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密闭挥发性麻醉药注入剂量的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80例成年病人用循环密闭环路内注入挥发性麻醉药维持麻醉,用CAPNOMAC气体分析仪连续监测呼吸道内吸入及呼气末浓度。分四组观察:按呼吸末浓度维持异氟醚1%及安氟醚1%、1.5%、2%。根据时间平方根计量原则计算每组间隔注药量,并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除一分钟内注药量较大外,在开始半小时间隔注药量少于半小时后间隔注药量。注药量与浓度成正比,在一定浓度下也与平均动脉压成正比。开始半小时间隔量减少可能与平均动脉压下降,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其他文献
库血经微型氧合袋氧合后使静脉血转换成动脉血,再经静脉或动脉输给病人,临床上获得满意疗效。作者用电镜进一步观察了库血氧合前后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并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氧合血比氧合前的库血红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双凹盘形红细胞显著增多、SOD含量升高,后者与红细胞形态改善呈正相关。作者认为,这种改变为氧合血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报道了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期脑电图(EEG)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选择病人18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异丙酚静注后EEG呈轻度抑制改变,而血流动力学除心率外,其它参数均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后恢复至原来水平。结果表明异丙酚全麻诱导期脑电效应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一致,临床应用时不能单独以EEG或血流动力学改变来判断其麻醉深度和效果。
期刊
选42例择期颅脑手术病员,术中输入不同配方液体,对血糖、血浆渗透浓度及电解质变化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4小时内的颅脑手术不需输注葡萄糖液,只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便可保持血糖正常;4小时以上手术,应考虑输注5%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氏液(含胰岛素1u/6g糖),既能维持血糖接近生理水平,也能进免血浆渗透浓度下降增加脑水肿的危险。
甘露醇应用后对血流动学的影响是广大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本实验以输入等容积平衡液作对照,观察甘露醇静脉快速输入后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发现甘露醇输入短时间内血容量、CVP、PCWP均明显增加,尤其是SV、CO的增加更为显著,SVR、PVR则明显下降,MAP、HR基本保持稳定。随时间延长,各变化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实验后期呈低血容量血流动力学改变。说明甘露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存在两个不同的阶段。
期刊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以MCPKP软件和非室模型方法研究了硬膜外阻滞时利多卡因的生物利用度及肾上腺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利多卡因进入硬膜外腔后吸收完全,其F值等于1。肾上腺素对其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对于硬膜外腔内利多卡因的生物利用速率,肾上腺素也无明显作用,也不影响其吸收开始的时间。然而,利多卡因自硬膜外腔吸收入血是一较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以tiag和ka来阐明,值得进一步探讨。本
根据长骨干骨折发生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复制出犬脂肪型RDS模型。12只犬随机分成2组,观察到致伤犬呼吸窘迫,PaO2进行性下降,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出血,多核粒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纤维蛋白沉积,肺毛细血管脂肪栓塞。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白细胞明显下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血球压积显著升高,凝血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实验证实肺脂肪栓塞在介导犬RDS中起重要作用,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通过扣押、激活多核粒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