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这厢有礼了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当初我们背着新书包就进学堂了,古代入学却有诸多讲究。
  9月1日,是无数顽童鬼哭狼嚎的一天。因为,开学了。学龄儿童都要收拾起玩心,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其实,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儿童入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在古代也不例外,入学礼十分隆重,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并称“人生四大礼”。不妨探究一下:古代入学有哪些讲究?
  时间:闲时入学忙时耕
  儿时一直疑惑:为何9月是下学期,2月是上学期,明明是9月入学(升学)的,不应该是“上”学期么?
  其实,秋季入学,古已有之。古代是农耕文明,一切围绕农业开展,学业也是如此——得选择农闲时,如此家长孩子都不耽误。
  除了秋季入学,也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在汉朝,就有三种入学时间:“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这三种,“八月暑退”和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到了南北朝,则是春夏务农冬季入学。此后,冬季入学成为古代乡村小学主流,时间为农历十月。陆游《冬日郊居》中说:“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自注即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
  古代开学时间不同,学期长短也不一样。冬学一般只有三个多月,譬如明朝,冬学是从腊月到次年三月。而春学和夏学,大多为“八月制”和“十二月制”,比如八月制多为“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
  如今规定孩子必须满7岁才能上小学,古代更晚,在8岁至15岁之间。因为“八糊涂”,所以现代家长忌讳8岁上学,这在古代是主流,许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比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
  《尚书大传·略说》则说:“十有三年始入小学”,是13岁入学;同篇中还有“十五始入小学”的记载,是15岁入学。由此可见,在古代,大龄入学是传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清。
  不过,古代社学门槛很低,入学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有些地区实行了强制入学,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可见,古人也是十分重视教育的。
  准备:书笔文物茶壶碗
  在古代,大多数入学用品都是文房四宝,家境富裕的则带更多生活用品。红楼梦第九回中,贾宝玉要去私塾上学,袭人为他准备了书笔文物,又说:“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脚炉手炉的碳也交出去了。”后来打架,又看出自带茶壶盖碗,还跟着四个小书童,外加几个年纪较大的仆人伺候,可见排场之大。
  此外,入学当天,父母还要准备祭拜圣人的礼物。这一礼仪源自《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西周时期,祭拜品为芹(寓意勤奋)、藻(寓意早起)等一类菜肴。后来逐渐演变为肉类。旧时在潮汕地区,孩子入学当天还要脚穿大红木屐并抱一只大红公鸡、一株长命葱、一箱葱饼,寓意为一鸣惊人、独占鳌头、聪明伶俐。
  不过,更令人想探究的是,古代学子的书包长什么样?笔墨纸砚如何安放。
  其实,常看古装片应该对剧中迂腐书生背的有一片挡雨布的“筐子”颇有印象,其实那是赶考或远行才用的书包,名为考箱、箱笼。参见大慈恩寺那幅摹刻《玄奘负笈图》,画面上玄奘便背负着装有佛经的行囊,称为行笈。这种箱子用途很广,不但可以遮风挡雨,还有夹层可以放置贵重物品,还能挂油灯可供夜间行走。
  书箱是最能体现读书人身份乃至梦想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摞摞线装古书,还有“黄金屋”、“颜如玉”的梦想,所以大都制作精良,到后期多为脱胎漆器,有些还用朱砂或金粉来描绘,四周以精细竹丝为饰,边角用铜件包角,花样百出。
  平时学子多用手拎的木箱或竹箱,有三层的,也有两层的,里面分层放笔、墨、纸、砚。讲究一些的学子会用一块布把笔墨纸砚等裹起来。还有专门装书的书囊,《中山狼传》中的东郭先生为了搭救狼,就腾出书籍,把狼装在了书囊中。
  不过竹木太重,不适合孩童,后来就改良成布做的书袋子,也叫褡裢——像个口袋,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的布袋。大褡裢可以搭在肩上,小的还可以挂在腰带上。不仅读书人用,做生意的、账房先生都用,如今的背包、提包,可算褡裢的兄弟。
  礼仪:开笔破蒙三叩首
  古话云:“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其中“入泮宫”指的就是在州县考试中得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举行的入学典礼。
  古代,“泮”指学校。源自春秋时,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所以古代开学典礼也叫“入泮礼”,这是一个相当庄重的仪式,不能有丝毫马虎。《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入泮礼”的第一个环节是“正衣冠”。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才能做好学问。然后拜孔夫子,双膝跪地,九叩首;再拜先生,三叩首,并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包括芹菜(勤奋好学)、莲子(苦心教育)、红豆(鸿运高照)、枣子(早早高中)、桂圆(功德圆满)、干瘦肉条(弟子心意)。之后,学生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助。
  由于笔在学子必备的文房四宝中最为重要,有的地方入学时除了拜圣人和夫子,还要拜笔师——蒙恬,表示感念蒙恬发明毛笔。
  接下来是“开笔破蒙”,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内容。先用朱砂在刚入学儿童的额头点红痣,意为“开天眼”,因“痣”与“智”谐音,寓意儿童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再击鼓,引起学生对学业的重视。最后描红,孩子们描的第一个字,是大楷“人”字,寓意读书的根本还是在做人。
