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生源的锐减和小班化教学的推广,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以往我们只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它像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在生物课上这些能力又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
2.要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应付现象,势必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如:我们有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有不认真而导致失败的,我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失败原因,是因为缺乏科学严谨态度,然后要求他们重做实验,让这些同学用认真取代马虎。当他们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获得了自我肯定和强化。
3.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先整体观察,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当然,在有的实验中我们还会使用多种方法交替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在生物课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生物学习,积极踊跃地去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2.课堂教学中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实践是创新的摇篮。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即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但由于现在的家庭条件较优越及家长的包办代替,扼杀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阻碍了探索事物的强烈兴趣。
1.增强信心,刺激动手操作的欲望。要增强学生的动手信心,如课前和学生交流准备的情况;课中增加师生互动机会;课后让学生谈出动手后的感受,其次是在操作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最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2.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培养初中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养殖种植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是生物科技工作的基本技能。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也是良好素质的组成之一。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
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1.确定合作目标,组建合作小组。有些问题的本身没有进行小组合作的价值,所以我们要选好课题确定目标。合作目标确定后再组建小组,当然组建合作小组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2人合作的小组合作,也有4~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建过程中尽量使小组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小组成员彼此认可,相互信任、接纳和支持。
2.创设合作氛围,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情景。在教师作好表率作用,师生交流中应一视同仁的条件下创设好氛围,同时还要抓住最佳进入合作学习的时机。其实最佳时机就是学生最想与人交流、最需要向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如:《遗传和变异现象》中“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如果没有镜子学生自己是无法观察到相关的性状表现的,这时候老师布置同桌两人一小组完成活动,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学生就很乐意一对一的相互观察、交流、向对方汇报结果,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生发展。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
2.要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应付现象,势必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如:我们有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有不认真而导致失败的,我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失败原因,是因为缺乏科学严谨态度,然后要求他们重做实验,让这些同学用认真取代马虎。当他们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获得了自我肯定和强化。
3.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先整体观察,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当然,在有的实验中我们还会使用多种方法交替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在生物课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生物学习,积极踊跃地去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2.课堂教学中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实践是创新的摇篮。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即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但由于现在的家庭条件较优越及家长的包办代替,扼杀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阻碍了探索事物的强烈兴趣。
1.增强信心,刺激动手操作的欲望。要增强学生的动手信心,如课前和学生交流准备的情况;课中增加师生互动机会;课后让学生谈出动手后的感受,其次是在操作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最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2.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培养初中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养殖种植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是生物科技工作的基本技能。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也是良好素质的组成之一。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
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1.确定合作目标,组建合作小组。有些问题的本身没有进行小组合作的价值,所以我们要选好课题确定目标。合作目标确定后再组建小组,当然组建合作小组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2人合作的小组合作,也有4~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建过程中尽量使小组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小组成员彼此认可,相互信任、接纳和支持。
2.创设合作氛围,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情景。在教师作好表率作用,师生交流中应一视同仁的条件下创设好氛围,同时还要抓住最佳进入合作学习的时机。其实最佳时机就是学生最想与人交流、最需要向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如:《遗传和变异现象》中“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如果没有镜子学生自己是无法观察到相关的性状表现的,这时候老师布置同桌两人一小组完成活动,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学生就很乐意一对一的相互观察、交流、向对方汇报结果,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生发展。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挖掘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