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致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h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犬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后能否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且分化成为心肌样细胞,有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风险,能否纠正缝隙连接排列紊乱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方法

结扎16只杂种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BM-MNC,CM-DiI标记BM-MNC。将犬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 h经冠状动脉内分别移植BM-MNC(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后6周,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M-DiI示踪的细胞是否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于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诱发心室颤动,测定心脏不同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Cx43的表达。

结果

细胞移植治疗6周后,移植组犬心肌组织均可见到CM-DiI标记的红色细胞;移植组的心肌Cx43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呈现绿色荧光;与CM-DiI标记的红色荧光供体细胞进行叠加,可见Cx43染色双阳性的细胞,呈现黄色荧光。在梗死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犬各有2只诱发出心室颤动。在梗死周边区,各组均未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梗死6周,移植组与对照组的梗死区[(85.0±9.3) ms比(90.0±7.1)ms, P>0.05]、梗死周边区[(87.8±9.4)ms比(90.0±7.1)ms,P>0.05]和正常区[(85.0±12.0) ms比(88.3±9.4) ms, P>0.05]的心肌有效不应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和对照组正常心肌区的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543.7±446.0比3 431.7±421.5,P>0.05);移植组梗死边缘区Cx43表达高于对照组(2 312.5±412.0比1 356.2±332.7,P<0.05),但仍低于正常区相应部位(2 312.5±412.0比3 543.7±446.0,P<0.05);移植组和对照组在梗死中心区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7.0±98.7比311.3±78.7,P>0.05)。

结论

CM-DiI示踪的细胞能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且表达Cx43。心肌梗死急性期行BM-MNC移植后,在梗死周边区未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有效不应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Cx43的表达在梗死边缘区较对照组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条件下沉默Rab11基因对子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缺氧Rab11干扰组(缺氧状态下转染siRNA )、缺氧阴性干扰组(缺氧条件下转染空白无干扰意义的siRNA )、缺氧空白组(缺氧条件下培养)、常氧空白组(常氧条件下培养)。蛋白印迹法检测4组SiHa细胞中Ras相关蛋白11 (Rab11)、整合素α5、整合素β3、磷
目的探讨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重编码调控因子(Linc-ROR)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4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同期19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正常输卵管伞端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其Linc-R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后合成网片或吊带相关疼痛的处理方法和治疗结局。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1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因盆底重建术后合成网片或吊带相关疼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一般临床特点、盆底重建术后网片或吊带的相关并发症、再次手术方式及治疗结局。结果(1)一般临床特点:1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岁(43~74岁);中位阴道分娩次数为2次(1~ 5次);盆底
期刊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术前注射GnRH-a 2~ 3个周期后再行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穿透宫腔的比例、手术时长、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及引流液总量、手术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