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建设是一个不断向理想买近的过程。需要先进文化的滋养;需要人格引领;需要自我实现提升;需要身边事例激励;需要合适制度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键词:文化滋养; 人格引领; 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47-002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是作为教师群体中每个个体所追求的一种目标,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目前的师德标准其实是根据教师群体中的出色人群的优异表现而概括和提升出来的,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教师所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所以,师德应该主要体现在,提高对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关爱学生,热衷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对待学生要公正。这其中对自身人格的修养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用一句最朴实的话来说,就是以身示范,不误人子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一些拜金思想,功利思想,包括社会道德环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了冲击。同时教师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很高的。特别是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工资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更高。但是师德建设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师德建设是一个不断向理想迈进的过程。
通过学习,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认为学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师德建设需要先进文化滋养
优良师德不是先天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磨练才逐渐被培养出来的。人在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分辨善与恶,好与坏,才能逐渐熏陶出良好的师德。同时知识的逐渐积累,会使人逐步地养成具有文明的举止和不俗的谈吐。这些自然就会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与敬重。所以,提升师德素养需要不断学习。教师除了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外,更应该学习一些人生哲理的书籍。我们学校为老师提供了《一生三智;包容、舍得、糊涂》,《怎样做最好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宽心》等等书籍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清楚知道:教师的职业就是需要教师具有爱心,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面对我们外来民工子女占70%的学生,教师人人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学生的不足。由于家长都忙于生活,教师就应该舍得花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服务。教师都应该把胡锦涛同志对教师的期望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我们提出要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师。如何让学生终身受益,关键还是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用自身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知识,向学生传输着做人的道理和安身立命的本领。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就不能给学生把道理讲透,当然也就谈不到传道授业与解惑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凡是工作几年以上的教师恐怕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教过的、已经毕了业的学生们回校或到你家里看望你时,他们相互之间回忆起的往往是当年你曾经对他们做过的几件好事,或者说过几句使他们受益的话,令他们终身难忘,而你却可能早已不记得了。但是你当年说过的一些不该说的话,做过的一些不妥的事情,学生们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因此,我们应该感谢我们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这就是人本性的善良一面。我想,凡有过如此经历的教师,都应该更热爱我们的这个职业,关爱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工作在我们的岗位上。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教师,做过令学生难忘、家长感谢的事情。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自身的整体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师德建设需要人格引领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就是这个道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这样,那么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更需要这样。所以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一个共识:我们班子成员,学科教学能力可能不如一般教师,但是你的人格素养,思想境界不能不如一般教师。为此学校形成了多做事,多奉献的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体。在荣誉、物质享受面前谦让的是班子成员和党员。在学校形成了提倡奉献,淡泊名利的氛围,对全面提升师德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三、师德建设需要自我实现提升
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激发教师自身提高的內驱力。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实际上更需要得到精神的鼓励与尊重,更喜欢自我提高,这样,教师认为是最体面的事。所以学校,每年都进行教育成功案例,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教师通过自己讲述自己的成功案例,对自己自认为亮点的工作进行描述。使教师在自我挖掘中自悟提升。同时其他老师的交流亮点也是对教师的教育,因为讲述的对象是教师自己,所以其他教师感觉更鲜活,更能得到教育与启示,也能在聆听中激发提升的愿望。
学校的教科研是人格教育,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人格教育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更加懂得,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也是在教科研活动中得到了提升,也改善了自己的教育。
四、师德建设需要身边事例激励
学校工作中经常挖掘身边优秀师德事例教育教师,身边事例的教育教师会感觉更真实,也会感到更易学习。如学校后面住着一位积余小学的退休教师——王庆民老师,他连续六年,每次开学都到学校进行捐款,帮助贫困学生,自己却生活简单。每次王老师到校捐款后,我们都要及时向老师宣传。在此引领下学校老师都会自觉的关心身边的学生,每学期都有爱心捐赠活动。另外一件事是:学校接受了一位因调皮,到超市偷东西吃被其他学校赶出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为了转变他,有的把他带回家,当自己的孩子照顾,有的花了大量时间为他补习功课。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孩子也被老师的爱心感动了。他居然会想到买包方便面给数学老师,要数学老师注意身体。这些身边的先进事例教育着我们的教师,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提升了师德素养。
五、师德建设需要合适制度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一些师德建设的制度或规定,对师德建设具有保障作用,对违反师德的行为具有震慑作用。要形成这样一些制度: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教书育人的模范,又要注意发现培育身边的教书育人典型。身边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作用,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创新宣传方法,通过交流、交谈、现身说法等形式,使优秀师德行为、优秀事例深入教师的心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目的。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考评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八个严禁”。并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师德建设考核办法。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者,要在教师职务评审、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总之,师德水平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它又是一项系统工作,会受到自身知识,学校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最终又是教师自身素养的具体体现。所以,提升师德水平,需要不断学习,学传统优秀文化,学优秀教师模范,学身边先进事迹。需要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内化。这是最重要的。