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为兴趣是推动孩子探索知识、积极接触并认识世界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 教师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能够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智能.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比较枯燥无味,因此,要想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作为教师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 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其形、声、光、色并茂,不光易于学生的接受,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而且能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课时,课堂上只需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还配有天真的童音. “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这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就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二、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情绪往往不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游戏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唤起学习的兴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
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要求认识“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并要学会运用.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如果空洞地去讲解,学生势必会晕晕乎乎,一头雾水,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 为此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白球、10个黄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白球10次、黄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白球、黄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 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 这样,学生对“一定”有了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之间的区别. 好的数学游戏,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天性,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认识到游戏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穿插一些活泼而“开窍”的游戏,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激发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创设了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自愿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付钱和找钱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在分组讨论“去邮局寄信”的活动中(有8张1角、2张5角、4张2角),请同学们去寄一封到本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么付8角钱?学生都激烈地讨论起来,竟然想出了十几种付钱方法. 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了生活当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动,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少不了动手操作. 通过操作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利于学生接受. 学生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后,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拿出一些玩具、学具、水果让学生分一分. 学生们看到这些东西时,兴趣马上来了,争着上台来演示. 台上的学生在分类,下面的学生都专注地观察,还不时地说出他们的想法,帮助台上的学生一起完成分类. 很快,台上的学生就把这些东西分成三堆:吃的、玩的、学习用的各一堆,其他的学生都很赞同. 这时,我说:“还有不同分法吗?”又一名学生主动上台把这些实物按颜色分成红色、黄色、蓝色各一堆,其他学生都自发地鼓起了掌. 这时我又接着问:“还有别的分法吗?”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了,有按形状分的、有按表面是平的和不平的分的. 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心情放松,思维活跃.
五、利用激励性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 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要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要注意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话、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张贴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 激励性评价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同时我认为恰当的评语,不仅能为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如学生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 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產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获得发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低年级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克服困难,突破难关,树立自信,找到乐趣,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能够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智能.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比较枯燥无味,因此,要想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作为教师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 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其形、声、光、色并茂,不光易于学生的接受,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而且能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课时,课堂上只需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还配有天真的童音. “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这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就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二、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情绪往往不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游戏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唤起学习的兴趣,使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
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要求认识“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并要学会运用.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如果空洞地去讲解,学生势必会晕晕乎乎,一头雾水,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 为此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白球、10个黄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白球10次、黄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白球、黄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 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 这样,学生对“一定”有了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之间的区别. 好的数学游戏,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天性,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认识到游戏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穿插一些活泼而“开窍”的游戏,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激发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创设了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自愿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付钱和找钱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在分组讨论“去邮局寄信”的活动中(有8张1角、2张5角、4张2角),请同学们去寄一封到本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么付8角钱?学生都激烈地讨论起来,竟然想出了十几种付钱方法. 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了生活当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动,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少不了动手操作. 通过操作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利于学生接受. 学生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后,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拿出一些玩具、学具、水果让学生分一分. 学生们看到这些东西时,兴趣马上来了,争着上台来演示. 台上的学生在分类,下面的学生都专注地观察,还不时地说出他们的想法,帮助台上的学生一起完成分类. 很快,台上的学生就把这些东西分成三堆:吃的、玩的、学习用的各一堆,其他的学生都很赞同. 这时,我说:“还有不同分法吗?”又一名学生主动上台把这些实物按颜色分成红色、黄色、蓝色各一堆,其他学生都自发地鼓起了掌. 这时我又接着问:“还有别的分法吗?”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了,有按形状分的、有按表面是平的和不平的分的. 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心情放松,思维活跃.
五、利用激励性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 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要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要注意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话、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张贴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 激励性评价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同时我认为恰当的评语,不仅能为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如学生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 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產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获得发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低年级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克服困难,突破难关,树立自信,找到乐趣,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