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火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通用做法出发,结合燃气电厂特点提出中电四会生产准备的策划与开展模式,对生产准备阶段的业务流程和关键业务过程进行提炼,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生产准备应对措施。
关键词:燃机 生产准备;策划与实施
一.前言
生产准备主要指机组商业运行前由生产人员完成的所有与生产相关的准备工作,一般从发电机组建设开始,到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为止,包括:生产机构设置,生产人员招聘及培训,生产管理体系、制度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建立,设备和系统的试运、接收等内容。
生产准备工作是工程由基建向生产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准备的充分与否关系到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故电厂在工程建设期间就要高度重视生产准备工作。
二.火电生产准备通用做法
生產准备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生产准备策划阶段
生产准备实施阶段
移交试生产阶段
在生产准备策划阶段主要是成立生产准备领导机构、编制生产准备大纲、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机构设置、人员招聘等工作;在生产准备实施阶段主要是进行人员培训、技术文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生产信息系统开发及组织机构完善等工作;在移交试生产阶段主要进行参与调试、逐步接收系统、验证和生效技术程序、检验和完善生产手段、商业化运营准备及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等工作。
在进入全面生产准备阶段前期,应该建立项目管理特征的生产准备组织机构来管理生产准备相关工作。项目管理的特征是其强大的计划功能,它要求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综合的计划体系,利用计划体系对项目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地指导、检查、控制和调整。生产准备计划体系一般包括以下计划文件:
1.生产准备大纲,该大纲是生产准备高层文件。
2.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是生产准备二级计划。
3.生产准备三级计划,是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的细化。
4.年度生产准备计划和月度生产准备计划,该计划是根据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和生产准备三级计划制定的详细的执行计划。
5.生产人员培训大纲及各分领域其它大纲。
同时在进行生产准备工作策划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生产准备密切相关的燃机项目及其技术特点。
三、燃机项目特点
工程建设周期约16个月,比同规模的火电机组要短8-10个月,因此生产准备周期更短。
工程自动化程度高于常规火电,生产人员约为同规模火电机组的1/2,因此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由于国家目前燃机项目发展迅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燃机人才及培训资源的相对短缺,生产准备策划与实施要充分考虑这阶段性困难,提前研究制定可行措施,确保生产准备任务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四、针对燃机项目特点在生产准备策划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燃机项目特点,在生产准备策划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裕度要求:生产人员规划应当适当考虑人员配备和储备的裕度;
2、能力要求:考虑主要运行岗位在社会上招聘少量有经验的人员,提升项目生产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3、时间要求:生产准备早启动,关键骨干早培养。尽早开始启动生产管理人员和主要运行人员招聘及培训工作。
3、培训要求:针对机型特点编制培训教材,联系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院校开展产前培训;利用设备供货方及设计院、电科院等单位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及时获取合同培训相关信息,同时开展合同相关培训的前期规划及实施,以保证生产人员参加合同相关培训的效果。
4、设备管理要求:设备管理提前谋划。在生产准备期间系统化建立设备、备品备件、设备台帐等信息库,积极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及老化管理的准备等相关工作,为将来提高电站生产运行的设备可靠性及可用率打下基础。
5、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尽最大可能开拓培训和实习资源。
6、运维要求:维修、技术支持合作单位提前介入,让服务承包商在工程阶段就安排人员介入到生产准备和工程参与活动,在提前了解燃机技术的同时,积极支持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
7、参与要求:进行生产人员全面工程参与规划,有计划地安排生产人员到工程部门工作、培训及学习,支持工程建设,培养生产人员,实现“共赢”。
五、生产准备的开展与实施
按照“生产、调试一体化准备”的方式,积极吸收同行的先进经验,统筹规划、逐步建立生产准备体系。因燃机建设工期相对较短,因此生产准备工作相应节点应该比常规火电的节点提前。下面从生产准备组织体系、计划体系、制度体系、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策划燃机项目生产准备工作:
组织体系建设
根据生产准备需要,在项目公司成立后成立生产准备领导机构和部门,启动生产准备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生产准备工作总体部署、重大决策、职责划分、协调指挥、监督检查并考核生产准备的各项任务。生产准备部门负责生产准备工作的实施,确保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按进度高质量执行。
