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绣荷包》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小调,在我国各个地区分别流传着数百首《绣荷包》。由于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各地至今仍流传着保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歌。这些民歌大体上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方便传唱。这其中有很多民歌包含了女子对男子特殊感情的传递,是男女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爱情信物。本文首先通过对《绣荷包》的历史演变进程、流传与现状作简要介绍,然后分析我国各个地区不同地域《绣荷包》的差异,结合具体的民歌,选取了五个地区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中国传统女性从中展现的相同与不同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绣荷包》 中国传统女性 个性特点 不同地域
《绣荷包》作为一种民间流传的民歌,已经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了。《绣荷包》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短小整齐的结构、千家万户的认同得到传诵。它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表达了人们最真挚的感情,加强了人们的交流。因此,《绣荷包》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绣荷包》的历史演变
荷包是一种刺绣文化,是过去人们为了方便存放小物品而随身携带的一個小包,类似于现代印有刺绣图案的小布袋子。[1]这种荷包除了具有装饰性和存放东西的实用价值外,还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风俗、情感、价值取向等特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荷包以其便利实用和精巧灵活的形式成为民间交流活动的典型礼物。这种荷包不仅具有存放物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点缀服饰、象征意义的功能,因而,当时民间各地大街小巷都盛行荷包刺绣,绣好的荷包既可以拿来自用,也可以馈赠他人。荷包也可以是青年男女用来传递爱情、表达心意的信物,寄托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因此,荷包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佳物。
中国刺绣文化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其历史悠久、分布广阔、类型众多,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制作荷包是中国古代女红技巧的代表之一,也是女性从事社会和家庭生产的重要活动。制作荷包的手艺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从农业文明时期发展而来的刺绣技艺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特征。在古代,男人外出耕种,妇女在家编织,这种生活方式使得刺绣文化得以延续下来,同时也展示了各种精美的刺绣荷包。各种历史上遗传下的刺绣作品体现了女性精湛的技艺和卓越技能,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追求,她们赋予刺绣文化以独特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随着刺绣技术的发展,《绣荷包》民歌开始广为流传。这些歌曲诞生的原因是当时很多女性在精心制作荷包时,口中不停哼唱着小曲,时间一久,以《绣荷包》为主要题材的民歌便涌现出来。这些歌曲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唱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全国各地就都流行着这种富有当地特色的小曲。民歌《绣荷包》是一首传统的小调,它作为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优美的旋律打动人心,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绣荷包》的各个曲调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全国各个地区、各民族的《绣荷包》有着当地独特的韵味与内涵。随着《绣荷包》被人们传播传唱,它的形式和内容也越加丰富多彩,越加完善。
二、《绣荷包》的流传与现状
《绣荷包》作为一首传统的民间小调,首先,这种小调的传播取决于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传输较慢,但是《绣荷包》凭借其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的音律广为传颂,其形式结构单一,利于人们记住曲调和歌词,并且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情感经历,能很快被大众所接受。[2]其次,受传统封建文化影响,过去的年轻女子在追求爱情婚姻时,自己常常做不了主,女子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通常通过绣荷包寄托自己的情感。再加上男子常年外出,不在女子身边,以荷包作为媒介,也可表达男女双方的深厚感情,荷包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给互相爱慕的男女予以一丝安慰。
目前,《绣荷包》仍遍布于全国各个省份、各个地区,大致集中于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
三、各区域《绣荷包》因女性不同个性而有差异
(一)鲁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柔中带刚
鲁南地区地处于我国黄海附近,靠近黄河,地形相对平坦,河网密布,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众多杰出人才的出生地。[3]以山东为代表的齐鲁大地,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山东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造就了山东人民大胆、诚实、可靠的传统性格特色,而女性有着勤劳、善良、柔中带刚的特性。正所谓水土不同,文化各有千秋,性格也各有特点。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中:“春风那个摆动呀(得儿—嗨哟),捎书那个传信呀(得儿—嗨哟),手拿那钢针呀(得儿—嗨哟)……”这是一首相对委婉含蓄的民歌,表达了女子对于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女子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情,借以寄信给心上人的名义,同时奉上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荷包寄给心上人,以物传情,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爱恋之情,温柔中带有一丝羞涩。该民歌加上山东鲁南地区的特殊口语,语调更加朗朗上口,给当地民歌文化增添了一丝特色。
