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朋友们,随着年龄增长,你有没有经常感觉到腰背酸痛、膝盖异常脆弱,走路、上楼梯速度大不如前,用力想挺直腰板,但还是发现自己的背有点弯,更有甚者发现自己比以前低了一些,感叹自己“变老”时,你或许更应警惕自己被骨质疏松“盯”上了。
什么是骨质疏松?
WHO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疾病具有“三高二长一低”的特点,“三高”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二长”指病程长、疗程长,“一低”指生存质量低。疾病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导致巨大的医疗和照护成本。
2018年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女性中,几乎每三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患骨质疏松,而65岁以上女性中,每两个就可能有一个患骨质疏松。相较于男性,女性更早、也更易患骨质疏松,这是因为从女性生理结构来看,女性的骨骼本身比男性“纤细”和“单薄”。女性在盛年期获得的骨峰值(骨量的最高值)较男性低,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减弱,骨骼的破坏加快。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
骨质疏松的症状可以用“驼”、“痛”、“矮”、“折”这四个字来概括,我们常说自己被生活压弯了腰,其实罪魁祸首可能不是生活而是骨质疏松,伴随着骨质疏松而来的腰背疼痛常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身高悄然地“缩水”,生活质量降低。作为骨质疏松十分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在日常活动中就会发生的骨折。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再发骨折风险高,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尽管这些骨折短期对身体功能和生活影响不大,但长期限制活动、卧床休息会使高龄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抓住骨质疏松的蛛丝马迹
检测骨密度,可以了解自己的骨骼状况,不放过骨质疏松发出的“信号”。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平方厘米”表示。查看检查结果时,用个人测得数值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进行比照,当该数值降低达到或超过2.5个标准差时可以判断自己得了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仪是当今主要的骨密度测量仪器,被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它通过特定的X线球管获得两种能量:低能和高能X光子。这两种信号穿透身体后,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这种检查骨密度的方法精确度高,测定误差小于1%;安全性高,辐射低,能准确评估每年骨密度的自然变化,及药物干预后骨密度是否增加,追踪骨密度变化,评估骨折风险,可以检测身体最早出现骨流失的部位,比如:脊柱、髋关节以及很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如脊柱、股骨颈和手腕,还可以检查身体肌肉、脂肪含量。是国际卫生组织采用的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建议大家首先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作为基准,之后根据身体的情况,定期检查骨密度,以捕捉骨骼健康变化的“蛛丝马迹”。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1)雌激素缺乏:绝经前期(<45岁);长期继发性闭经(>1年);原发性性功能减退;(2)糖皮质激素治疗(>7.5mg/d持续1年及以上);(3)有孕期髋部骨折家族史;(4)体重指数过低(<19kg/m2);(5)功能紊乱引起的骨质疏松:神经性厌食症;吸收不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 综合征;移植手术后;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卧床。
根据2008年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OF)的指南,以下人群必须检测骨密度:(1)所有65岁以上妇女(不论有无危险因素);(2) 年轻的绝经后妇女,有一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3) 骨折后的绝经妇女(以确诊有无骨质疏松症,并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
维持骨骼健康,应该怎么办?
年龄增长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不均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我国骨质疏松的防控形势还将日益严峻。
锻炼对骨骼健康很重要,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慢跑、快走、太极、广场舞等,不少于20分钟的连续运动最有效,建议每周运动频率不少于2次,当然,运动量尤其是力量训练也很重要,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活动的量;另外,平时在生活中建议大家注意站姿和坐姿,站立时,抬头挺胸,有助于保持背部力量和脊柱合理承重,坐下时,建议坐在硬板凳上,腰部有支持,保持腰椎的生理弯曲,还要建议老年人别提重物,莫弯腰,如果需要从地上捡东西,建议蹲下去,把东西捡起来。
健康饮食,确保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钙(包括膳食中的钙)摄入量在800-1000mg左右,含钙食物包括海产类、豆制品类、乳品类、蔬菜类、坚果类以及其他添加钙食品,不宜偏食某一类补钙食物,一旦发现骨质疏松,或者正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请医生帮助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另外,要均衡补充蛋白质,蛋白质过少,营养不充分,肌肉量不足,四肢肌肉萎缩,肌力和平衡能力下降,非常容易跌倒,更加容易骨折,我们业内的劝告:存钱不如存肌肉;戒烟,限量饮酒,因为吸烟会导致骨质疏松加速,酒精会干扰身体吸收钙的能力,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如果真正出现了骨质疏松症,除了在健康生活方式等一般性的干预基础上,也需要根据临床的情况,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且预防重于治疗,关注骨骼健康,了解骨质疏松,尽早开始预防,可有效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作者简介
何小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技科副主任医师,国际骨测量协会(ISCD)培训学员。
什么是骨质疏松?
