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序迁流,花开花落。天津市慈善协会已历经15个春秋。我们有对往昔的追怀,更有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热望。赵玉衡同志撰写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发展天津慈善事业而努力》的总结15年历程的文章已发表在《慈善》杂志2010年第六期。15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感悟到慈善事业的庄严、仁爱和神圣。我们能从事这一事业,是我们做人的自豪。年复一年,我们目睹愈来愈多的人热衷于慈善事业。慈善救助已成为当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慈善理念如影随形,已融入中华儿女的心灵里,折射出中华文化的色彩、民族精神的光华、道德伦理的内蕴,提升了心智,美化了心灵,充实了生活。
追怀往昔,是为了开拓未来。历史和现实启迪我们,真正的慈善是指向心灵的。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慈善工作,必须不断地提高对慈善理念和慈善事业的感悟和认知。这就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学习和自我教育。党中央曾号召把我们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我们的慈善协会也要建设成学习型协会。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好党的方针政策。2010年10月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这次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了它的新时期。这新时期的特点是,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的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要做得更好。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加深理解我们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俗语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要借五中全会之力,把慈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慈善理念几千年来先圣时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慈善理念的培养有一个过程。慈心善举不能只靠地震或水旱灾等灾情来唤醒,自然灾害中唤醒的良知还需要通过教育,尤其是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地用新的感受和认知来充实和升华。我们献身慈善事业,需要不断提高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的文化自觉,对生命价值透彻的信念,才能在我们慈善事业的精神家园里顽强、执著地坚守下去。
解放军官兵、慈善家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等一切怀有“大爱”情操的人长期以来引领慈善的风气之先,我们要恭恭敬敬地向他们学习。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人格化和慈善理念的集中体现者,是社会各界的出类拔萃之士。他们在沧桑风尘中,不为私利所羁绊,不为名利所诱惑。他们是旰食宵衣、恭俭辛劳的人,平凡如泥土,巍峨如高山。我们景仰他们之时,也是对我们灵魂的一次又一次不可回避的拷问,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清醒,以“忘于道”的精神来觉悟自己的社会责任。2008年10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慈善事业是崇高事业的信念,就能持续喷涌出我们献身于慈善事业的激情。
我们学习好了,慈善理念自然会落实到我们身上,就能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即同慈善理念和事业相契合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奉献精神。一方面,以此来改善慈善协会的组织管理,提高公信力。另一方面,以此才能平等地与民众交往,注重对话与沟通,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一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一种注重尊敬和关爱的交流,一起产生共通的生命感悟和善举愿望,慈善捐献者就会充分享受知情权、参与权和议政权。这对于慈善事业来说,就是人文精神的涵养。愿我们慈善工作者和立志于对慈善事业作奉献的人,成为慈善这种人文精神的坚守者和守护人。
追怀往昔,是为了开拓未来。历史和现实启迪我们,真正的慈善是指向心灵的。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慈善工作,必须不断地提高对慈善理念和慈善事业的感悟和认知。这就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学习和自我教育。党中央曾号召把我们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我们的慈善协会也要建设成学习型协会。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好党的方针政策。2010年10月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这次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了它的新时期。这新时期的特点是,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的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要做得更好。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加深理解我们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俗语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要借五中全会之力,把慈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慈善理念几千年来先圣时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慈善理念的培养有一个过程。慈心善举不能只靠地震或水旱灾等灾情来唤醒,自然灾害中唤醒的良知还需要通过教育,尤其是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地用新的感受和认知来充实和升华。我们献身慈善事业,需要不断提高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的文化自觉,对生命价值透彻的信念,才能在我们慈善事业的精神家园里顽强、执著地坚守下去。
解放军官兵、慈善家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等一切怀有“大爱”情操的人长期以来引领慈善的风气之先,我们要恭恭敬敬地向他们学习。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人格化和慈善理念的集中体现者,是社会各界的出类拔萃之士。他们在沧桑风尘中,不为私利所羁绊,不为名利所诱惑。他们是旰食宵衣、恭俭辛劳的人,平凡如泥土,巍峨如高山。我们景仰他们之时,也是对我们灵魂的一次又一次不可回避的拷问,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清醒,以“忘于道”的精神来觉悟自己的社会责任。2008年10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慈善事业是崇高事业的信念,就能持续喷涌出我们献身于慈善事业的激情。
我们学习好了,慈善理念自然会落实到我们身上,就能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即同慈善理念和事业相契合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奉献精神。一方面,以此来改善慈善协会的组织管理,提高公信力。另一方面,以此才能平等地与民众交往,注重对话与沟通,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一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一种注重尊敬和关爱的交流,一起产生共通的生命感悟和善举愿望,慈善捐献者就会充分享受知情权、参与权和议政权。这对于慈善事业来说,就是人文精神的涵养。愿我们慈善工作者和立志于对慈善事业作奉献的人,成为慈善这种人文精神的坚守者和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