(二)陕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朴实无华
陕西地处我国大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上,这里是红色文化的故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在陕北地区,这里的人们喜欢扭秧歌,唱本地特色小曲。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陕北人民辛勤劳作,不怕吃苦不怕累,邻里乡亲热情好客,和睦相处。陕北人民特别重视情谊,无论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在陕北的《绣荷包》中,由于很多男性需要外出,因此有很多女子绣荷包送给男子,荷包中夹杂着女子送给男子的特殊心意,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感情寄托,同时也希望男子早日回来,平淡无奇的荷包显得这份感情更加朴实无华,长长久久。同样,在山西的《绣荷包》中:“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这首民歌运用了山西民歌中的润腔,节奏平稳,歌词生动形象,整首歌曲唱起来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女子在荷包上绣了两只鸳鸯,寓意女子与男子的美好感情,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情深义重,将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西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情感细腻真切
以云南、四川為代表的西南地区,气候温和、景色优美,对当地《绣荷包》的发展起了铺垫作用。[4]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文化景观,是一个颇具旅游风情的佳地。云南的《绣荷包》情感细腻,“小小荷包双丝带飘,荷包绣给小哥带,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妹绣荷包嘛有来由。”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婉转动人。女子用自己高超的手艺给男子绣出美丽独特的荷包,荷包的外形也很独特,女子幻想着男子将荷包带在腰间,女子流露出欣喜的情感,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真情。四川的《绣荷包》也很有自己的独特性:“正月荷包儿(嘛,咿呀)绣起头(喂,呀儿咿儿呀),二月荷包儿(嘛,咿呀)二点黄(喂,呀儿咿儿呀)……”这首民歌曲调比较高昂,曲中还结合了四川本地特色的口音与腔调,细致地刻画出了女子绣荷包的真实场景,表达出女子为男子绣荷包的真情实意。
(四)东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豪放大气
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区域,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东北区域的《绣荷包》有多种民歌传唱形式,例如黑龙江和吉林的《绣耳包》,辽宁的《绣兜兜》《绣扇套》等,都表达了当地的风格与特色。有的民歌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特色民谣,掺入当地的特色元素,使得这些民歌与众不同,唱起来回味无穷。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来说,温度常年偏低,特别是冬天,漫天大雪,气温极低,这却阻挡不了东北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姑娘们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多种情感,面对心仪的男士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会像南方的姑娘那样含蓄委婉,迟迟不敢迈出那关键的一步。东北地区的民歌巧妙结合了东北二人转的曲调,节奏稍微短促一点,中间增加了部分音符,整个旋律跌沓起伏,宛如年轻姑娘们的爱情旋律。例如,“小姐她回绣房,两眼她泪汪汪,打开那针线包,绒线她无一条……”“手拿着钥匙(哎咳哟)急忙开柜箱……”这两句民歌都是直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丈夫常年在外,女子与丈夫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这两句民歌表达出女子迫切想要见到丈夫的心情。
(五)华东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情深似海
以江苏为代表的华东地区,蕴藏了江南水乡的独特之景。江苏地区临近沿海,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滋养了江苏人民。很多江苏人民生活富足,有着高雅的情调,高尚的气质,很多女性端庄优雅,落落大方。在江苏的《绣荷包》中,“第一绣,妹要绣,要绣要挑灯要明;第三绣,还要绣,要绣要挑桃园结义;第五绣,妹要绣,要绣要挑石榴多……”这首民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女子对于绣荷包的执着之情,从侧面表达出女子对男子强烈的思恋之情。这首歌着重突出了绣的数量之多,周期之久,歌词句式独特,旋律活泼。女子从一月绣到了十二月,每个月份结合不同的题材,突出了女子的良苦用心、情深似海,对男子的感情可谓非常深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不同,文化不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因而各地《绣荷包》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影响因素也造就了每个地区女性在《绣荷包》上表达的不同感情文化。总体来说,都充分展现了她们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刘雅琳.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9,000(005):105.
[2]刘雅琳.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5):85.
[3]郭捷.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以苍山民歌《绣荷包》为例[J].北方音乐,2020(5):24.