另外,校长的人格引领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制度建设是提升师德水平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文化滋养; 人格引领; 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47-002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是作为教师群体中每个个体所追求的一种目标,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目前的师德标准其实是根据教师群体中的出色人群的优异表现而概括和提升出来的,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教师所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所以,师德应该主要体现在,提高对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关爱学生,热衷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对待学生要公正。这其中对自身人格的修养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用一句最朴实的话来说,就是以身示范,不误人子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一些拜金思想,功利思想,包括社会道德环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了冲击。同时教师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很高的。特别是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工资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更高。但是师德建设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师德建设是一个不断向理想迈进的过程。
通过学习,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认为学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师德建设需要先进文化滋养
优良师德不是先天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磨练才逐渐被培养出来的。人在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分辨善与恶,好与坏,才能逐渐熏陶出良好的师德。同时知识的逐渐积累,会使人逐步地养成具有文明的举止和不俗的谈吐。这些自然就会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与敬重。所以,提升师德素养需要不断学习。教师除了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外,更应该学习一些人生哲理的书籍。我们学校为老师提供了《一生三智;包容、舍得、糊涂》,《怎样做最好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宽心》等等书籍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清楚知道:教师的职业就是需要教师具有爱心,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面对我们外来民工子女占70%的学生,教师人人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学生的不足。由于家长都忙于生活,教师就应该舍得花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服务。教师都应该把胡锦涛同志对教师的期望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我们提出要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师。如何让学生终身受益,关键还是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用自身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知识,向学生传输着做人的道理和安身立命的本领。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就不能给学生把道理讲透,当然也就谈不到传道授业与解惑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凡是工作几年以上的教师恐怕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教过的、已经毕了业的学生们回校或到你家里看望你时,他们相互之间回忆起的往往是当年你曾经对他们做过的几件好事,或者说过几句使他们受益的话,令他们终身难忘,而你却可能早已不记得了。但是你当年说过的一些不该说的话,做过的一些不妥的事情,学生们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因此,我们应该感谢我们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这就是人本性的善良一面。我想,凡有过如此经历的教师,都应该更热爱我们的这个职业,关爱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工作在我们的岗位上。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教师,做过令学生难忘、家长感谢的事情。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自身的整体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师德建设需要人格引领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就是这个道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这样,那么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更需要这样。所以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一个共识:我们班子成员,学科教学能力可能不如一般教师,但是你的人格素养,思想境界不能不如一般教师。为此学校形成了多做事,多奉献的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体。在荣誉、物质享受面前谦让的是班子成员和党员。在学校形成了提倡奉献,淡泊名利的氛围,对全面提升师德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三、师德建设需要自我实现提升
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激发教师自身提高的內驱力。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实际上更需要得到精神的鼓励与尊重,更喜欢自我提高,这样,教师认为是最体面的事。所以学校,每年都进行教育成功案例,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教师通过自己讲述自己的成功案例,对自己自认为亮点的工作进行描述。使教师在自我挖掘中自悟提升。同时其他老师的交流亮点也是对教师的教育,因为讲述的对象是教师自己,所以其他教师感觉更鲜活,更能得到教育与启示,也能在聆听中激发提升的愿望。
学校的教科研是人格教育,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人格教育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更加懂得,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也是在教科研活动中得到了提升,也改善了自己的教育。
四、师德建设需要身边事例激励
学校工作中经常挖掘身边优秀师德事例教育教师,身边事例的教育教师会感觉更真实,也会感到更易学习。如学校后面住着一位积余小学的退休教师——王庆民老师,他连续六年,每次开学都到学校进行捐款,帮助贫困学生,自己却生活简单。每次王老师到校捐款后,我们都要及时向老师宣传。在此引领下学校老师都会自觉的关心身边的学生,每学期都有爱心捐赠活动。另外一件事是:学校接受了一位因调皮,到超市偷东西吃被其他学校赶出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为了转变他,有的把他带回家,当自己的孩子照顾,有的花了大量时间为他补习功课。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孩子也被老师的爱心感动了。他居然会想到买包方便面给数学老师,要数学老师注意身体。这些身边的先进事例教育着我们的教师,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提升了师德素养。
五、师德建设需要合适制度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一些师德建设的制度或规定,对师德建设具有保障作用,对违反师德的行为具有震慑作用。要形成这样一些制度: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教书育人的模范,又要注意发现培育身边的教书育人典型。身边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作用,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创新宣传方法,通过交流、交谈、现身说法等形式,使优秀师德行为、优秀事例深入教师的心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目的。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考评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八个严禁”。并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师德建设考核办法。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者,要在教师职务评审、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总之,师德水平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它又是一项系统工作,会受到自身知识,学校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最终又是教师自身素养的具体体现。所以,提升师德水平,需要不断学习,学传统优秀文化,学优秀教师模范,学身边先进事迹。需要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内化。这是最重要的。另外,校长的人格引领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制度建设是提升师德水平的必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