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为正常,大于11.1毫摩尔/升为糖尿病,二者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果糖尿病病程较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会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餐后血糖跟大血管病变有关系,餐后血糖带来的是餐后血糖的波动。餐后血糖不会持续多长时间的,因为进餐以后很高,随后很快又恢复正常,大概是四五个小时,其实这四五个小时就是隐藏着血糖升高到降低的过程。血糖一高一低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是最大的,持续性的血糖升高反而影响不大。所以餐后血糖的控制其实就是控制血糖波动的问题。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减少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
控制餐后高血糖,在饮食上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粗杂粮、高纤维蔬菜等),少食多餐;药物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分解糖类的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也很好;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选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于三餐前即刻注射。
餐后血糖跟大血管病变有关系,餐后血糖带来的是餐后血糖的波动。餐后血糖不会持续多长时间的,因为进餐以后很高,随后很快又恢复正常,大概是四五个小时,其实这四五个小时就是隐藏着血糖升高到降低的过程。血糖一高一低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是最大的,持续性的血糖升高反而影响不大。所以餐后血糖的控制其实就是控制血糖波动的问题。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减少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
控制餐后高血糖,在饮食上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粗杂粮、高纤维蔬菜等),少食多餐;药物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分解糖类的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也很好;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选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于三餐前即刻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