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号: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课题《基于对话教学理念的《智力与心理健康》课堂中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14JY10)]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模块之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容易受到同輩的影响,开展各类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帮助更多大学预防与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借鉴与遵循不同的心理学原理,并与大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巧妙转化为相应的设计与过程,从而实现相应的心理教育目的。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主题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的助人技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意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容易受到同辈的影响,只要根据特定的实施过程,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与干预策略,就能帮助大学生预防与解决一般心理问题。近年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因为其贴近实际、方式灵活、涉及面广,能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体验式学习与成长平台,已成为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模块之一。
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灵魂。根据现状,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主题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生涯发展、新生适应等等。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遵循不同的心理学原理,并与大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通过各类活动,巧妙转化为相应的设计与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目的,而一个合格的的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不能肤浅解读而随意设计,它所包含的场景、形式、玄机、冲突都要需要统筹规划、有的放矢,让参与进来的大学生通过一定的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经历,获得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意义建构与价值形成。
一、团体心理辅导可借鉴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团体动力学理论
在团体中,整体比部分重要,团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个体在团体中生活,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个人生活空间,而且也受团体心理场的制约。
(二)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观察学习与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具有重大作用,依靠直接经验的学习和依靠间接经验的观察学习综合起来可以解释人类的学习过程。
(三)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的自我状态分为父母、成人和儿童状态。三种状态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与年龄、角色无关,只是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使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示范与变化,逐渐了解自我,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四)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人在本质上是可以信赖的,只要投入相应的辅导关系,人就能朝向自我引导的方向成长。在辅导过程中,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是团体领导者的三种重要个人特质或基本态度,是构成尊重、平等、协调的团体关系的核心。
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题解析
(一)新生适应类
新生适应类团体辅导的目的在于帮助消除新生陌生感、孤独感,增强归属感,促进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强人际沟通能力,让新生感受集体温暖。新生适应类团体心理辅导属于成长性、同质性、高结构式的团体。
具体来分析,在一定的新团体情境中,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成员越是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认知与情感交流深入,凝聚力就越高,对个人的环境适应行为也就越有帮助。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能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新生入学后,远离家庭和朋友,走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中的孤独和失落,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心理缺失,容易引发焦虑和放任行为,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和排解,有助于新生尽快建立新环境下的爱与归属感,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二)自我意识类
自我意識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质、能力,接纳与欣赏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学习如何与集体成员增进相互了解,从而接受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具体来讲,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系统,其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扮演的社会角色、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社会同一性、与别人的比较、获得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其他人的评价以及周围的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组织他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并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以此为依据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而事实上,人们普遍对自我的认识一般存在缺陷或盲点。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对自我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固着,并在以此为基础来选择学习模式和生活方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积极的团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接纳与欣赏自己,了解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并认识到个人的特质与发展潜能,这有助于大学生调整自我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评估自己,勇敢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从而为成长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实现个人成长成才。
(三)情绪管理类
情绪管理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帮助成员理解情绪对个体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具有的意义,检省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特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管理情绪,构建愉悦心情。
情绪主宰人的身心健康,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并影响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对调控人际关系和增强学习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群体广泛存在自卑、冷漠、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简单压制或粗暴释放是他们惯有的模式,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中,使人产生情绪困扰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消极信念和评价,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从体验积极情绪与体验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入手。 (四)恋爱问题类
恋爱问题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提供成员分享与交流两性交往困惑的情境,帮助成员理解两性交往差异性、主观性;协助成员分析个体两性交往动机,调整个人预期,形成积极健康的择偶观,并提高认识,提升两性交往挫折应对能力。
爱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亲密是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是爱情中的理性成分。要帮学生提升认识,理解到达成这三个基本成分的平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真诚的爱情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大学生恋爱心理大致要经历理想对象构建、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感情平静几个阶段。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恋爱的普通规律和特点,深入解读爱情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择偶观,积极面对恋爱挫折,是帮助大学生获得两性成长的必备珍品,也是两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与起点。
(五)人际关系类
