课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也十分给力。学生可以随时打开软件,复习今日课堂重点,巩固学习成果。
但是微课的使用在目前也有局限性。首先是制作过程较长,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或录制水平尚达不到可以单独制作微课的水平,因此需要借助外来录制单位的帮助。而由此带来的局限性除去高额的录制费用外,还有较长的制作周期。
其次,微课的使用对教室要求较高,必须是多媒体教室才能使用。一般的教室就无法在日常授课中启用微课。只能在课后环节使用的微课势必会限制甚至是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微课的准备十分繁复,比普通备课的工作量要多出很多。对于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如果要制作整个课程的配套微课,可能需要比平时多出2倍甚至3倍的工作时间。而且一旦制作完成,使用期限也不会太长,这是由微课的网络性和实效性所决定,教师必须时刻更新微课内容,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
总之,微课作为一门新兴发展的教学工具,正在不容置疑地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和课外教学教育中,它必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吕琴.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CAI课件设计》实验课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4.
[3]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J].理论与争鸣2014.6.
[4]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第26期.
[5]李婉嘉.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