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教育课程的建设不断增强,但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仍需要进行许多探讨。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领域,教学质量评价决定着教育的建设成果。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评价指标分为五个要素——需求、结构、内容、条件与实施。五个标准要素之间有着独立且严密的关系,是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标准,也是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指标的体现。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五个要素;课程评价
  保障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课程质量。当然本文研究的课程不只指一门学科,而是指专业的课程体系。那么什么指标才是评价一所高职学院课程的质量呢?自从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逐步变成重点后,高职课程建设的课程质量便成为了重中之重。但因为其体系构建的复杂性,在研究时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评价指标体系中表示,只有满足评价的效度要求,才能客观反映高职院校某一专业课程质量的水平;要寻找最简单的方式,用最容易搜集到的客观证据来判断这些指标;各指标间不能出现交叉的评价内容,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这三个问题出发,充分结合高职教育,对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做了以下合理分析。
  一、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范围设定
  作为高职教育,它在课程上也分为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传统的课程评价相比仍有许多不同,新的质量评价是把评价范围延伸到学习结果。也就是说,课程评价中,只关注教师是否按照规定实施,却没有将这一过程看作是教学评价的范畴。教程评价虽然是针对学生设立,但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秩序的遵守,还应该关注学习结果。
  二、构建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思路
  许多学者对高校教育课程质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很多问题。不管是从效果上来看,还是从区分度上来看,都有明显的相互交叉和重复混杂的问题。因此,旧的评价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在评价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1.避免罗列课程时简单化各项要素;2.不能让课程要素和课程实体混合;3.控制指标描述的普通、缺乏针对性。
  三、分析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五要素
  我们知道,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五大要素分别是: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实施。所以作为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需要进一步设计高职教育课程评价指标。
  决不能小觑这五个要素,在高职教育课程中,这五个要素十分重要,且相互独立,构成了相互连续的作用。泰勒课程原理中提出,目标是评价的首要要素,坚持一种价值观,相信个别事物优于其他事物,才能吸引人。所以在五个要素之中,目标选择就应该作为前提。当然目标可以通过结构与内容体现出来,并不一定要纳入到评价指标中。目标作为评价的独立要素,却难以避免评价要素之间出现的交叉和重复。但对目标的理解非常透彻后,才能使专业课程的结构变得合理,且内容体系丰富定位准确。
  四、分析五大要素的具体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设定
  (一)需求
  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其十分重要。但问题在于,我们在需求之中,要评价的具体指标是什么?要用什么证据来评价?我们能评价是课程的相对需求,也只有在这一层面评价需求,才能真正反映高职教育课程质量。
  (二)结构
  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有多大程度是按照工作结构设计的,其中存在很多的结构合理性问题。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是否涵盖了相关的所有课程,边界是否清晰,拓展课程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有多大的关系。还有课程是否充分保证了高职教育高等性的目标实现。最重要的一点是课程结构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发展规律。
  (三)内容
  高职教育中,课程内容评价至关重要,所以在所有指标中也应该占据最高权重。通过检查课程标准,来衡量教学中课程内容水平质量的评价,以学习材料和教师授课进度、课程资料等作为参考,通过主要和客观证据,查看知识是否被充分开发,衡量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是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四)条件
  条件是各类评价中涉及最多的项目,也是最为成熟的一项指标,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师资、实训设备、课程资料、产学合作等。这些条件都影响了评价,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评价变得复杂而重要。在条件的调查中,也应该进行客观的取材,选择相应的证据来进行考量。
  (五)实施
  在高职教学评价中,课程实施的评价也应包括:教学秩序、教师的教学投入状态、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作为实施的主体与被实施的对象,这些方面的研究也十分重要。当然,事实证据有很多种,除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考勤和上课认真程度,以及作业情况作为依据。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也要求领导者做更认真的分析。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也变成了独立的评价领域。当逐步脱离了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之后,它的整体评价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的观察后,做出以上的假设。但要作为评价工具,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数据,并开发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评价工具。
  参考文献:
  [1]闵丽娆.浅谈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101-102.
  [2]郎禹颃.浅谈高职数学的教与学[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5):50-51.
  [3]高青云.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27-28.
  [4]贺立民.浅谈高等职业教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92-93.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地方高校加快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契机。本文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以“合协号”导师制计划为实施平台,提出了导师制下本科生建筑节能素养的培养模式。通过引奇激趣,激发建筑节能意识;诱导质疑,催生建筑节能思维;巧引妙导,培养建筑节能技能;创新求异,提高建筑节能素质。实践表明,该模式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机制,构建了“协同创新”
作者简介:陈晨(1990-),女,江苏常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摘 要: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了教师道德理想的失落、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迷惘和教师职业道德权威的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片面化和功利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培养教师职业认同感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一直以来,声乐教学由于受教主体条件的特殊性,教师们在教学中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习个体进行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的教学曲目进行选择,学生也都有其自身不同程度的
摘 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国内的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推进,国际领域中的高等教育结构也更是趋于多样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被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模式,更是推进社会发展及进步的不竭动力。进入到二十世纪以来,以TAFE学院为核心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以后,不断的扩大学院规模,走出了的学院自身的特色,纷纷成为了国际教育领域中大家纷纷效仿的对象。本课题中将主要针对澳大利亚TAFE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