人际关系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成员体验初级人际良性互动,观察与学习人际吸引与沟通技巧,协助成员体验积极沟通,强化语言与应变练习,增强成员人际沟通自我掌控感,在参与角色互换中体验沟通差异性,从而把握沟通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是以人的社会交往实践为基础的,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任何一种关系的本质特点是两个人的相互影响,在团体情境中,人际关系才可以变成真实的人际交往训练场。人际吸引可以因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个性品质而增强。人际关系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大学生渴望人际交往,但人际交往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并对人际交往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阻碍了其社会化成长。人际关系团体让学生在互助的团体情境中体验积极的人际的交往经验,培养主动学习与参与意识,习得人际交往技能,从而帮助大学生调整认知,增强人际交往自信,积极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生涯发展类
人际关系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成员增强自我肯定,落实“生涯”、“工作”、“职业”等概念,澄清生涯目标与职业价值观,在分享生涯选择疑惑中增强信心,规划自己未来蓝图,理清自我抉择的盲点,重新评估生涯视野,并付诸实践。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每个阶段的转换受到环境和个人因素影响,并以此带来新的成长与探索机遇。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通过培养个人能力和兴趣、指导个人实践,形成自我概念方面着手。事实上,职业选择的历程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而自我概念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与成熟,将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在当代大学,学校教育除了提供学生学习必备的谋生技能和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辅导学生培养“生涯发展”的理念,帮助他们澄清职业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限制,并能结合可用资源,发挥个人潜能,规划个人近程和远程的人生蓝图,以实现自我理想,经营美好的人生。
三、团体心理辅导主题设计的必要条件
(一)内容符合心理年龄特征
活动设计要符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并且形式新颖,轻松活泼,忌用说教,重在感悟,内容喜闻乐见,成员能在轻松参与中接受到心理品质教育,并感觉参与活动是自主参与行为,使事先设计的活动收到最佳效果。
(二)主题明确,操作性强
活动设计主题明确,各项内容操作性强,确保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参与。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活动要难易适中,使每个参与者都能进入角色,解除心理防卫,自然接受团体辅导。
(三)领导者匹配性高
在确认领导者之前,要充分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性质、主题、参与对象等具体内容,不同的年龄、文化、专业及经济状况的成员,参与同一团体的需求可能不同,对领导者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一个设计得再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如果没有一个相匹配的领导者,就不能投入使用。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局限与展望
(一)影响广泛与个体差异性的矛盾
团体心理辅导是运用团体情境促进个人成长,团体氛围对所有成员的影响方法都是一样的,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不适合参加团体,或可能不适应相应的团体氛围,甚至有的成员因此受到伤害。
(二)对领导者技术要求较高
团体心理辅导对领导者的人格、专业训练、技术方法、伦理道德等方面要求较高。但由于众多的原因,很多领导者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与技能就仓促上阵,有的非专业人员甚至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团体心理游戏,整个过程以娱乐为主,完全失去了其根本的教育意义。
(三)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适合在团体情境中解决,如涉及个人深层次隐私的问题在表现上看来在团体情境中能获得心理支持与释放,但由于成员众多,实质上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隐患,对成员非常不利。
(四)可運用于其他领域
在大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不仅限于严格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只要具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就能将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广泛运用到班级会议、干部培训、晚会策划等各类教育活动上,从而发挥心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4][美]雅各布斯.团体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吴武典.团体辅导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8]潘正德.团体动力学[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9]吴武典.辅导团体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
[10]黄慧慧.团体辅导工作概论[M].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公司,1993.
[11]吴武典,洪有义.如何进行团体咨商[M].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刘爱华(1978.01-),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青年心理教育。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模块之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容易受到同輩的影响,开展各类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帮助更多大学预防与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借鉴与遵循不同的心理学原理,并与大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巧妙转化为相应的设计与过程,从而实现相应的心理教育目的。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主题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的助人技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意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容易受到同辈的影响,只要根据特定的实施过程,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与干预策略,就能帮助大学生预防与解决一般心理问题。近年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因为其贴近实际、方式灵活、涉及面广,能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体验式学习与成长平台,已成为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模块之一。
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灵魂。根据现状,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主题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生涯发展、新生适应等等。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遵循不同的心理学原理,并与大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通过各类活动,巧妙转化为相应的设计与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目的,而一个合格的的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不能肤浅解读而随意设计,它所包含的场景、形式、玄机、冲突都要需要统筹规划、有的放矢,让参与进来的大学生通过一定的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经历,获得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意义建构与价值形成。
一、团体心理辅导可借鉴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团体动力学理论
在团体中,整体比部分重要,团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个体在团体中生活,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个人生活空间,而且也受团体心理场的制约。
(二)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观察学习与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具有重大作用,依靠直接经验的学习和依靠间接经验的观察学习综合起来可以解释人类的学习过程。
(三)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的自我状态分为父母、成人和儿童状态。三种状态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与年龄、角色无关,只是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使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示范与变化,逐渐了解自我,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四)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人在本质上是可以信赖的,只要投入相应的辅导关系,人就能朝向自我引导的方向成长。在辅导过程中,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是团体领导者的三种重要个人特质或基本态度,是构成尊重、平等、协调的团体关系的核心。
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题解析
(一)新生适应类
新生适应类团体辅导的目的在于帮助消除新生陌生感、孤独感,增强归属感,促进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强人际沟通能力,让新生感受集体温暖。新生适应类团体心理辅导属于成长性、同质性、高结构式的团体。
具体来分析,在一定的新团体情境中,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成员越是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认知与情感交流深入,凝聚力就越高,对个人的环境适应行为也就越有帮助。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能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新生入学后,远离家庭和朋友,走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中的孤独和失落,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心理缺失,容易引发焦虑和放任行为,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和排解,有助于新生尽快建立新环境下的爱与归属感,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二)自我意识类
