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互联网研究rn问题1:众所周知,您是互联网研究的领先学者.请问您是怎么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您的学术发展脉络是如何变化的?rn马修·艾伦:最初在澳洲国立大学的战略与国防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主要接受的是历史和政治学科的学术训练,了解历史、技术、社会变革和未来规划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在这之后,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学习传统媒介(主要是电视)的知识.1994年,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尽管当时这项技术尚未成熟,但我意识到它具有变革世界的潜力.因此,我尝试深入研究这项技术,并且很早就把它融入教学之中.得益于此,
【机 构】
:
塔斯马尼亚大学,社会变迁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苏州大学,传播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教育与英语语言文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互联网研究rn问题1:众所周知,您是互联网研究的领先学者.请问您是怎么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您的学术发展脉络是如何变化的?rn马修·艾伦:最初在澳洲国立大学的战略与国防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主要接受的是历史和政治学科的学术训练,了解历史、技术、社会变革和未来规划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在这之后,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学习传统媒介(主要是电视)的知识.1994年,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尽管当时这项技术尚未成熟,但我意识到它具有变革世界的潜力.因此,我尝试深入研究这项技术,并且很早就把它融入教学之中.得益于此,我切身体会到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差异,以及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其他文献
本文为纪念毛泽东关于《普遍地举办》的通令颁布90周年而作.文章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革命队伍由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并针对当时的实际状况号召军队及地方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以此种壁报的形式进行宣传鼓动,推动群众工作的情况.当时毛泽东所编写的《怎样办》小册子详尽介绍了编写内容及方法,维护新闻真实性、注重新闻接近性和消息内容易读性等编写技巧,使得《时事简报》颇受士兵与群众的欢迎,其中蕴含的关于新闻业务方面的实践和理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办报思想,对当前做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政党,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础、文明基础是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强大创新能力的民族,所以应该说创新能力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这种优秀基因肯定会延续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报党刊工作,从建党初期开始,党报党刊始终是党宣传革命理论、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重要武器.作为山西党团组织的早期刊物,高君宇指导创办并改组的《平民周刊》在五四时期和山西共产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以新发现之实物为证,对山西早期《平民周刊》的创办时间、报道内容及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梳理,填补了《平民周刊》早期史料实物的空白,也为纠正早期《平民周刊》创办时间这一史实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基石,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论证这一论断:rn第一,坚持党性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有利、最持久的坚守.rn第二,坚持党性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方针最准确的阐释.rn第三,坚持党性原则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原则最根本的认识.rn第四,坚持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经验,本文将重点围绕这一点展开论述.
在智能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多感官融合的虚拟场景,形成了全感官融合的传播方式与渠道,为青年群体带来了全新的社交方式和互动体验.青年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中坚力量.大力弘扬黄河精神,有利于强化青年对黄河文化的身份符号、政治符号和视觉符号的认同.青年在认同黄河文化的基础上,应主动参与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借助智能社交媒体拓宽黄河文化宣传的渠道,增强黄河文化的价值引领力.
2021年5月8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办,国内12所新闻院校协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紧跟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应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体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像作品叙事策略和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影像化的理论作品增强了可接受性、削弱了距离感、满足了受众的差异性需求、适应了传播的数字化要求.影像理论作品想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需要培育坚定可靠的专业人才、构建富有中国精神的传播风格、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传播云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年思想教育相结合.
电商直播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拥有庞大的受众,开拓了新型销售方式,成为当下了解人们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渠道.主播作为电商直播间的核心行动者,是工具理性的使用者,主播有意识地利用附有直播端口的媒介进行带货直播,并通过叙述话语的建构引导观看者进行消费实践.在观看者消费的过程中,主播不仅是产品信息的分享者,更是激活情感肌理的行动者.本文基于主播视角,从社会行动、叙述话语和情感消费三个角度探讨网络直播的消费逻辑.
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有关吃播的文献,从社会、娱乐、饮食等方面分析观众观看吃播的动机.吃播的本质是一个“数字餐桌”,人们可以通过观看吃播视频,来缩小社会隔离空间;吃播的娱乐满足主要体现在通过分享饮食体验,帮助观众获得感官满足和乐趣.观看吃播的积极影响是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社区,使观众克服身体距离,形成共同在场的感觉,促进与他人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的联系;消极影响是改变观众的食物偏好、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等,导致无序饮食.
本文以叙事视角理论对《新疆日报》的扶贫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新疆日报》扶贫报道在叙事视角方面具有以全知视角为主、善于引用多方消息来源等特点.本研究在分析之余,致力于厘清叙事视角与真实性的关系,并为扶贫报道的视角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