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必须从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树立素质观、人本观、主体观和民主观等创新意识,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21 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1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启发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应该说,启发性只是创新教育教学中所要求的原则,任何一种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其基本形式有: 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启发问题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启发猜想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敢于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联想; 启改概括就是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断选择、提炼,从而获得更新。
  1.2讨论法
  讨论法教学具有信息源多、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计论、教师讲评的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自学提问、与他人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会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新力。但是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讨论的学习形式时,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或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影响讨论的实效。
  1.3运用丰富想象,诱发创新冲动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想象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想象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想象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的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想象,从而增进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又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描述游览的情景。
  运用比较的方法,在同中见新,在异中见创虽说比较是最常见的方法,但却是最有力的武器,因为在比中见异,在较中见同,比较,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同”与“不同”,而这“同”与“不同”就可能是创新的东西。
  1.4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语文活动课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的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中自己动手,在现实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 需要老师们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发现。
  1.5培养口诵心维、感受语言信息的能力
  一边自读,一边自听、自品,这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多元反应。学生要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接受语言材料的全息刺激,目视、耳闻、心维并用,符号的、语音的、语义的、表象的、观念的、情感的等各类信息以不同的代码形式,经不同的输进通道同时摄进,促使读者调动已有储备能动地进行快速整合、立体感受,通过“相似联系”,取得“个性化”的体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在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
  1.6教学角色互换方法研究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设的过程。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余地、探讨的空间和创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加入小组讨论。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这样,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培养创新,可以扼杀创新”,教师必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继续在激活课堂教学,勇于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自觉从整体的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熠熠生辉。
  2总结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功能和目标做出了重大调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课本,在无数精选的作品中,不乏具有创造性的人物和故事,如巧捞铁牛的怀丙和尚!立志造桥的茅以升。一生钟情发明的爱迪生,巧修京张铁路的詹天佑等,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素材。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开发与利用意识,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完善创新品格!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傅南轩.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J].江西教育,2002.
  [2]孙向云,杨雪莲.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2).
  [3]崔一诚.挖掘教材创造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 (12).
  [4]金坤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5).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课题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穴位埋线疗法与穴位自血疗法对照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本病探讨一种简单可靠、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于推
期刊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语文中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体验式教学,最后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的探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的的最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一块极其重要的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甚至可以决定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阅读文本的的过程,就是对话、沟通、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强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贯彻、执行新大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一、 语文实践活动及内容。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的的重要途径。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期刊
穆益林笔名燚林、禾少白,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 944年出生于上海,1 966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曾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对外文化交流部中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上海东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本研究以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为疾病载体,以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多普勒彩色超声为检查手段,以子宫微循环为切入点,观察温和灸治疗对PD患者
一、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