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49-01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难为学生,又困扰老师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教得好,学生不知道怎样学才能记得住。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力,教学效果又不理想。
镜头一:七年级刚入门的学生在进行汉译英练习时,常出现以下错误。
(1)The girl in a red hat.(这个女孩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
(2)Lucy and Mary at school now.(露西和玛莉现在在学校。)
(3)Jim is likes bread very much.(吉姆很喜欢面包。)
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初学英语的学生受到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简单地把相关词汇串联起来,忽视了英语语言自身的规律(谓语动词的作用)。因此,我在帮助学生矫正的同时,尝试着用一个恰当的比方来确立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操作如下:
(1)问题导入:一个人若没有脊梁,能站立起来吗?(学生毫不犹豫地立即予以否定。)
(2)切入比方: 谓语动词就相当句子的“脊梁”。任何一个句子如果没有它,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脊梁无法站立一样,句子无法成立而成不了句子。
这个与人的身体联系起来的比方简单易懂,学生很快能领悟到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不可缺的地位,立即给上述错句(1)(2)添上了be 动词。分别更正为:
The girl is in a red hat.
Lucy and Mary are at school now.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一个人只有一根脊梁。同样,英语句子也不能同时有系动词be 和实义动词两根“脊梁”,否则就会出现畸形人似的畸形句。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学生马上意识到了Jimislikesbreadverymuch 中的is是多余的,必须去掉。
教学效果:学生牢牢记住了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脊梁”作用,在造句、翻译等练习中杜绝了漏写谓语动词现象及系动词和实义动词连用的现象。
镜头二:学生对系动词的概念和用法认识模糊。不少学生认为be 是系动词,系动词就是be ,其他动词则都为实义动词。导致出现下列句子:
(1)Mr White feels very happily.
(2)Wei Hua doesn’t like keep busily.
(3)Jim seemed to be worried half an hour ago.
为了扭转学生脑海中对系动词的片面认识,我再次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1)陈述导入:同学们一直认为系动词就只有一个be,事实并不如此。
(2)切入比方:系动词其实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里成员不少,而be是他们中的老大,它引领着一大群小弟小妹们。不信,我们去它家看一下。
(3)成员展示:be look taste sound smell feel,get turn become grow go,keep seem stay fall...
一个个系动词的逐个展示仿佛让学生置身于正在参观系动词大家庭的活动中,学生自觉地把lookbecome keep 等词纳入系动词的知识系统,(当然,其也有实义动词的一面)并把他们和be动词的用法联系了起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教学效果:学生明确了系动词的概念, 增强他们对系动词的敏感度,加深了学生对系动词+形容词构成系表结构的认识。
镜头三:在学习和巩固动词不定、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名词时,不少学生总是忘记对这些非谓语动词进行适当的变化而仍使用动词原形形式,出现了与下面类似的误句:
(1)He asked me close the window.
(2)Do morning exercis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3)My job is feed the animals.
(4)The policeman ran into the room save the baby.
出现下列误句的原因,我想是由于许多学生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了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上,忽视了非谓语动词的自身特点,甚至把非谓语动词当作谓语动词来对待。我在这个问题上也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解决。
(1)背景导入:动词是所有词类中最活跃的一个成员,它可以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既除了作大家熟悉的谓语外,还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补,定语,状语等。
(2)切入比方:句子的谓语好比是动词的“老家”,是它的“根据地”。而动词又是一个爱走亲访友的人,经常去主语,表语,宾语,宾补,定语,状语家作客,按我们中国的传统习惯,去走亲访友作客可不能两手空空啊,英语句子的动词也象我们中国人一样,不但在家里守规矩,出门作客也注意礼貌,只要离家,它总是不忘带上礼物(既在动词前加to,或在词尾加ing或加ed等)。至于学生提出如see sb.do sth.Make sb do sth等句子中的do没变化时,我向学生解释说他们不是没带礼物,而是礼物太贵重藏在了身上让人看不见而已。即圆了上述说法,又使学生认识到了see,make,hear等动词的特殊性。
这种赋予动词人性特征的比方对着学生娓娓道来,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接受起来快,脑海中烙下的印记深。
教学效果:学生明确了总体上动词存在两种形式,即谓语动词形式和非谓语动词形式,谓语动词形式主要朝学生平常识记的各种时态和语态方向考虑,非谓语动词形式则朝动词不定式,动词ing形式和动词的过去分词方向考虑。
以上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所使用的几个打比方的教学实例。当然,这种方法运用之处还很多,这里无需要一一举例了。总之,打比方是教师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似点,通过学生认知迁移,从简单具体的已知事物规律中悟出相对繁杂抽象的未知事物的规律,在很打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失为英语教学中可供借助解难的好帮手。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难为学生,又困扰老师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教得好,学生不知道怎样学才能记得住。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力,教学效果又不理想。
镜头一:七年级刚入门的学生在进行汉译英练习时,常出现以下错误。
(1)The girl in a red hat.(这个女孩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
(2)Lucy and Mary at school now.(露西和玛莉现在在学校。)
(3)Jim is likes bread very much.(吉姆很喜欢面包。)
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初学英语的学生受到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简单地把相关词汇串联起来,忽视了英语语言自身的规律(谓语动词的作用)。因此,我在帮助学生矫正的同时,尝试着用一个恰当的比方来确立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操作如下:
(1)问题导入:一个人若没有脊梁,能站立起来吗?(学生毫不犹豫地立即予以否定。)
(2)切入比方: 谓语动词就相当句子的“脊梁”。任何一个句子如果没有它,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脊梁无法站立一样,句子无法成立而成不了句子。
这个与人的身体联系起来的比方简单易懂,学生很快能领悟到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不可缺的地位,立即给上述错句(1)(2)添上了be 动词。分别更正为:
The girl is in a red hat.
