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耳石复位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和研究,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患者30人主要选择一般的对症治疗方法,而乙组患者31人主要选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的两周后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耳石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研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是指当患者的头部在运动到特定的位置时,患者会出现短暂眩晕情况以及眼震等症状。其是最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属于眩晕病的一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如仰头取物、躺下、低头、坐起以及翻身等时会出现短暂的眩晕。疾病的发病会累及患者的后半规管,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耳石复位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质量,减少眩晕病对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和研究,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患者30人,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35~6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0.5岁,平均病程为5.2个月,主要选择一般的对症治疗方法,而乙组患者31人,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36~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0.5岁,平均病程为5.3个月,主要选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61例患者在入院时已确诊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且已排除患有心脏疾病和耳科疾病的患者,由于两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相差不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主要选择一般的对症治疗方法,即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来改善眩晕病症,同时配合尼莫地平、丹参、丁咯地尔以及三七总皂苷来改善患者的脑循环,加强患者的对症支持治疗。
乙组患者主要选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即在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即:①对于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医疗人员应该令患者坐在治疗台上,并选取仰卧头悬的姿势头部向患侧转动约450后,令管石逐渐沉到患者的中部后半规管里,然后将患者的头部逐渐转正,再向健侧转动约450,让管石靠近总脚,之后将患者的头部偏转1350,让管石直接经过总脚,最后再让患者坐起来,头部向前倾斜约200,让管石进入到椭圆囊中。这四个步骤是一个治疗,并待患者的眼震症状完全消失之后保持至少一分钟才进行下一个步骤[1]。②对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医疗人员应该令患者坐在治疗台上,并选取平卧的姿势头部向健侧转动约900后,令患者的身體转动1800,而头部也随之转动900,其鼻尖朝下,然后让患者继续翻转,直至侧卧在患侧上,才让患者坐起来,以患者头部进行三个900转动为一个治疗疗程,并待患者的眼震症状完全消失之后保持至少一分钟才进行下一个步骤[2]。
1.3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的两周后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如果患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过仰卧侧头位的试验以及Hallpike试验结果呈阴性,则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如果患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虽然患者在头部的运动时仍存在较轻微的短暂眩晕情况,但是眩晕有明显的减轻,在进行仰卧侧头位的试验以及Hallpike试验时有出现诱发性的眼震,但是持续的时间较短,则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如果患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趋势,眩晕的发作次数和治疗之前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存在恶化的趋势,则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3]。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结果可知,经过治疗后,应用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明显比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26%(67%),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恒美,孙岩,张莹莹,施锋,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05(02);126-127
[2]庄建华,黄坚,赵忠新,赵瑛,周辉,王文昭,田国红,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02(15);44-47
[3]田君海,薛海涛,董凯峰,赵玉玲,路虹,不同类型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及耳石复位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12(08);143-144
关键词 :耳石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研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是指当患者的头部在运动到特定的位置时,患者会出现短暂眩晕情况以及眼震等症状。其是最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属于眩晕病的一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如仰头取物、躺下、低头、坐起以及翻身等时会出现短暂的眩晕。疾病的发病会累及患者的后半规管,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耳石复位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质量,减少眩晕病对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和研究,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患者30人,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35~6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0.5岁,平均病程为5.2个月,主要选择一般的对症治疗方法,而乙组患者31人,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36~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0.5岁,平均病程为5.3个月,主要选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61例患者在入院时已确诊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且已排除患有心脏疾病和耳科疾病的患者,由于两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相差不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主要选择一般的对症治疗方法,即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来改善眩晕病症,同时配合尼莫地平、丹参、丁咯地尔以及三七总皂苷来改善患者的脑循环,加强患者的对症支持治疗。
乙组患者主要选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即在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即:①对于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医疗人员应该令患者坐在治疗台上,并选取仰卧头悬的姿势头部向患侧转动约450后,令管石逐渐沉到患者的中部后半规管里,然后将患者的头部逐渐转正,再向健侧转动约450,让管石靠近总脚,之后将患者的头部偏转1350,让管石直接经过总脚,最后再让患者坐起来,头部向前倾斜约200,让管石进入到椭圆囊中。这四个步骤是一个治疗,并待患者的眼震症状完全消失之后保持至少一分钟才进行下一个步骤[1]。②对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医疗人员应该令患者坐在治疗台上,并选取平卧的姿势头部向健侧转动约900后,令患者的身體转动1800,而头部也随之转动900,其鼻尖朝下,然后让患者继续翻转,直至侧卧在患侧上,才让患者坐起来,以患者头部进行三个900转动为一个治疗疗程,并待患者的眼震症状完全消失之后保持至少一分钟才进行下一个步骤[2]。
1.3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的两周后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如果患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过仰卧侧头位的试验以及Hallpike试验结果呈阴性,则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如果患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虽然患者在头部的运动时仍存在较轻微的短暂眩晕情况,但是眩晕有明显的减轻,在进行仰卧侧头位的试验以及Hallpike试验时有出现诱发性的眼震,但是持续的时间较短,则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如果患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趋势,眩晕的发作次数和治疗之前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存在恶化的趋势,则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3]。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结果可知,经过治疗后,应用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明显比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26%(67%),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恒美,孙岩,张莹莹,施锋,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05(02);126-127
[2]庄建华,黄坚,赵忠新,赵瑛,周辉,王文昭,田国红,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02(15);44-47
[3]田君海,薛海涛,董凯峰,赵玉玲,路虹,不同类型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及耳石复位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12(0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