  经过这些仪式,孩子们才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从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其他文献
在国内,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个大型游乐园,过山车、摩天轮、海盗船……你是否玩腻了这些常规的娱乐项目?在国外,游乐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具备治疗功能,或是实现理想,抑或在游玩中获得教育,各种类型的游乐园顺势而生。这个儿童节,就用眼睛玩一遍新奇的游乐园设施吧!  国际游乐协会(IAAPA Attractions Expo)  国际游乐协会是游乐行业中最大的商贸展会和学术研讨会,迄今举办已有90多届,
记录师 恒昌森青年团,意在用热情帮助老集镇、用文创力量改变老店的生存方式,呼吁“唯有当代青年,方能唤醒传统”,希望借此触动更多的青年,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  2014年9月初,TOPYS网站贴出几十张特殊的海报,戴老花眼镜修鞋的朱大伯、赤膊箍桶的沈大伯……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无处容身。  海报是恒昌森青年团举办“用海报唤醒老店”活动的小结,记录了10间杭州塘栖老店铺,不同于常规的用文字、照片或影像
神勇的复仇者联盟、活泼搞笑的阿拉蕾、翔于山野树间的凤凰……一件件用瓦楞纸做成的精美公仔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惊叹的同时又使人心生好奇,这些是谁制作的呢?  制作公仔的是一名台湾人,叫江裕斌。2年前退休赋闲的他参观一间工厂,发现一种简单、可塑性高的材料——瓦楞纸卷。当时他抱着玩一玩的心态买了些材料回去试验,没想到却一发不可收拾,沉迷于瓦楞纸卷的创作中。  江裕斌制作的公仔,以单面瓦楞纸卷为主材质,运用
能拼装、可拆散,薛文静设计家具的目的就是要和使用者产生互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的榫卯魅力。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薛文静每天都会前往木工教室,拿起刨子将粗糙的实木表面打磨光滑,她很喜欢与木头相处的感觉。在与木艺打交道的日子里,薛文静迷上了奇妙的“榫卯”结构,从而激发了她的设计灵感。  “我设计的家具能拆散、可拼装,完全采用榫卯方式拼接而成。”《高背椅》和《脚摇凳》是薛文静的代表作,用于休息的
看似平淡无奇的木质方盒,需要18道工序才能完全打开,什么盒子如此精妙?  在方炳海的家中,我们终于见到珍宝。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盒子,内部却深藏玄机,并排的三列抽屉,由9道暗锁构成,隐藏的榫卯机关利用杠杆环环相扣,手艺人在制造时,每一环都不能有偏差,设计如此巧妙,制作如此精细,不得不赞叹手艺之精湛。  满屋两百多个方盒壮观地摆满了各个角落,包括明代圣旨匣、天官赐子镜奁、黄花梨手饰匣、清代官幅官印匣、楠
传统技艺并非只出现在街头巷口,高校里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重视这些传统技艺的再运用。  手艺,本是流传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技艺,劈丝编竹、挥锤打铁、和泥做陶、开料锯木……但随着现代化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机械代替人工冲击着传统手工艺。“心手相传·中国高校手工智造设计展”汇集了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4所院校的52位师生
将小树叶贴在木片上,再裹一层晶莹剔透的树脂,宛如琥珀般光亮动人。该耳饰名为《寸·存》,是邶风陶艺设计师杨奇的新作。  杨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2010年开办了邶风陶瓷设计工作室,主要从事陶瓷设计、首饰设计。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一将文化融于设计之中,抢眼而没有内涵的作品,华而不实。  “树木、树叶、树脂,是我对树的元素解构和重组,思维来源于现代艺术中的解构主义。”杨奇介绍道,其中树木代
在《东爱情故事》里,莉香和完治深夜跪在地毯上玩拼图的浪漫,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目前。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正悄然兴起,不是泡吧、不是露营、不是打保龄球。而是在闲暇时。独自或约上三五友人,玩玩具。长期生活于都市中的人,偏爱益智玩具,因为这不仅能让他们寻回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感觉,还能不定时地让大脑做个体操。  每种新的玩具或新的玩法,想要玩得转,都需要动脑筋。还有一些玩具它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玩的人绞
日前,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支持的茅台白金酒“中国原创”盛大启航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启动仪式上,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了1.15亿的慈善基金,创立了“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用于支持中国的原创设计、技艺传承、文化传播、展览展示、相关人才培养与发展等公益活动,同时还设置了专项基金支持中国工艺美术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标本制作,却没包含在这﹁三百六十行﹂里,但苏新刚已经在这行干了三十多年。  在普通人的眼里,标本制作这行跟动物尸体打交道,多少都带着些神秘和敬畏的气息。  苏新刚就是这神秘行业中的一员,从1984年开始接触,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标本制作生涯,说他拥有一双“复活生命”的巧手,一点也不夸张。  苏新刚是青岛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标本制作部的经理,走进他的办公室,像是在参观一座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