Lucy and Mary are at school now.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一个人只有一根脊梁。同样,英语句子也不能同时有系动词be 和实义动词两根“脊梁”,否则就会出现畸形人似的畸形句。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学生马上意识到了Jimislikesbreadverymuch 中的is是多余的,必须去掉。
教学效果:学生牢牢记住了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脊梁”作用,在造句、翻译等练习中杜绝了漏写谓语动词现象及系动词和实义动词连用的现象。
镜头二:学生对系动词的概念和用法认识模糊。不少学生认为be 是系动词,系动词就是be ,其他动词则都为实义动词。导致出现下列句子:
(1)Mr White feels very happily.
(2)Wei Hua doesn’t like keep busily.
(3)Jim seemed to be worried half an hour ago.
为了扭转学生脑海中对系动词的片面认识,我再次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1)陈述导入:同学们一直认为系动词就只有一个be,事实并不如此。
(2)切入比方:系动词其实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里成员不少,而be是他们中的老大,它引领着一大群小弟小妹们。不信,我们去它家看一下。
(3)成员展示:be look taste sound smell feel,get turn become grow go,keep seem stay fall...
一个个系动词的逐个展示仿佛让学生置身于正在参观系动词大家庭的活动中,学生自觉地把lookbecome keep 等词纳入系动词的知识系统,(当然,其也有实义动词的一面)并把他们和be动词的用法联系了起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教学效果:学生明确了系动词的概念, 增强他们对系动词的敏感度,加深了学生对系动词+形容词构成系表结构的认识。
镜头三:在学习和巩固动词不定、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名词时,不少学生总是忘记对这些非谓语动词进行适当的变化而仍使用动词原形形式,出现了与下面类似的误句:
(1)He asked me close the window.
(2)Do morning exercis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3)My job is feed the animals.
(4)The policeman ran into the room save the baby.
出现下列误句的原因,我想是由于许多学生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了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上,忽视了非谓语动词的自身特点,甚至把非谓语动词当作谓语动词来对待。我在这个问题上也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解决。
(1)背景导入:动词是所有词类中最活跃的一个成员,它可以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既除了作大家熟悉的谓语外,还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补,定语,状语等。
(2)切入比方:句子的谓语好比是动词的“老家”,是它的“根据地”。而动词又是一个爱走亲访友的人,经常去主语,表语,宾语,宾补,定语,状语家作客,按我们中国的传统习惯,去走亲访友作客可不能两手空空啊,英语句子的动词也象我们中国人一样,不但在家里守规矩,出门作客也注意礼貌,只要离家,它总是不忘带上礼物(既在动词前加to,或在词尾加ing或加ed等)。至于学生提出如see sb.do sth.Make sb do sth等句子中的do没变化时,我向学生解释说他们不是没带礼物,而是礼物太贵重藏在了身上让人看不见而已。即圆了上述说法,又使学生认识到了see,make,hear等动词的特殊性。
这种赋予动词人性特征的比方对着学生娓娓道来,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接受起来快,脑海中烙下的印记深。
教学效果:学生明确了总体上动词存在两种形式,即谓语动词形式和非谓语动词形式,谓语动词形式主要朝学生平常识记的各种时态和语态方向考虑,非谓语动词形式则朝动词不定式,动词ing形式和动词的过去分词方向考虑。
以上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所使用的几个打比方的教学实例。当然,这种方法运用之处还很多,这里无需要一一举例了。总之,打比方是教师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似点,通过学生认知迁移,从简单具体的已知事物规律中悟出相对繁杂抽象的未知事物的规律,在很打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失为英语教学中可供借助解难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