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未来持续蓬勃发展的关键问题,健康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是最美好且普遍的基本需求,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健康中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机器时代是像股热潮辐射生活各个角落,有利有弊,机器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各种劳力活动,而伴随的人类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的各种身体疾病在人群中滋生。目前我国各类慢性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而目前人们对于治病防病不仅只是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体育锻炼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治病防病手段,既然二者都可以治病防病,那二者结合即体医结合是否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价值成为了研究重点大量文献资料显示,体医结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医疗、经济、文化等方面。
关键词:一加一 体医结合 价值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至国家重要战略位置是国家治理理念和长期发展进程思想的升华,这表示了国家对国民健康问题的高度关切。[1]《“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将非医疗健康干预作为疾病的重要手段[2],打破传统型以医疗治病的观念和方法,将体育融入人们生活,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治未病,主张以预防为中心的健康干预模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及对医疗的依赖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正确的健康干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单纯的医疗很难满足所有疾病人群,医疗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而体医结合成为解决该矛盾的主要途径。所以发挥体医结合一加一大于二的功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体医结合的起源及概念
(一)体医结合的起源
体医结合说法确切来说源自名医华佗,他开启了体育与医学合力的先河,《漫画华佗的体医结合》[3]中提出将身体劳动和医学结合来防病治病,他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建国初期,体医结合模式初见雏形,但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以及思想水平相对落后,体育事业和医疗事业各自发展都不完善,两种系统的重点都放在各自的发展研究上,很难把思考的重点放到体育与医疗结合方面。从文献资料显示我国体医结合分为三个阶段:萌芽、确立、发展。萌芽阶段,体育与医学还处于各自分工、各自为政的状态;确立阶段,体育与医学开始有一定的合作,但是对致力于为各自系统的利益出发,取长补短只是为了促进各自发展,没有合力。发展阶段,体育与医学结合开始有相关政策支持,部分地区建立了专门的体医结合公共管理部门,将体育与医学合并为一个系统,开始致力于体医结合系统的发展。未来发展方向是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点,使合力最大化,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而为我国健康事业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西方,最先提出的是“运动是良医”这一理念,查阅相关文献显示:在公元前600年,就有医生通过开运动处方来进行治病,认为运动可以增加血液流动,促进骨骼生长,增强体质,促进健康。[4]而第一个为病人正式书写完整运动处方的人是古希腊名医苏格拉底,他认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不仅仅只是来自每天食物的供给,还需要坚持运动,只有运动配合食物才能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
(二)体医结合的概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体医结合”概念的国家,十九世纪开始,美国学者开始对体育与医学两个系统进行整合研究,通过大量实验去论证体医结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体医结合概念的解释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所有解释围绕的核心是通过体育与医学结合来治病防病。笔者将目前对于体医结合的解释概括为两种:从抽象化方面解释:李学者指出医体结合是通过体育锻炼与中医学防病治病方案结合促使身体恢复健康的一种模式,主要强调医中有体。[5]从具体方面解释:陳学者指出体医结合是将体育运动方式配合医学治疗方案,即通过学习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保健学等专业知识,达到体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体中有医,医中有体的局面。[6]汪波在和王正珍教授的访谈笔录中记载:王教授指出体医结合是体育与医疗相结合,即用体育运动方式配合医学指导及科学监控使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病患者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7]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医结合就是以迎合国家健康战略政策为目的,以达到全民健康为目标,通过体育与医学两大系统的通力合作,在国家、体育系统、医疗系统以及全民大众的共同努力下,发挥体医结合一加一大于二效果。
二、体医结合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我国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国民健康状况,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已被纳入国家发展基本战略中,《“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指出:将重心由传统依靠单纯医疗治病手段转移到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上,通过体医结合来达到治病且防病的效果。体医结合是大势所趋!
