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来源 :辽宁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特点,以保证抗结核方案能顺利实施。方法选取我院6年来被确诊为结核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180例中用H、R、E、Z联合治疗中引起肝功能损坏的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以2~4周为最多,表现在胃肠道不适及转氨酶的升高,经保肝药物治疗或调整抗结核药,2~4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以抗结核方案能顺利实施。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高龄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ACST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合理、有效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治愈3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8.33%,均为术前出现
干槽症是临床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但发生病因尚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与细菌感染有关,尤其与厌氧菌的感染关系密切。作者自2000年以来用口服盐酸克林霉素预防下颌
暴发性肝衰竭(FHF)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导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在暴发性肝衰竭中,85%-95%为病毒性肝炎所致,而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