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与敏感——对柳亦春和张准关于建筑与结构的访谈

来源 :建筑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建筑师柳亦春和结构师张准的专访,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从介入时间、合作方式、互动过程等方面探讨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其次,从“轻与薄”“结构的文化性”“拱形”“新材料”等关键词出发探讨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的实践项目,具体阐述了建筑师与结构师之间“回应与敏感”的实践特点;最后,从观念的角度讨论了柳亦春和张准对结构之于建筑意义的持续性思考,并对未来的结构建筑学的教育和实践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某综合营业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基于结构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抗震设防体系,归纳超限设计不规则项,并采取了一系列结构优化及加强措施。归纳了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楼板应力分析、温度应力计算及性能化设计等要点,分析了工程的设计难点及处理方法,并证明了抗震设防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给出了大跨度空腹梁各杆件内力变化的研究成果。本文的设计方法与结论在类似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上海地区某高层建筑桩基设计为背景,首先介绍了桩基选型、持力层、地下水位高度、桩端后注浆的确定过程。其次通过假定初始桩刚度,迭代计算确定设计桩刚度,结果表明,桩基沉降和筏板内力与初始桩刚度相比均有较大的不同。进行了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可以减小差异沉降、筏板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比选了抗浮工况下3种桩基布置方案,选择了柱下集中布置抗压桩,抗拔桩均匀布置方案。最后简单介绍了试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以及桩身设计要点。
在煤炭资源的地下开采中,存在着严重的巷道围岩失稳灾害,严重威胁着地下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是地下煤炭资源开采中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位移监测是巷道稳定性最常见监测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巷道围岩稳定性位移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巷道围岩位移监测的发展趋势,为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监测系统设计和预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超长混凝土结构凭借其优越的空间利用能力和整体结构的美观性成为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建筑结构之一。相比正常尺寸结构形式,由于超长结构的受力往往会超过限值,使得超长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裂缝控制措施有“抗”“放”和“防”的原则。“抗”的原则体现了增强材料自身的理念,“放”的原则是为结构创造自由变形的条件,“防”的原则从本质上处理超长结构的裂缝问题。综述了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工程中用于解决超长结构裂缝问题的方法,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为未来裂
高吸水树脂(SAP)应用于高强混凝土,能够使其具备低收缩性。研究不同SAP掺量对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早期收缩性的影响,确定其最优掺量是解决内养护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考虑不同SAP掺量及引水量下对高强混凝土的影响设计试验方案;其次通过电镜扫描技术(SEM)分析成型试块孔隙及密实度,从微观角度分析SAP对高强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探究微观与宏观方面的一致性;最后确定高强混凝土中SAP的最佳掺入量。研究结果显示,SAP掺量为胶凝材料的0.1%且预吸水量为拌和水量的5%时高强混凝土性能最佳,该研究
相比钢结构建造的迅速发展,钢结构建筑拆除受限于施工规划以及对建筑构配件损伤等问题的忽视,普遍存在拆除过程粗糙、资源化不足等问题。提出全新的三阶段九过程的绿色拆除有序化基本原则,明确各阶段的拆除目标和内容,通过计算机建模、技术分段、过程控制及监测等优化措施和方法,建立了绿色拆除技术体系,有规划、有预案、有步骤地最大程度保留原建筑钢结构件完整性的同时,提高材料再利用程度和废钢资源化。实例验证钢结构整体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揭示了钢结构建筑绿色拆除与资源化利用之间的内在规律,最终实现绿色拆除。
在内力静定化假设的前提下,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优化设计。此法第一步是冻结内力做结构尺寸的优化,直到算法收敛。第二步在第一步得到的最优个体的基础上,更新模型内力,再次执行第一步的操作,反复这个过程直到造价满足收敛条件。约束条件分为两部分考虑,通过构造遗传算法的惩罚函数处理构件的强度约束和构造约束,在一轮遗传算法收敛后,采用基于准则法的位移调整策略来处理层间位移约束。提升了算法性能,解决了构件的尺寸和内力耦合导致的优化效率低下的问题,避免了在优化过程中进行大量的
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如机场、体育场馆、火车站、会展中心等.为了保证建筑良好的使用性能,越来越多的混凝土结构不设置永久温度缝,则混凝土的长度远远超过
结构与建筑融合的建筑设计方式随着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强结构的概念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结构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强结构是瑞士现代建筑语境中的一个抽象概念。其中“强”所代表的则是“多重”与“超出”的含义,意图让结构超越其传统概念上单一的承重功能,在支撑起建筑的同时又从根本上可以塑造建筑的形式和空间。本文从强结构自身概念的明晰,结构师与建筑师各自视角下的探索与合作,以及两个代表案例在物质呈现与空间呈现之间的横向对比展开讨论,意图为当下国内的结构与建筑设计提供一个不同
图解静力学是一种基于矢量的构建平衡方法,它使得交汇了结构思维和建筑概念的设计方法成为可能.该方法以参数化和拓扑操作为基础,允许对空间中的拉力和压力进行可控的分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