生产准备过程中,设备管理和运行管理两条线分别进行,设备管理专业设置合理且满足生产需要,人员根据工程进度分步到位。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成果:部门设置及职能范围已明确、人员招聘进度合理满足各阶段生产准备需要。
生产准备计划体系建设
生产准备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到位后即开始生产准备大纲及总体工作计划的编制工作。生产准备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通过内部审核后上报上级公司批准。
生产准备大纲是生产准备的指导性文件,是各部门开展生产准备工作和服务的依据。各部门按照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要求的进度计划,制定各自生产准备的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
该项工作适当提前,生产准备部门成立同时,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就应该具备上报条件,否则影响整体准备计划。
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生产运营准备工作启动6个月内应编制并发布生产准备期间的相关管理制度,机组投产前应编制并发布全部生产运营管理制度。
按照大纲及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制度建设计划。根据燃机电站的特点,制定涵盖安全、设备、运行、环保、技术监督、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程序文件形式编写并发布实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人员培训计划
新建机组运行人员的培训时间不能少于18个月。
由于燃机的主要设备是引进的,工作环境中英文较多,因此要考虑员工的英语培训;由于定员少,集控程度较高,机炉电化全能值班,需综合考虑制定培训计划。
产前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同类型电厂实习、设备厂家讲课、仿真机模拟操作、现场实习等。针对燃机特点,考虑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大专院校编制培训教材并进行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周期约5个月。到同类型电厂实习约3个月。仿真机实习约2个月。根据合同安排到设备厂家培训。间歇期采用互教互学形式,每个人都安排讲课,对系统、设备、规程等知识讨论、学习。现场培训,运行人员从厂用电倒送电开始进入现场熟悉设备、对照现场设备系统修订规程图纸、技术讲课,参与现场设备调试及验收。
培训流程采用同类型电厂实习-理论培训-仿真机演练-设备厂家培训-现场培训的模式,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培训。
培训方案尽早制定,教材编写及培训合同提前落实。生产准备大纲一经批准,培训计划立即执行。
六、结束语
通过规范的生产准备工作,满足建设、调试、试生产及移交各阶段的需要,确保基建与生产的平稳过渡;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燃机队伍,为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后期建设燃机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反馈。
参考文献
[1] 田光照.新建大型火电厂生产准备规划及实例,
[2] 邢世邦 常焕俊.发电厂新建机组生产准备工作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关键词:燃机 生产准备;策划与实施
一.前言
生产准备主要指机组商业运行前由生产人员完成的所有与生产相关的准备工作,一般从发电机组建设开始,到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为止,包括:生产机构设置,生产人员招聘及培训,生产管理体系、制度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建立,设备和系统的试运、接收等内容。
生产准备工作是工程由基建向生产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准备的充分与否关系到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故电厂在工程建设期间就要高度重视生产准备工作。
二.火电生产准备通用做法
生產准备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生产准备策划阶段
生产准备实施阶段
移交试生产阶段
在生产准备策划阶段主要是成立生产准备领导机构、编制生产准备大纲、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机构设置、人员招聘等工作;在生产准备实施阶段主要是进行人员培训、技术文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生产信息系统开发及组织机构完善等工作;在移交试生产阶段主要进行参与调试、逐步接收系统、验证和生效技术程序、检验和完善生产手段、商业化运营准备及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等工作。
在进入全面生产准备阶段前期,应该建立项目管理特征的生产准备组织机构来管理生产准备相关工作。项目管理的特征是其强大的计划功能,它要求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综合的计划体系,利用计划体系对项目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地指导、检查、控制和调整。生产准备计划体系一般包括以下计划文件:
1.生产准备大纲,该大纲是生产准备高层文件。
2.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是生产准备二级计划。
3.生产准备三级计划,是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的细化。
4.年度生产准备计划和月度生产准备计划,该计划是根据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计划和生产准备三级计划制定的详细的执行计划。
5.生产人员培训大纲及各分领域其它大纲。
同时在进行生产准备工作策划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生产准备密切相关的燃机项目及其技术特点。
三、燃机项目特点
工程建设周期约16个月,比同规模的火电机组要短8-10个月,因此生产准备周期更短。