(二)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输入“体医结合”关键词,检索近十年的文献共检索196篇期刊,其中包括的核心期刊有23篇,硕博士论文有15篇,国际国内会议有19篇。国内学者对体医结合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热度持续上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体医结合的含义、体医结合的路径分析、体医结合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这些内容的研究为我国体医结合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体医结合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三)大众对“体医”功能认知存在偏差
体育与医疗这两大系统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受制于大众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影响无法快速有效的前进。大众对于体育功能的认识大多停滞在竞技体育追求突破人类极限,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获取奥运会冠军头衔为国争光,正是由于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大众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体育锻炼配合医学治疗方案的这种模式很难推进,是体医结合快速发展道路的一枚绊脚石。大众正确的对体育在医学治病防病的价值认知是体医结合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体医结合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众对体育价值功能的再认知,对各种慢性疾病发生根源的再认知,对健康的再认知,获得对体育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才能推进体医结合前进的步伐。[2] (四)体医两大系统未能完美契合
体医结合虽然已经达到二者合一,然而这都并非完完全全真正的融合,仍然存在两大系统内部均从自身系统利益出发,没有找准两者结合的完美契合点然而这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而是均以自身系统利益为出发点,并没有找准契合点,两者的结合停留在浅层,只是分别吸收了对方专业领域的浅层知识,即体育系统中存在“体中有医”,医疗系统中存在“医中有体”,而不是将体育与医疗整合融为一个系统,体医结合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单纯两个系统的功能叠加,而是要实现二者结合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局面。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重点攻破,找到契合点,实现二者的完美契合。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必须借助体育锻炼与医疗合力,使其发挥出单个系统无法达到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体医结合的价值分析, 为体医结合模式更好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撑,使大众能够对体医结合的价值有新的认识,从而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华颖. 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6):105-111+163.
[2]张鲲,杨丽娜,张嘉旭. 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至“体医融合”的模式初探[J]. 福建体育科技,2017,36(06):1-3+10.
[3]王圣宝. 漫话华佗的体医结合[J]. 体育文史,1998(05):55-56+44.
[4]Tipton C.M. The history of “Exercise Is Medicine” in ancient civilizations[J].Adv. Physiol Educ.2014.38(2):109-117.
[5]李亮,黎东生,廖思兰. 广东省“医体结合”健康服务模式构建初探[J]. 中国卫生资源,2012,15(01):45-47.
[6]陈曦. 体医结合模式在高校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 运动,2018(12):5-6.
[7]汪波,黄晖明,杨宁. 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运动促进健康的新理念——王正珍教授学术访谈录[J]. 体育与科学,2015,36(01):7-12.
[8]郭建军. 体医融合推动健康革命路径探讨[J]. 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1):1189-1192+1197.
[9]郭建军,郑富强. 体医融合给体育和医疗带来的机遇与展望[J]. 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0):1071-1073.
[10]柏豫.運动不足,现代人的最大挑战[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6):29.
关键词:一加一 体医结合 价值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至国家重要战略位置是国家治理理念和长期发展进程思想的升华,这表示了国家对国民健康问题的高度关切。[1]《“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将非医疗健康干预作为疾病的重要手段[2],打破传统型以医疗治病的观念和方法,将体育融入人们生活,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治未病,主张以预防为中心的健康干预模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及对医疗的依赖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正确的健康干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单纯的医疗很难满足所有疾病人群,医疗需求与供给存在矛盾,而体医结合成为解决该矛盾的主要途径。所以发挥体医结合一加一大于二的功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体医结合的起源及概念
(一)体医结合的起源
体医结合说法确切来说源自名医华佗,他开启了体育与医学合力的先河,《漫画华佗的体医结合》[3]中提出将身体劳动和医学结合来防病治病,他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建国初期,体医结合模式初见雏形,但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以及思想水平相对落后,体育事业和医疗事业各自发展都不完善,两种系统的重点都放在各自的发展研究上,很难把思考的重点放到体育与医疗结合方面。从文献资料显示我国体医结合分为三个阶段:萌芽、确立、发展。萌芽阶段,体育与医学还处于各自分工、各自为政的状态;确立阶段,体育与医学开始有一定的合作,但是对致力于为各自系统的利益出发,取长补短只是为了促进各自发展,没有合力。发展阶段,体育与医学结合开始有相关政策支持,部分地区建立了专门的体医结合公共管理部门,将体育与医学合并为一个系统,开始致力于体医结合系统的发展。未来发展方向是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点,使合力最大化,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而为我国健康事业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西方,最先提出的是“运动是良医”这一理念,查阅相关文献显示:在公元前600年,就有医生通过开运动处方来进行治病,认为运动可以增加血液流动,促进骨骼生长,增强体质,促进健康。[4]而第一个为病人正式书写完整运动处方的人是古希腊名医苏格拉底,他认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不仅仅只是来自每天食物的供给,还需要坚持运动,只有运动配合食物才能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
