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变机械的模式,利用多种方法,创设良好的氛围,开拓思路,转变视野,必然能打开作文教学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作文教学; 开拓思路; 绿色通道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79-001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写。”美好的生活画面要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但受思维定势与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生习作常出现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弊病。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局面,为学生习作打开一条绿色通道呢?
一、丰富活动,提供素材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引导学生习作的有效方法。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参与度高,且人人亲自经历,自然有话可讲。比如各种名目的队会活动、班会、故事会、踢毽子比赛、包饺子比赛等,这些趣味性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因而,当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情感的倾泻、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今年六一节,学校举行了一次义卖活动,从我宣布活动开始,每位学生都以极高的兴致参与了活动。从准备义卖商品、估价、贴标签、设计广告语,直至活动当天学生间的讨价还价,学生思维的火花完全被点燃,包括一些平时表现很差的学生,都令我刮目相看。活动结束,我引导学生写下自己从准备活动到活动结束的过程,并把自己的独特感受穿插其中。此刻的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在类似的活动中,学生既丰富了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他们贮存了七彩的作文素材,多彩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可谓一举多得。
二、走进生活,体验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渠水,泉源丰盈而渠不竭。”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资源问题。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感受意趣。一次,我带领学生对镇上的四家超市展开了一番调查。来到超市,学生有的数商品种类,有的查商品生产日期,有的抄商品价格,有的则与营业员进行对话交流……忙得不亦乐乎。调查结束,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经过与内容整理成文,最后加上自己的体会与收获,并要求他们在写作时,“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述我情,用我手写我心”,也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便写什么,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如我所料,真实的生活感受,给了学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不再乏味。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琐事还真的不少,但学生为什么总感到没话可说呢?一是没有撞上写作的机会,一是教师指导不到位。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我们要尽量从学生生活中去考虑,只有触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弹响生活的乐章。
三、倾听音乐,发挥想象
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通过讲解、练说等方式来指导学生习作,这一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条理,规范学生语言,但时间一长,也会由于其形式单调而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更会造成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后果。因此,经常采用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次作文课上,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欣赏音乐……”话没说完,有的同学便睁大了眼睛,好像有些怀疑。我播放了一段鸟儿及小动物们的叫声,听之前,我并没有布置任务,目的是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当中去。听完之后,我没有急着让同学写作文,只要求大家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看到许多鸟儿在森林中飞翔。”有的说:“森林里真热闹,动物们可能在开音乐会吧!”有的说:“动物们在举行运动会吧,听,动物们在起劲地叫加油呢!”我又趁势指导:此时你听到、想到以及在你头脑中出现的是一个怎样的画面?能不能用一个故事把这些内容描述出来?一节课后,《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运动会》《森林音乐会》等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交到了我手上。
四、变换视角,激趣引文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说:“儿童在入学之前,就萌发了画画的兴趣,涂涂抹抹画的小猫、小狗、小树,虽然难于入木三分,但是也有模有样,让人看了为之捧腹。”可见儿童从小便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用“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那如何把学生表现生活的激情和浓厚的绘画兴趣引到作文上来呢?每逢三八、六一、国庆等节日,我都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妈妈的画像完成了,看着画像描述妈妈的外貌及特点,情感油然而发,文章自然也真实感人。一幅《欢乐的六一节》,有平时的所见、所闻,也倾注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写起来自然顺手。以画促写,激起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打开了作文教学的新通道。
五、捕捉时机,顺水推舟
在每次作文之前,我们都习惯做大量的准备,确保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并能有話可写。其实,作文的素材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适时捕捉机会,进行巧妙指导,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早锻炼时,学生正在认真地做操,突然,队伍后面发生了一阵骚动,引得全班同学皆回头去看,我不知何事,便快步向后面走去。原来,是一只小青蛙由草丛中跳到了操场上,调皮的男生来了兴致,一脚将它踢入女生的队伍,一位胆小的女生大惊失色,一脚将青蛙踩死了。望着地上血肉模糊的小生命,我心中恼火极了,该怎样教育这些调皮的孩子呢?我苦苦思索着。突然,我灵机一动:何不抓住此次机会,让学生写一篇有关青蛙的文章呢?这样,既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知识,认识自己的错误,又给了学生一次习作的机会。事实证明,我的“妙法”相当奏效,在学生交来的习作中,有关青蛙的知识五花八门,有的连我也闻所未闻,而且许多同学在文章的结尾都表达了自己忏悔的心情。一场差点爆发的怒气,消弭于顺水推舟的“妙策”,真的令我颇为得意。
改变机械的模式,利用多种方法,创设良好的氛围,开拓思路,转变视野,必然能打开作文教学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作文教学; 开拓思路; 绿色通道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79-001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写。”美好的生活画面要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但受思维定势与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生习作常出现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弊病。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局面,为学生习作打开一条绿色通道呢?
