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母亲,两个儿子,37双磨破的鞋,到过全国1000多个城镇。他们从家乡黑龙江省兰西县出发,前后两次载着老母游览全国。今年3月初,哥俩定好,他们要徒步拉着车到四川德阳市,将“感恩号”无偿捐献给当地的“中国德孝城”向游人展示,继续教育世人。
年届六旬的王凯和王锐兄弟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兰西县。哥哥王锐在家乡承包了一小片土地,终日辛勤劳作,也只勉强过着吃饱穿暖的日子,而弟弟王锐则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每个月拿着千余元的退休工资,也勉强够生活。
旅行,对于这两个可以算得上是老人的兄弟来说,是个奢侈的词。但想到父亲生前曾要求带母亲出去走走的要求,兄弟俩决定想出一切办法来圆老人的梦。
于是,兄弟俩自制了一辆木制板车,并命名为“感恩号”。板车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车内有3层,最上层放着一些行李和必备药品;中间一层近半米宽的木板算是“上铺”,身材相对矮小的弟弟王锐就睡这儿;下层是母亲和大哥王凯的“床铺”,保证了母子三人可以同时休息。车底下,还有一层薄薄的木板隔层,放着一家人的换洗衣服,备用的解放鞋。而考虑到路途中晚上天气会变冷,兄弟俩还在车内安装了“保温板”。
从2007年3月开始,他们先后两次拉着“感恩号”带老妈从家乡出发,游遍全国。在“感恩号”上,有一本磨得卷了边的中国地图册,一路上,兄弟俩就是按照地图册的指示拉车行走。兄弟俩拉车平均每天能走70里,最快时每天能走130里,路最难走时,每天只能前行20里。
旅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大的难题就是每天晚上的住宿。虽然三轮车的设计是有晚上睡觉的地方的,但母亲年事已高,长久睡在车上并不是个万全之策,为了母亲安全,他们更多时候必须在天黑以前找到一户人家,好有个“依靠”。除了夜晚住宿的问题,巨大的体力消耗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随着经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王家兄弟的故事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愈来愈出名,人们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
一次又一次,在两兄弟艰辛的旅途中,总会有不认识的好心人来领路、送水……长途跋涉中,他们遇到很多热心人。一些人要捐钱,被兄弟俩婉言拒绝。途经河南时,一老板要送一辆汽车,也被他们谢绝。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有商家要求在“感恩号”上打广告,同样被兄弟俩婉拒。
“我们一是不做广告,二是不接受企业赞助,也不为名和利。‘感恩号’只传递孝道。”王凯说。
“尽孝不需要非得钱多,不要说因为没钱就不尽孝了,只要我们有一颗真正的孝心,我们一定能尽到孝道,尽孝不要挂在嘴上,更要去用心。”兄弟俩如是说。
年届六旬的王凯和王锐兄弟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兰西县。哥哥王锐在家乡承包了一小片土地,终日辛勤劳作,也只勉强过着吃饱穿暖的日子,而弟弟王锐则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每个月拿着千余元的退休工资,也勉强够生活。
旅行,对于这两个可以算得上是老人的兄弟来说,是个奢侈的词。但想到父亲生前曾要求带母亲出去走走的要求,兄弟俩决定想出一切办法来圆老人的梦。
于是,兄弟俩自制了一辆木制板车,并命名为“感恩号”。板车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车内有3层,最上层放着一些行李和必备药品;中间一层近半米宽的木板算是“上铺”,身材相对矮小的弟弟王锐就睡这儿;下层是母亲和大哥王凯的“床铺”,保证了母子三人可以同时休息。车底下,还有一层薄薄的木板隔层,放着一家人的换洗衣服,备用的解放鞋。而考虑到路途中晚上天气会变冷,兄弟俩还在车内安装了“保温板”。
从2007年3月开始,他们先后两次拉着“感恩号”带老妈从家乡出发,游遍全国。在“感恩号”上,有一本磨得卷了边的中国地图册,一路上,兄弟俩就是按照地图册的指示拉车行走。兄弟俩拉车平均每天能走70里,最快时每天能走130里,路最难走时,每天只能前行20里。
旅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大的难题就是每天晚上的住宿。虽然三轮车的设计是有晚上睡觉的地方的,但母亲年事已高,长久睡在车上并不是个万全之策,为了母亲安全,他们更多时候必须在天黑以前找到一户人家,好有个“依靠”。除了夜晚住宿的问题,巨大的体力消耗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随着经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王家兄弟的故事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愈来愈出名,人们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
一次又一次,在两兄弟艰辛的旅途中,总会有不认识的好心人来领路、送水……长途跋涉中,他们遇到很多热心人。一些人要捐钱,被兄弟俩婉言拒绝。途经河南时,一老板要送一辆汽车,也被他们谢绝。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有商家要求在“感恩号”上打广告,同样被兄弟俩婉拒。
“我们一是不做广告,二是不接受企业赞助,也不为名和利。‘感恩号’只传递孝道。”王凯说。
“尽孝不需要非得钱多,不要说因为没钱就不尽孝了,只要我们有一颗真正的孝心,我们一定能尽到孝道,尽孝不要挂在嘴上,更要去用心。”兄弟俩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