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杠杆的成因及治理”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KiAile_Grizzly: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去杠杆定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在2016年的五大经济政策任务中,去杠杆位列首位。不过迄今为止,去杠杆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高杠杆陷阱:因为很难接受短期调整的成本,不但宏观层面去杠杆的可能性很低,微观层面的资产重组也很难推进,金融体系转型更是无法一步到位。
  我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这个问题形成了三点粗浅的看法。第一,判断杠杆率高低需要考虑金融结构和偿付能力等因素。看国际比较,中国的M2/GDP比非常高,非金融部门债务/GDP比稍偏高,但债务集中的制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下降。第二,并非所有杠杆都是坏的,当然高杠杆的问题不仅包括违约风险,还包括负外部性。近年来,国企加杠杆、民企去杠杆,而且民企的杠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利息备付率都要高于国企,民企的杠杆应该是好的杠杆。第三,短期内不宜在宏观层面过度强调去杠杆,但应该在结构层面多花功夫。应多发展股权融资,通过强化市场纪律让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同时以政府、居民和民企加杠杆配合国企去杠杆。
其他文献
中国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11月12-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年鉴社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办。此次峰会以“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探讨如何着眼于农业科技和体制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国
期刊
事实上,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即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欧洲国家的认可,中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仍然会相当惊人  2016年5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呼吁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欧洲议会共有751名议员,其中,有546名欧洲议员对中国自动获得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投了反对票,仅有28名欧洲议员给中国投了支持票,还有77名欧洲议员投了弃权票。在投票者中,
期刊
市场竞争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必由之路,市场波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表现,金融改革决不能因此半途而废  1997年底,韩国金融危机爆发,此时距韩国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还不到一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创造了“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变得如此不堪一击?笔者认为,韩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钉住制度、外债依赖以及由此引发的韩元危机;根本原因是政府对企业和银行的过度干预,以及金融改革的半途而废。  政府干预下的企业
期刊
目前,中国居民收入以 “一高”、“四大”为明显特征。为此,社会事业改革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关于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部署,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阶段,需要不断改善民生,健全对全体公民收入、社保、财产、基本公共服务等权益保障方面的制度。四月初,《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如何促进社会事业、公共事业方
期刊
中国近期的资本外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收缩和中国企业偿付外币债务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流动性指标(GLIs)的测算,2015年下半年国际资金流动性有所收紧。国际银行信贷规模在2015年三季度出现了同比下降;国际债券存量虽然在2015年有所增长,但增速低于前几年。  美国以外的非银行部门美元信贷余额在2015年9月为9.8万亿美元,与6月份的数据基本持平。其
期刊
2016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不确定因素增加,前景并不乐观。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内外需求的疲弱及债务负担的不断累积,恐将使部分国家的主权风险进一步恶化  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复苏进程再添波澜。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严重冲击资源出口国家,全球贸易额大幅萎缩;美联储加息扰动全球资本市场,全球性通缩抬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大幅外流;全球债务负担不减,低利率与高债务叠加,债
期刊
从中期来看,去产能会持续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则可能帮助中国从长期解决这一问题  产能过剩的原因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包括:投资过度、需求不足、技术进步、外部冲击(如金融危机)等等。2013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也总结了产能过剩的原因,如盲目投资、产业集中度低、要素价格扭曲、地方依靠投资的政策。本文将重点关注中国产能过剩的三大主要原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企业投资激励的
期刊
“宏观调控”,无论就一个单纯的专业术语还是具体的政策施行而言,于今都近乎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说起来顺嘴,用起来也非常顺手。但是,许多看似很熟练地操控宏观调控的人,真的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宏观调控”吗?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当然是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当然也是宏观调控。但是,为了房地产去库存,某地曾出台的那个大学生买房可以零首付的政策,算是宏观调控吗?  作为一种分析、认识、把控宏观经济态势的思路
期刊
@ 嗨fantasticgirl:供给侧政策与需求侧政策,我不认为存在谁胜出的问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其实大多数需求侧的政策主要是宏观政策、短期政策,更多注重平衡经济。而供给侧改革,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更长期性的政策。  在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时候,讨论供给侧的政策是没有意义的,那时需要的就是反周期、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但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
期刊
大西洋两岸的投票模式似乎都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的投票方式与他们的长辈明显不同。一条巨大的鸿沟似乎已经出现,与其说是基于收入、教育或性别,不如说是基于投票者的世代。  这种分歧的产生有充分的理由作为支撑。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生活,正如他们现在所过的,是不同的。他们的过去不同,他们的愿景也不同。  例如,在一些人出生之前或有些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冷战就已结束。“社会主义”这类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已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