[4]金雨尧.声乐演唱中作品风格的把握——以山西民歌《绣荷包》为例[J].戏剧之家,2019, 313(13):79.
(作者简介:宋贵娟,女,博士研究生,临沂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绣荷包》 中国传统女性 个性特点 不同地域
《绣荷包》作为一种民间流传的民歌,已经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了。《绣荷包》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短小整齐的结构、千家万户的认同得到传诵。它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表达了人们最真挚的感情,加强了人们的交流。因此,《绣荷包》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绣荷包》的历史演变
荷包是一种刺绣文化,是过去人们为了方便存放小物品而随身携带的一個小包,类似于现代印有刺绣图案的小布袋子。[1]这种荷包除了具有装饰性和存放东西的实用价值外,还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风俗、情感、价值取向等特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荷包以其便利实用和精巧灵活的形式成为民间交流活动的典型礼物。这种荷包不仅具有存放物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点缀服饰、象征意义的功能,因而,当时民间各地大街小巷都盛行荷包刺绣,绣好的荷包既可以拿来自用,也可以馈赠他人。荷包也可以是青年男女用来传递爱情、表达心意的信物,寄托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因此,荷包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佳物。
中国刺绣文化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其历史悠久、分布广阔、类型众多,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制作荷包是中国古代女红技巧的代表之一,也是女性从事社会和家庭生产的重要活动。制作荷包的手艺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从农业文明时期发展而来的刺绣技艺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特征。在古代,男人外出耕种,妇女在家编织,这种生活方式使得刺绣文化得以延续下来,同时也展示了各种精美的刺绣荷包。各种历史上遗传下的刺绣作品体现了女性精湛的技艺和卓越技能,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追求,她们赋予刺绣文化以独特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随着刺绣技术的发展,《绣荷包》民歌开始广为流传。这些歌曲诞生的原因是当时很多女性在精心制作荷包时,口中不停哼唱着小曲,时间一久,以《绣荷包》为主要题材的民歌便涌现出来。这些歌曲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唱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全国各地就都流行着这种富有当地特色的小曲。民歌《绣荷包》是一首传统的小调,它作为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优美的旋律打动人心,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绣荷包》的各个曲调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全国各个地区、各民族的《绣荷包》有着当地独特的韵味与内涵。随着《绣荷包》被人们传播传唱,它的形式和内容也越加丰富多彩,越加完善。
二、《绣荷包》的流传与现状
《绣荷包》作为一首传统的民间小调,首先,这种小调的传播取决于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传输较慢,但是《绣荷包》凭借其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的音律广为传颂,其形式结构单一,利于人们记住曲调和歌词,并且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情感经历,能很快被大众所接受。[2]其次,受传统封建文化影响,过去的年轻女子在追求爱情婚姻时,自己常常做不了主,女子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通常通过绣荷包寄托自己的情感。再加上男子常年外出,不在女子身边,以荷包作为媒介,也可表达男女双方的深厚感情,荷包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给互相爱慕的男女予以一丝安慰。
目前,《绣荷包》仍遍布于全国各个省份、各个地区,大致集中于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
三、各区域《绣荷包》因女性不同个性而有差异
(一)鲁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柔中带刚
鲁南地区地处于我国黄海附近,靠近黄河,地形相对平坦,河网密布,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众多杰出人才的出生地。[3]以山东为代表的齐鲁大地,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山东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造就了山东人民大胆、诚实、可靠的传统性格特色,而女性有着勤劳、善良、柔中带刚的特性。正所谓水土不同,文化各有千秋,性格也各有特点。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中:“春风那个摆动呀(得儿—嗨哟),捎书那个传信呀(得儿—嗨哟),手拿那钢针呀(得儿—嗨哟)……”这是一首相对委婉含蓄的民歌,表达了女子对于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女子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情,借以寄信给心上人的名义,同时奉上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荷包寄给心上人,以物传情,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爱恋之情,温柔中带有一丝羞涩。该民歌加上山东鲁南地区的特殊口语,语调更加朗朗上口,给当地民歌文化增添了一丝特色。