(二)体医结合的概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体医结合”概念的国家,十九世纪开始,美国学者开始对体育与医学两个系统进行整合研究,通过大量实验去论证体医结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体医结合概念的解释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所有解释围绕的核心是通过体育与医学结合来治病防病。笔者将目前对于体医结合的解释概括为两种:从抽象化方面解释:李学者指出医体结合是通过体育锻炼与中医学防病治病方案结合促使身体恢复健康的一种模式,主要强调医中有体。[5]从具体方面解释:陳学者指出体医结合是将体育运动方式配合医学治疗方案,即通过学习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保健学等专业知识,达到体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体中有医,医中有体的局面。[6]汪波在和王正珍教授的访谈笔录中记载:王教授指出体医结合是体育与医疗相结合,即用体育运动方式配合医学指导及科学监控使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病患者提高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7]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医结合就是以迎合国家健康战略政策为目的,以达到全民健康为目标,通过体育与医学两大系统的通力合作,在国家、体育系统、医疗系统以及全民大众的共同努力下,发挥体医结合一加一大于二效果。
二、体医结合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我国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国民健康状况,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已被纳入国家发展基本战略中,《“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指出:将重心由传统依靠单纯医疗治病手段转移到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上,通过体医结合来达到治病且防病的效果。体医结合是大势所趋!
(二)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输入“体医结合”关键词,检索近十年的文献共检索196篇期刊,其中包括的核心期刊有23篇,硕博士论文有15篇,国际国内会议有19篇。国内学者对体医结合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热度持续上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体医结合的含义、体医结合的路径分析、体医结合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这些内容的研究为我国体医结合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体医结合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三)大众对“体医”功能认知存在偏差
体育与医疗这两大系统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受制于大众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影响无法快速有效的前进。大众对于体育功能的认识大多停滞在竞技体育追求突破人类极限,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获取奥运会冠军头衔为国争光,正是由于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大众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体育锻炼配合医学治疗方案的这种模式很难推进,是体医结合快速发展道路的一枚绊脚石。大众正确的对体育在医学治病防病的价值认知是体医结合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体医结合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众对体育价值功能的再认知,对各种慢性疾病发生根源的再认知,对健康的再认知,获得对体育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才能推进体医结合前进的步伐。[2] (四)体医两大系统未能完美契合
体医结合虽然已经达到二者合一,然而这都并非完完全全真正的融合,仍然存在两大系统内部均从自身系统利益出发,没有找准两者结合的完美契合点然而这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而是均以自身系统利益为出发点,并没有找准契合点,两者的结合停留在浅层,只是分别吸收了对方专业领域的浅层知识,即体育系统中存在“体中有医”,医疗系统中存在“医中有体”,而不是将体育与医疗整合融为一个系统,体医结合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单纯两个系统的功能叠加,而是要实现二者结合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局面。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重点攻破,找到契合点,实现二者的完美契合。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必须借助体育锻炼与医疗合力,使其发挥出单个系统无法达到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体医结合的价值分析, 为体医结合模式更好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撑,使大众能够对体医结合的价值有新的认识,从而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华颖. 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6):105-111+163.
[2]张鲲,杨丽娜,张嘉旭. 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至“体医融合”的模式初探[J]. 福建体育科技,2017,36(06):1-3+10.
[3]王圣宝. 漫话华佗的体医结合[J]. 体育文史,1998(05):55-56+44.
[4]Tipton C.M. The history of “Exercise Is Medicine” in ancient civilizations[J].Adv. Physiol Educ.2014.38(2):109-117.
[5]李亮,黎东生,廖思兰. 广东省“医体结合”健康服务模式构建初探[J]. 中国卫生资源,2012,15(01):45-47.
[6]陈曦. 体医结合模式在高校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 运动,2018(12):5-6.
[7]汪波,黄晖明,杨宁. 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运动促进健康的新理念——王正珍教授学术访谈录[J]. 体育与科学,2015,36(01):7-12.
[8]郭建军. 体医融合推动健康革命路径探讨[J]. 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1):1189-1192+1197.
[9]郭建军,郑富强. 体医融合给体育和医疗带来的机遇与展望[J]. 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0):1071-1073.
[10]柏豫.運动不足,现代人的最大挑战[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