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的智力障碍,他从样貌到精神世界永远长不大,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力。可是,上帝给予了他一份特殊的才能,他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艺术天赋,他仿佛天生就会弹钢琴一样,琴键在他手指的跳动中流淌出优美的曲调。人们毫不吝啬地为他献出赞美和掌声,一时之间,仿佛他真的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面对记者的镜头,只有他的妈妈哀伤地说:“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钢琴家,他的智力障碍让他的情感几乎是空白的,而钢琴曲没有了情感,还怎么可能是艺术?”
这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故事,孩子的妈妈说得没有错,她道出了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文学……无论它们有怎样的形式——色彩、构图、肢体的动作、文字、篇章的结构,最终传达的都是创作者心中的情感。同样的“喜悦”,可以通过明亮的色彩来表达,可以通过欢快的動作来表达,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
写作同样是创作,是一种文学的艺术。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塑造人物、设计情节……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里说的情感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对某个人、某些人的情,也可以是心中涌动的某种心理变化,还有可能是对这个世界的感触,心中泛起的某种感觉。
有的读者投稿过来的文章,有鲜明的人物,故事情节也足够跌宕起伏,可是看过之后,心中会有深深的怀疑:这……是编的吧?通常在作者的来稿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文章都会退稿,“打回重写”。
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是为什么。若是在写作中作者没有“全情投入”的话,所有的文字和故事都“干巴巴”的,怎么看都是在“胡说八道”,更别提“动人”这两个字了。所以,无论写什么,作者首先“心有所动”,有表达的欲望,然后再在写作中将这份“情感”编织进文字里,融入到对人物的多种描写里。这份强烈的感受蕴藏在了文字里,读者在读的时候才有可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独特的“心有所动”。
这种“心有所动”的情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比如:作家毕飞宇曾说过,他所有的小说都是在写两个字——孤独。他写了很多故事,每个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都不相同,但他们都被作者赋予了相同的特质:有繁华落尽的孤独、有不被理解的孤独、有心有不甘的孤独、有同床异梦的孤独……
那么,怎么修炼内功,把情感注入到文字中呢?
首先,这份“心有所动”的情感是教不出来的,它是属于你的、独特的存在,是你对人、对生活、对事情、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就如同偌大的池塘中只有一枝荷花迎风而立,有人觉得欣喜、有人觉得孤寂、还有人只想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无论你感受到了什么,都请保护好这份来自你内心的、真实的触动,这就是你写作的源泉。文学写作与平常的作文写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作文是命题的作文,是要按要求去表达的文字,而文学写作是很私人化的表达,写作的动力和源泉都在于你心中有所触动,有表达的愿望。
其次,让这份触动你的情感就像远方的灯塔一样,在写作的时候指引着全文行文的方向。当你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那么与之无关的情节、细节、人物都可以删掉,与之相关的内容就要浓墨重彩地去铺陈、描写、叙述。
最后,如果把写文章比作是练武功的话,那么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的设计、遣词造句的技巧都是武功的招式,而“情感”才是内功,能够让一招一式都入木三分、招招带劲。一个大侠,一定是内外兼修,招式精准、内功深厚;一个好的作者,也一定是技巧纯熟、情感厚重。在写武术的招招式式我们都看得真切,可谁见过内功长什么样吗?它只是一股丹田之气、运行全身。“情感”也是一样。毕飞宇的很多小说都在写孤独,可是“孤独”这两个字却不必出现在行文之中。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可以更形象一点地说清楚,就如同把糖块化在水中,糖块消失在了水中,水变成了甜水;把情感化在了行文中,化在了人物的对话里、描写的细节里、故事的起伏里……普通的文字就变成了真实的、能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是从整体上来讲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如果没有作者的“心有所动”作为写作的源泉和指引的灯塔,那么再好的故事、再鲜明的人物也只是在“编造”,不能动人。
这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故事,孩子的妈妈说得没有错,她道出了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文学……无论它们有怎样的形式——色彩、构图、肢体的动作、文字、篇章的结构,最终传达的都是创作者心中的情感。同样的“喜悦”,可以通过明亮的色彩来表达,可以通过欢快的動作来表达,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
写作同样是创作,是一种文学的艺术。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塑造人物、设计情节……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里说的情感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对某个人、某些人的情,也可以是心中涌动的某种心理变化,还有可能是对这个世界的感触,心中泛起的某种感觉。
有的读者投稿过来的文章,有鲜明的人物,故事情节也足够跌宕起伏,可是看过之后,心中会有深深的怀疑:这……是编的吧?通常在作者的来稿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文章都会退稿,“打回重写”。
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这是为什么。若是在写作中作者没有“全情投入”的话,所有的文字和故事都“干巴巴”的,怎么看都是在“胡说八道”,更别提“动人”这两个字了。所以,无论写什么,作者首先“心有所动”,有表达的欲望,然后再在写作中将这份“情感”编织进文字里,融入到对人物的多种描写里。这份强烈的感受蕴藏在了文字里,读者在读的时候才有可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独特的“心有所动”。
这种“心有所动”的情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比如:作家毕飞宇曾说过,他所有的小说都是在写两个字——孤独。他写了很多故事,每个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都不相同,但他们都被作者赋予了相同的特质:有繁华落尽的孤独、有不被理解的孤独、有心有不甘的孤独、有同床异梦的孤独……
那么,怎么修炼内功,把情感注入到文字中呢?
首先,这份“心有所动”的情感是教不出来的,它是属于你的、独特的存在,是你对人、对生活、对事情、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就如同偌大的池塘中只有一枝荷花迎风而立,有人觉得欣喜、有人觉得孤寂、还有人只想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无论你感受到了什么,都请保护好这份来自你内心的、真实的触动,这就是你写作的源泉。文学写作与平常的作文写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作文是命题的作文,是要按要求去表达的文字,而文学写作是很私人化的表达,写作的动力和源泉都在于你心中有所触动,有表达的愿望。
其次,让这份触动你的情感就像远方的灯塔一样,在写作的时候指引着全文行文的方向。当你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那么与之无关的情节、细节、人物都可以删掉,与之相关的内容就要浓墨重彩地去铺陈、描写、叙述。
最后,如果把写文章比作是练武功的话,那么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的设计、遣词造句的技巧都是武功的招式,而“情感”才是内功,能够让一招一式都入木三分、招招带劲。一个大侠,一定是内外兼修,招式精准、内功深厚;一个好的作者,也一定是技巧纯熟、情感厚重。在写武术的招招式式我们都看得真切,可谁见过内功长什么样吗?它只是一股丹田之气、运行全身。“情感”也是一样。毕飞宇的很多小说都在写孤独,可是“孤独”这两个字却不必出现在行文之中。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可以更形象一点地说清楚,就如同把糖块化在水中,糖块消失在了水中,水变成了甜水;把情感化在了行文中,化在了人物的对话里、描写的细节里、故事的起伏里……普通的文字就变成了真实的、能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是从整体上来讲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如果没有作者的“心有所动”作为写作的源泉和指引的灯塔,那么再好的故事、再鲜明的人物也只是在“编造”,不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