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的观察与诊断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识,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规避了传统评课时老师们形式化,只谈优点、少讲缺点,只重评价结果、不重过程的诊断之弊病。
【关键词】 课堂观察;课堂诊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2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一位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初的方式就是听老教师的课,从别人的课堂中吸取宝贵经验。课堂的观察与诊断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模式,比起传统的听课来说是一种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因为课堂观察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课堂诊断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而是依据观察、搜集到的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對课堂教学“是否达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下面就以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一课为例,试谈如何对该节课进行观察与诊断。
1.课堂观察形式的选择
课堂观察有五种基本形式: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依据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典型个体追踪观察。这里以典型个体的追踪观察为例,对某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观察,收集分析班级中好、中、差三种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的课堂活动状况,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但这个观察意图最好事先不让授课教师以及被观察的学生知道,以免影响其原来的教学状态,从而产生主观因素的干扰,那样就会失去观察的意义。
2.课堂观察的过程
2.1准备阶段
2.1.1召开课前会议,听取授课教师说课,了解本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并对学情分析做重点介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1.2从班主任处要成绩单,选定好、中、差各5名学生做为观察对象,从班科任教师处了解其学习状况、优缺点,认准这15名学生的座位,将学生分为A、B、C三组,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做好分工,每人负责观察其中几名学生。
2.1.3选定观察研究的具体内容,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教师对观察对象的关注度、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制定以下观察量表:
2.2观察阶段
观察者进入课堂,选择合适的位置,如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观察对象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依照事先的计划观察记录所需信息。观察对象以选定的学生为主体,特别关注被观察的学生“学了什么?效果如何?”、“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件”、“教师对观察对象的特别关注”等方面;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感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
2.3记录与分析阶段
课堂中获得的信息,可能很多,也可能不足,这可能要和同伴互通有无,对观察信息进行处理,这是得到结果的前提。此外还需要在课后对所观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本课主要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然后结合不同的观察量表分析观察对象学习目标的达成状况、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的不良因素、教师对其学习指导产生的积极影响、观察对象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合作的状态等,为下一步的课堂诊断提供准确数据。
3.课堂诊断与反馈
3.1从学生角度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观察到学生的不同课堂状态,对相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诊断反馈意见,如:应着重锻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课前准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对学习有效性的影响;课后对课堂中不理解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等。
3.2从教师角度分析: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争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对课堂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等都要有统筹的考虑,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不良学习惯的纠正指导,对良好合作学习状态的激励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课堂观察与诊断之后,还要注意对观察对象和授课教师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不光要看一节课,还要看多节课;不光要看课内,还要看课外;不光要看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还要看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后的教学反思;不光要看显现的教学行为,更看教学全部过程中的内隐思想,等等。
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课堂教学观察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效益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只有努力逐步做到:思想领先、思考深刻、行为跟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课堂观察的基点和最终目的。
【关键词】 课堂观察;课堂诊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2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一位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初的方式就是听老教师的课,从别人的课堂中吸取宝贵经验。课堂的观察与诊断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模式,比起传统的听课来说是一种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因为课堂观察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课堂诊断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而是依据观察、搜集到的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對课堂教学“是否达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下面就以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一课为例,试谈如何对该节课进行观察与诊断。
1.课堂观察形式的选择
课堂观察有五种基本形式: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依据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典型个体追踪观察。这里以典型个体的追踪观察为例,对某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观察,收集分析班级中好、中、差三种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的课堂活动状况,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但这个观察意图最好事先不让授课教师以及被观察的学生知道,以免影响其原来的教学状态,从而产生主观因素的干扰,那样就会失去观察的意义。
2.课堂观察的过程
2.1准备阶段
2.1.1召开课前会议,听取授课教师说课,了解本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并对学情分析做重点介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1.2从班主任处要成绩单,选定好、中、差各5名学生做为观察对象,从班科任教师处了解其学习状况、优缺点,认准这15名学生的座位,将学生分为A、B、C三组,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做好分工,每人负责观察其中几名学生。
2.1.3选定观察研究的具体内容,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教师对观察对象的关注度、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制定以下观察量表:
2.2观察阶段
观察者进入课堂,选择合适的位置,如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观察对象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依照事先的计划观察记录所需信息。观察对象以选定的学生为主体,特别关注被观察的学生“学了什么?效果如何?”、“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件”、“教师对观察对象的特别关注”等方面;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感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
2.3记录与分析阶段
课堂中获得的信息,可能很多,也可能不足,这可能要和同伴互通有无,对观察信息进行处理,这是得到结果的前提。此外还需要在课后对所观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本课主要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然后结合不同的观察量表分析观察对象学习目标的达成状况、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的不良因素、教师对其学习指导产生的积极影响、观察对象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合作的状态等,为下一步的课堂诊断提供准确数据。
3.课堂诊断与反馈
3.1从学生角度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观察到学生的不同课堂状态,对相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诊断反馈意见,如:应着重锻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课前准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对学习有效性的影响;课后对课堂中不理解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等。
3.2从教师角度分析: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争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对课堂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等都要有统筹的考虑,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不良学习惯的纠正指导,对良好合作学习状态的激励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课堂观察与诊断之后,还要注意对观察对象和授课教师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不光要看一节课,还要看多节课;不光要看课内,还要看课外;不光要看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还要看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后的教学反思;不光要看显现的教学行为,更看教学全部过程中的内隐思想,等等。
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课堂教学观察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效益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只有努力逐步做到:思想领先、思考深刻、行为跟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课堂观察的基点和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