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如今,大学生却面临着感恩教育相对匮乏,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的形式,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应该加强感恩教育,更是我们辅导员刻不容缓的责任,是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感恩教育;传统美德;基本道德;高校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34-01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是对周围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激和尊敬。加强高校的感恩教育能加深大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责任意识,健全人格,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是高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源远流长的一种精神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基点,它是一种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感恩教育能加深大学生对社会、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一种归属感,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加强大学生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途径,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分析
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功利观念的盛行,在大学生整体素质修养较高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以为自我为中心,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真空”。这种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主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我们最多关怀的就是我们的第一人老师——“父母”,对父母的养育,我们本应心存无尽的感恩与报答之情,而现在,一些大学生却把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甚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二)大学生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尊师重道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同时也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然而现在,大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越发淡薄,见了老师不打招呼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我们成才路上的引路人,缺乏起码的尊师意识,也意味着缺乏感恩之心。(三)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识。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
三、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目前,作为大学生道德教导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导显得十分单薄,尚需大力加强。(一)家庭教导偏失。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更加富裕,大多数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他们供给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气氛,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绪,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举动”。同时,而也正是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力领域,尤其是缺乏对子女感恩意识的造就和教导,最基础的感恩教育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二)学校教导不足。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寻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一些高校过于重视教导的功利性,而疏忽了教导的育人功效,感恩教导很难本质性地进人中学教导教学域。高级教导必须以学生的“育人”为出发点,先育人后成才“,努力造就“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三)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长,社会风气的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精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谢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才会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淡,我们对年轻一代的教导才会更加有效。
四、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
当今,面对感恩教育缺失的状况,高校教育者必须加强感恩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 。“感恩”一直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对社会的“责”,对朋友的“义”,都是感恩在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表现。古语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高校更应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不断加强感恩教育力度,让大学生在感恩文化的熏陶中一步步成长成才,为高校的感恩教育打好基调,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高校应把感恩教育应纳入“两课”教学体系、应纳入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并建立感恩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同时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同时,高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建立纽带,以便更好的发挥作用。(三)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为 。目前,感恩意识教育中的一大障碍就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负面现象。这会大学生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负面心态。这就表明,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引导大学生应心怀仁爱,关爱社会,要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在批判负面现象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能力,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为的必然路径。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肯定是感有新生,表现于外。感恩教育实际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我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和灌输,需要营造一个相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关键词:感恩教育;传统美德;基本道德;高校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34-01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是对周围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激和尊敬。加强高校的感恩教育能加深大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责任意识,健全人格,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是高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源远流长的一种精神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基点,它是一种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感恩教育能加深大学生对社会、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一种归属感,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加强大学生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途径,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分析
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功利观念的盛行,在大学生整体素质修养较高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以为自我为中心,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真空”。这种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主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我们最多关怀的就是我们的第一人老师——“父母”,对父母的养育,我们本应心存无尽的感恩与报答之情,而现在,一些大学生却把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甚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二)大学生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尊师重道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同时也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然而现在,大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越发淡薄,见了老师不打招呼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我们成才路上的引路人,缺乏起码的尊师意识,也意味着缺乏感恩之心。(三)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识。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
三、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目前,作为大学生道德教导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导显得十分单薄,尚需大力加强。(一)家庭教导偏失。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更加富裕,大多数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他们供给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气氛,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绪,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举动”。同时,而也正是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力领域,尤其是缺乏对子女感恩意识的造就和教导,最基础的感恩教育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二)学校教导不足。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寻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一些高校过于重视教导的功利性,而疏忽了教导的育人功效,感恩教导很难本质性地进人中学教导教学域。高级教导必须以学生的“育人”为出发点,先育人后成才“,努力造就“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三)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长,社会风气的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精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谢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才会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淡,我们对年轻一代的教导才会更加有效。
四、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
当今,面对感恩教育缺失的状况,高校教育者必须加强感恩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 。“感恩”一直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对社会的“责”,对朋友的“义”,都是感恩在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表现。古语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高校更应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不断加强感恩教育力度,让大学生在感恩文化的熏陶中一步步成长成才,为高校的感恩教育打好基调,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高校应把感恩教育应纳入“两课”教学体系、应纳入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并建立感恩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同时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同时,高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建立纽带,以便更好的发挥作用。(三)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为 。目前,感恩意识教育中的一大障碍就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负面现象。这会大学生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负面心态。这就表明,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引导大学生应心怀仁爱,关爱社会,要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在批判负面现象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能力,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为的必然路径。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肯定是感有新生,表现于外。感恩教育实际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我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和灌输,需要营造一个相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