工程自动化程度高于常规火电,生产人员约为同规模火电机组的1/2,因此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由于国家目前燃机项目发展迅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燃机人才及培训资源的相对短缺,生产准备策划与实施要充分考虑这阶段性困难,提前研究制定可行措施,确保生产准备任务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四、针对燃机项目特点在生产准备策划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燃机项目特点,在生产准备策划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裕度要求:生产人员规划应当适当考虑人员配备和储备的裕度;
2、能力要求:考虑主要运行岗位在社会上招聘少量有经验的人员,提升项目生产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3、时间要求:生产准备早启动,关键骨干早培养。尽早开始启动生产管理人员和主要运行人员招聘及培训工作。
3、培训要求:针对机型特点编制培训教材,联系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院校开展产前培训;利用设备供货方及设计院、电科院等单位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及时获取合同培训相关信息,同时开展合同相关培训的前期规划及实施,以保证生产人员参加合同相关培训的效果。
4、设备管理要求:设备管理提前谋划。在生产准备期间系统化建立设备、备品备件、设备台帐等信息库,积极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及老化管理的准备等相关工作,为将来提高电站生产运行的设备可靠性及可用率打下基础。
5、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尽最大可能开拓培训和实习资源。
6、运维要求:维修、技术支持合作单位提前介入,让服务承包商在工程阶段就安排人员介入到生产准备和工程参与活动,在提前了解燃机技术的同时,积极支持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
7、参与要求:进行生产人员全面工程参与规划,有计划地安排生产人员到工程部门工作、培训及学习,支持工程建设,培养生产人员,实现“共赢”。
五、生产准备的开展与实施
按照“生产、调试一体化准备”的方式,积极吸收同行的先进经验,统筹规划、逐步建立生产准备体系。因燃机建设工期相对较短,因此生产准备工作相应节点应该比常规火电的节点提前。下面从生产准备组织体系、计划体系、制度体系、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策划燃机项目生产准备工作:
组织体系建设
根据生产准备需要,在项目公司成立后成立生产准备领导机构和部门,启动生产准备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生产准备工作总体部署、重大决策、职责划分、协调指挥、监督检查并考核生产准备的各项任务。生产准备部门负责生产准备工作的实施,确保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按进度高质量执行。
生产准备过程中,设备管理和运行管理两条线分别进行,设备管理专业设置合理且满足生产需要,人员根据工程进度分步到位。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成果:部门设置及职能范围已明确、人员招聘进度合理满足各阶段生产准备需要。
生产准备计划体系建设
生产准备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到位后即开始生产准备大纲及总体工作计划的编制工作。生产准备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通过内部审核后上报上级公司批准。
生产准备大纲是生产准备的指导性文件,是各部门开展生产准备工作和服务的依据。各部门按照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要求的进度计划,制定各自生产准备的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
该项工作适当提前,生产准备部门成立同时,大纲和总体工作计划就应该具备上报条件,否则影响整体准备计划。
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生产运营准备工作启动6个月内应编制并发布生产准备期间的相关管理制度,机组投产前应编制并发布全部生产运营管理制度。
按照大纲及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制度建设计划。根据燃机电站的特点,制定涵盖安全、设备、运行、环保、技术监督、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程序文件形式编写并发布实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人员培训计划
新建机组运行人员的培训时间不能少于18个月。
由于燃机的主要设备是引进的,工作环境中英文较多,因此要考虑员工的英语培训;由于定员少,集控程度较高,机炉电化全能值班,需综合考虑制定培训计划。
产前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同类型电厂实习、设备厂家讲课、仿真机模拟操作、现场实习等。针对燃机特点,考虑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大专院校编制培训教材并进行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周期约5个月。到同类型电厂实习约3个月。仿真机实习约2个月。根据合同安排到设备厂家培训。间歇期采用互教互学形式,每个人都安排讲课,对系统、设备、规程等知识讨论、学习。现场培训,运行人员从厂用电倒送电开始进入现场熟悉设备、对照现场设备系统修订规程图纸、技术讲课,参与现场设备调试及验收。
培训流程采用同类型电厂实习-理论培训-仿真机演练-设备厂家培训-现场培训的模式,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培训。
培训方案尽早制定,教材编写及培训合同提前落实。生产准备大纲一经批准,培训计划立即执行。
六、结束语
通过规范的生产准备工作,满足建设、调试、试生产及移交各阶段的需要,确保基建与生产的平稳过渡;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燃机队伍,为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后期建设燃机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反馈。
参考文献
[1] 田光照.新建大型火电厂生产准备规划及实例,
[2] 邢世邦 常焕俊.发电厂新建机组生产准备工作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