自我意識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质、能力,接纳与欣赏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学习如何与集体成员增进相互了解,从而接受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具体来讲,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系统,其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扮演的社会角色、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社会同一性、与别人的比较、获得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其他人的评价以及周围的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组织他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并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以此为依据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而事实上,人们普遍对自我的认识一般存在缺陷或盲点。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对自我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固着,并在以此为基础来选择学习模式和生活方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积极的团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接纳与欣赏自己,了解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并认识到个人的特质与发展潜能,这有助于大学生调整自我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评估自己,勇敢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从而为成长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实现个人成长成才。
(三)情绪管理类
情绪管理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帮助成员理解情绪对个体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具有的意义,检省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特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管理情绪,构建愉悦心情。
情绪主宰人的身心健康,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并影响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对调控人际关系和增强学习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群体广泛存在自卑、冷漠、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简单压制或粗暴释放是他们惯有的模式,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中,使人产生情绪困扰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消极信念和评价,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从体验积极情绪与体验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入手。 (四)恋爱问题类
恋爱问题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提供成员分享与交流两性交往困惑的情境,帮助成员理解两性交往差异性、主观性;协助成员分析个体两性交往动机,调整个人预期,形成积极健康的择偶观,并提高认识,提升两性交往挫折应对能力。
爱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亲密是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是爱情中的理性成分。要帮学生提升认识,理解到达成这三个基本成分的平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真诚的爱情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大学生恋爱心理大致要经历理想对象构建、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感情平静几个阶段。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恋爱的普通规律和特点,深入解读爱情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择偶观,积极面对恋爱挫折,是帮助大学生获得两性成长的必备珍品,也是两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与起点。
(五)人际关系类
人际关系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成员体验初级人际良性互动,观察与学习人际吸引与沟通技巧,协助成员体验积极沟通,强化语言与应变练习,增强成员人际沟通自我掌控感,在参与角色互换中体验沟通差异性,从而把握沟通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是以人的社会交往实践为基础的,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任何一种关系的本质特点是两个人的相互影响,在团体情境中,人际关系才可以变成真实的人际交往训练场。人际吸引可以因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个性品质而增强。人际关系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大学生渴望人际交往,但人际交往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并对人际交往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阻碍了其社会化成长。人际关系团体让学生在互助的团体情境中体验积极的人际的交往经验,培养主动学习与参与意识,习得人际交往技能,从而帮助大学生调整认知,增强人际交往自信,积极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生涯发展类
人际关系类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成员增强自我肯定,落实“生涯”、“工作”、“职业”等概念,澄清生涯目标与职业价值观,在分享生涯选择疑惑中增强信心,规划自己未来蓝图,理清自我抉择的盲点,重新评估生涯视野,并付诸实践。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每个阶段的转换受到环境和个人因素影响,并以此带来新的成长与探索机遇。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通过培养个人能力和兴趣、指导个人实践,形成自我概念方面着手。事实上,职业选择的历程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而自我概念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与成熟,将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在当代大学,学校教育除了提供学生学习必备的谋生技能和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辅导学生培养“生涯发展”的理念,帮助他们澄清职业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限制,并能结合可用资源,发挥个人潜能,规划个人近程和远程的人生蓝图,以实现自我理想,经营美好的人生。
三、团体心理辅导主题设计的必要条件
(一)内容符合心理年龄特征
活动设计要符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并且形式新颖,轻松活泼,忌用说教,重在感悟,内容喜闻乐见,成员能在轻松参与中接受到心理品质教育,并感觉参与活动是自主参与行为,使事先设计的活动收到最佳效果。
(二)主题明确,操作性强
活动设计主题明确,各项内容操作性强,确保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参与。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活动要难易适中,使每个参与者都能进入角色,解除心理防卫,自然接受团体辅导。
(三)领导者匹配性高
在确认领导者之前,要充分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性质、主题、参与对象等具体内容,不同的年龄、文化、专业及经济状况的成员,参与同一团体的需求可能不同,对领导者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一个设计得再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如果没有一个相匹配的领导者,就不能投入使用。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局限与展望
(一)影响广泛与个体差异性的矛盾
团体心理辅导是运用团体情境促进个人成长,团体氛围对所有成员的影响方法都是一样的,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不适合参加团体,或可能不适应相应的团体氛围,甚至有的成员因此受到伤害。
(二)对领导者技术要求较高
团体心理辅导对领导者的人格、专业训练、技术方法、伦理道德等方面要求较高。但由于众多的原因,很多领导者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与技能就仓促上阵,有的非专业人员甚至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团体心理游戏,整个过程以娱乐为主,完全失去了其根本的教育意义。
(三)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适合在团体情境中解决,如涉及个人深层次隐私的问题在表现上看来在团体情境中能获得心理支持与释放,但由于成员众多,实质上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隐患,对成员非常不利。
(四)可運用于其他领域
在大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不仅限于严格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只要具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就能将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广泛运用到班级会议、干部培训、晚会策划等各类教育活动上,从而发挥心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一种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4][美]雅各布斯.团体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吴武典.团体辅导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8]潘正德.团体动力学[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9]吴武典.辅导团体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
[10]黄慧慧.团体辅导工作概论[M].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公司,1993.
[11]吴武典,洪有义.如何进行团体咨商[M].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刘爱华(1978.01-),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青年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