一、丰富活动,提供素材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引导学生习作的有效方法。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参与度高,且人人亲自经历,自然有话可讲。比如各种名目的队会活动、班会、故事会、踢毽子比赛、包饺子比赛等,这些趣味性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因而,当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情感的倾泻、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今年六一节,学校举行了一次义卖活动,从我宣布活动开始,每位学生都以极高的兴致参与了活动。从准备义卖商品、估价、贴标签、设计广告语,直至活动当天学生间的讨价还价,学生思维的火花完全被点燃,包括一些平时表现很差的学生,都令我刮目相看。活动结束,我引导学生写下自己从准备活动到活动结束的过程,并把自己的独特感受穿插其中。此刻的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在类似的活动中,学生既丰富了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他们贮存了七彩的作文素材,多彩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可谓一举多得。
二、走进生活,体验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渠水,泉源丰盈而渠不竭。”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资源问题。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感受意趣。一次,我带领学生对镇上的四家超市展开了一番调查。来到超市,学生有的数商品种类,有的查商品生产日期,有的抄商品价格,有的则与营业员进行对话交流……忙得不亦乐乎。调查结束,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经过与内容整理成文,最后加上自己的体会与收获,并要求他们在写作时,“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述我情,用我手写我心”,也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便写什么,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如我所料,真实的生活感受,给了学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不再乏味。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琐事还真的不少,但学生为什么总感到没话可说呢?一是没有撞上写作的机会,一是教师指导不到位。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我们要尽量从学生生活中去考虑,只有触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弹响生活的乐章。
三、倾听音乐,发挥想象
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通过讲解、练说等方式来指导学生习作,这一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条理,规范学生语言,但时间一长,也会由于其形式单调而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更会造成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后果。因此,经常采用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次作文课上,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欣赏音乐……”话没说完,有的同学便睁大了眼睛,好像有些怀疑。我播放了一段鸟儿及小动物们的叫声,听之前,我并没有布置任务,目的是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当中去。听完之后,我没有急着让同学写作文,只要求大家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看到许多鸟儿在森林中飞翔。”有的说:“森林里真热闹,动物们可能在开音乐会吧!”有的说:“动物们在举行运动会吧,听,动物们在起劲地叫加油呢!”我又趁势指导:此时你听到、想到以及在你头脑中出现的是一个怎样的画面?能不能用一个故事把这些内容描述出来?一节课后,《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运动会》《森林音乐会》等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交到了我手上。
四、变换视角,激趣引文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说:“儿童在入学之前,就萌发了画画的兴趣,涂涂抹抹画的小猫、小狗、小树,虽然难于入木三分,但是也有模有样,让人看了为之捧腹。”可见儿童从小便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用“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那如何把学生表现生活的激情和浓厚的绘画兴趣引到作文上来呢?每逢三八、六一、国庆等节日,我都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妈妈的画像完成了,看着画像描述妈妈的外貌及特点,情感油然而发,文章自然也真实感人。一幅《欢乐的六一节》,有平时的所见、所闻,也倾注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写起来自然顺手。以画促写,激起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打开了作文教学的新通道。
五、捕捉时机,顺水推舟
在每次作文之前,我们都习惯做大量的准备,确保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并能有話可写。其实,作文的素材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适时捕捉机会,进行巧妙指导,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早锻炼时,学生正在认真地做操,突然,队伍后面发生了一阵骚动,引得全班同学皆回头去看,我不知何事,便快步向后面走去。原来,是一只小青蛙由草丛中跳到了操场上,调皮的男生来了兴致,一脚将它踢入女生的队伍,一位胆小的女生大惊失色,一脚将青蛙踩死了。望着地上血肉模糊的小生命,我心中恼火极了,该怎样教育这些调皮的孩子呢?我苦苦思索着。突然,我灵机一动:何不抓住此次机会,让学生写一篇有关青蛙的文章呢?这样,既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知识,认识自己的错误,又给了学生一次习作的机会。事实证明,我的“妙法”相当奏效,在学生交来的习作中,有关青蛙的知识五花八门,有的连我也闻所未闻,而且许多同学在文章的结尾都表达了自己忏悔的心情。一场差点爆发的怒气,消弭于顺水推舟的“妙策”,真的令我颇为得意。
改变机械的模式,利用多种方法,创设良好的氛围,开拓思路,转变视野,必然能打开作文教学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