WHO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疾病具有“三高二长一低”的特点,“三高”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二长”指病程长、疗程长,“一低”指生存质量低。疾病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导致巨大的医疗和照护成本。
2018年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女性中,几乎每三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患骨质疏松,而65岁以上女性中,每两个就可能有一个患骨质疏松。相较于男性,女性更早、也更易患骨质疏松,这是因为从女性生理结构来看,女性的骨骼本身比男性“纤细”和“单薄”。女性在盛年期获得的骨峰值(骨量的最高值)较男性低,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减弱,骨骼的破坏加快。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
骨质疏松的症状可以用“驼”、“痛”、“矮”、“折”这四个字来概括,我们常说自己被生活压弯了腰,其实罪魁祸首可能不是生活而是骨质疏松,伴随着骨质疏松而来的腰背疼痛常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身高悄然地“缩水”,生活质量降低。作为骨质疏松十分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在日常活动中就会发生的骨折。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再发骨折风险高,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尽管这些骨折短期对身体功能和生活影响不大,但长期限制活动、卧床休息会使高龄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抓住骨质疏松的蛛丝马迹
检测骨密度,可以了解自己的骨骼状况,不放过骨质疏松发出的“信号”。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平方厘米”表示。查看检查结果时,用个人测得数值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进行比照,当该数值降低达到或超过2.5个标准差时可以判断自己得了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仪是当今主要的骨密度测量仪器,被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它通过特定的X线球管获得两种能量:低能和高能X光子。这两种信号穿透身体后,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这种检查骨密度的方法精确度高,测定误差小于1%;安全性高,辐射低,能准确评估每年骨密度的自然变化,及药物干预后骨密度是否增加,追踪骨密度变化,评估骨折风险,可以检测身体最早出现骨流失的部位,比如:脊柱、髋关节以及很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如脊柱、股骨颈和手腕,还可以检查身体肌肉、脂肪含量。是国际卫生组织采用的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建议大家首先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作为基准,之后根据身体的情况,定期检查骨密度,以捕捉骨骼健康变化的“蛛丝马迹”。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1)雌激素缺乏:绝经前期(<45岁);长期继发性闭经(>1年);原发性性功能减退;(2)糖皮质激素治疗(>7.5mg/d持续1年及以上);(3)有孕期髋部骨折家族史;(4)体重指数过低(<19kg/m2);(5)功能紊乱引起的骨质疏松:神经性厌食症;吸收不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 综合征;移植手术后;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卧床。
根据2008年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OF)的指南,以下人群必须检测骨密度:(1)所有65岁以上妇女(不论有无危险因素);(2) 年轻的绝经后妇女,有一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3) 骨折后的绝经妇女(以确诊有无骨质疏松症,并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
维持骨骼健康,应该怎么办?
年龄增长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不均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我国骨质疏松的防控形势还将日益严峻。
锻炼对骨骼健康很重要,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慢跑、快走、太极、广场舞等,不少于20分钟的连续运动最有效,建议每周运动频率不少于2次,当然,运动量尤其是力量训练也很重要,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活动的量;另外,平时在生活中建议大家注意站姿和坐姿,站立时,抬头挺胸,有助于保持背部力量和脊柱合理承重,坐下时,建议坐在硬板凳上,腰部有支持,保持腰椎的生理弯曲,还要建议老年人别提重物,莫弯腰,如果需要从地上捡东西,建议蹲下去,把东西捡起来。
健康饮食,确保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钙(包括膳食中的钙)摄入量在800-1000mg左右,含钙食物包括海产类、豆制品类、乳品类、蔬菜类、坚果类以及其他添加钙食品,不宜偏食某一类补钙食物,一旦发现骨质疏松,或者正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请医生帮助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另外,要均衡补充蛋白质,蛋白质过少,营养不充分,肌肉量不足,四肢肌肉萎缩,肌力和平衡能力下降,非常容易跌倒,更加容易骨折,我们业内的劝告:存钱不如存肌肉;戒烟,限量饮酒,因为吸烟会导致骨质疏松加速,酒精会干扰身体吸收钙的能力,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如果真正出现了骨质疏松症,除了在健康生活方式等一般性的干预基础上,也需要根据临床的情况,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且预防重于治疗,关注骨骼健康,了解骨质疏松,尽早开始预防,可有效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作者简介
何小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技科副主任医师,国际骨测量协会(ISCD)培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