(二)陕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朴实无华
陕西地处我国大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上,这里是红色文化的故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在陕北地区,这里的人们喜欢扭秧歌,唱本地特色小曲。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陕北人民辛勤劳作,不怕吃苦不怕累,邻里乡亲热情好客,和睦相处。陕北人民特别重视情谊,无论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在陕北的《绣荷包》中,由于很多男性需要外出,因此有很多女子绣荷包送给男子,荷包中夹杂着女子送给男子的特殊心意,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感情寄托,同时也希望男子早日回来,平淡无奇的荷包显得这份感情更加朴实无华,长长久久。同样,在山西的《绣荷包》中:“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这首民歌运用了山西民歌中的润腔,节奏平稳,歌词生动形象,整首歌曲唱起来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女子在荷包上绣了两只鸳鸯,寓意女子与男子的美好感情,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情深义重,将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西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情感细腻真切
以云南、四川為代表的西南地区,气候温和、景色优美,对当地《绣荷包》的发展起了铺垫作用。[4]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文化景观,是一个颇具旅游风情的佳地。云南的《绣荷包》情感细腻,“小小荷包双丝带飘,荷包绣给小哥带,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妹绣荷包嘛有来由。”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婉转动人。女子用自己高超的手艺给男子绣出美丽独特的荷包,荷包的外形也很独特,女子幻想着男子将荷包带在腰间,女子流露出欣喜的情感,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真情。四川的《绣荷包》也很有自己的独特性:“正月荷包儿(嘛,咿呀)绣起头(喂,呀儿咿儿呀),二月荷包儿(嘛,咿呀)二点黄(喂,呀儿咿儿呀)……”这首民歌曲调比较高昂,曲中还结合了四川本地特色的口音与腔调,细致地刻画出了女子绣荷包的真实场景,表达出女子为男子绣荷包的真情实意。
(四)东北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豪放大气
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区域,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东北区域的《绣荷包》有多种民歌传唱形式,例如黑龙江和吉林的《绣耳包》,辽宁的《绣兜兜》《绣扇套》等,都表达了当地的风格与特色。有的民歌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特色民谣,掺入当地的特色元素,使得这些民歌与众不同,唱起来回味无穷。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来说,温度常年偏低,特别是冬天,漫天大雪,气温极低,这却阻挡不了东北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姑娘们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多种情感,面对心仪的男士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会像南方的姑娘那样含蓄委婉,迟迟不敢迈出那关键的一步。东北地区的民歌巧妙结合了东北二人转的曲调,节奏稍微短促一点,中间增加了部分音符,整个旋律跌沓起伏,宛如年轻姑娘们的爱情旋律。例如,“小姐她回绣房,两眼她泪汪汪,打开那针线包,绒线她无一条……”“手拿着钥匙(哎咳哟)急忙开柜箱……”这两句民歌都是直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丈夫常年在外,女子与丈夫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这两句民歌表达出女子迫切想要见到丈夫的心情。
(五)华东区域《绣荷包》中的女性情深似海
以江苏为代表的华东地区,蕴藏了江南水乡的独特之景。江苏地区临近沿海,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滋养了江苏人民。很多江苏人民生活富足,有着高雅的情调,高尚的气质,很多女性端庄优雅,落落大方。在江苏的《绣荷包》中,“第一绣,妹要绣,要绣要挑灯要明;第三绣,还要绣,要绣要挑桃园结义;第五绣,妹要绣,要绣要挑石榴多……”这首民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女子对于绣荷包的执着之情,从侧面表达出女子对男子强烈的思恋之情。这首歌着重突出了绣的数量之多,周期之久,歌词句式独特,旋律活泼。女子从一月绣到了十二月,每个月份结合不同的题材,突出了女子的良苦用心、情深似海,对男子的感情可谓非常深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不同,文化不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因而各地《绣荷包》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影响因素也造就了每个地区女性在《绣荷包》上表达的不同感情文化。总体来说,都充分展现了她们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刘雅琳.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9,000(005):105.
[2]刘雅琳.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5):85.
[3]郭捷.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以苍山民歌《绣荷包》为例[J].北方音乐,2020(5):24.
[4]金雨尧.声乐演唱中作品风格的把握——以山西民歌《绣荷包》为例[J].戏剧之家,2019, 313(13):79.
(作者简介:宋贵娟,女,博士研究生,临沂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