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实现县域更精细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基于都匀市2008年、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方法构建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并采用5大计量模型方法计算空间格局指数,对都匀市“三生空间”功能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多样化和信息熵指数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格局,整体水平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分布格局则相反,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利用程度指数东西部差异较大,整
【机 构】
: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都匀市自然资源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机理研究:贵州省案例”(41771115),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坡耕地作物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机理研究”(黔科合基础[2019]1231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县域更精细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基于都匀市2008年、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方法构建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并采用5大计量模型方法计算空间格局指数,对都匀市“三生空间”功能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都匀市村域“三生空间”多样化和信息熵指数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格局,整体水平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分布格局则相反,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利用程度指数东西部差异较大,整
其他文献
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LSS),以时间t和4种气温形式(年平均气温Tave、年平均最高气温Tmax、年平均最低气温Tmin和年平均温差ΔT)为协变量对三峡库区12个站点主汛期降雨量(Pmfs)的非一致性进行了研究,为变化环境下防洪、抗旱、水利工程安全评估等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以t为协变量拟合时,50%的站点的Pmfs呈现出非一致性特征。其中,库首秭归地区和库尾沙坪坝地区Pmfs的均值不断增大(秭归地区增速达29.6 mm/10 a)
集成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共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可快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客观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以1994年、2000年、2007年、2013年、2019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生态指数评价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预测202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厘清武陵山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特征,基于MODIS NDVI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变异系数、Sen趋势检验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该区2000—2019年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时空尺度NDVI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武陵山区植被生长季NDVI呈现波动增加态势,植被条件不断改善;武陵山区植被覆盖较好,生长季NDVI的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东北高、东南和西部低”,空间变化整体处于较稳定状态,垂直变化特征为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NDVI变化趋势多为
为探讨沙尘暴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应用河西走廊13个气象站1960—2019年的逐日沙尘暴和同期130项大气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概率统计、线性倾向率、滑动t检验等方法,详细分析了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次的时空演变特征、沙尘暴持续时间和强度特点及变化规律,并使用相关系数(Pearson)法进一步探索沙尘暴的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尘暴频次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3.2 d/10 a,且这种减少趋势存在突变;四季沙尘暴均为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空间演变特点为,沙尘暴发生频
为分析1982—2018年黄河源区不同季节植被NDVI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根据流域内及周边气象站点的同期降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检验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揭示了NDVI演变趋势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各季节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升温率达到了0.54℃/10 a。流域内降水年际内略有波动,无显著变化趋势,冬季降水略有减少趋势。源区内超过90%的地区NDVI值全年呈增长趋势,植被状况呈现改善态势,而中下游地区这一趋势比上游及源头地区更为显著。NDVI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
黄河泥沙锐减的背景下,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旨在探讨其对径流泥沙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流域的水沙时间变化特征;基于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特征,采用冗余分析法等分析流域水沙对景观格局的响应。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水沙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呈下降趋势,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突变点分别为1984年和1988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约占65%),草地
为明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对下一轮的政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该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土壤、降雨及DEM等数据,通过InVEST模型评估了该区近20年来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变化,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该区土壤保持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0—2018年,该区土壤保持量由214.76亿t增长至214.93亿t,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增长为0.356 t/hm2。(2)土壤保持量在林、草地类型中占比较高,地形上随坡度梯
降水的年内分配对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和全球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降水集中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PCI)能很好地表征降水在一年内的集中分散程度大小,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研究。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逐月、逐日降水数据,采用Sen斜率来计算PCI值的变化趋势,并采用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来分析研究区PCI与若干气候环流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PCI值为20.3,最大值为26.3(1980年)、最小值为16.6(
为统筹国土空间管制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以南昌市为例,首先通过“三线冲突”强度指数识别“三线冲突”的类型和强度差异,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三线冲突”的空间特征;最后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探究“三线冲突”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加深对“多规冲突”的理解,为实现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南昌市“城镇—基本农田”、“城镇—生态”、“生态—基本农田”、“城镇—生态—基本农田”冲突的面积分别为7.391 km
2
潜在蒸散发(ET0)是区域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也是估算实际蒸散、评价生态环境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关键因子,分析ET0时空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第二松花江流域内及其周边11个气象站点1978—2018年逐日实测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Penman-Monteith法,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Kriging插值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近41年该流域平原区和山区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