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策展在艺术品公共利用中应运而生,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展品本身的自明性,策展对展品的阐释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展品自明性弱,同时肩负传播与教育使命的博物馆来说,阐释是策展工作的核心内容,由此造成了两者在策展工作内涵及组织体制上的重大区别.一些重视美术教育的策展人采用高度阐释的方式造成了美术馆的博物馆化,为艺术品欣赏增添了历史文化理解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有众多的因素,包括博物馆收藏理念的滞后、展览建设团队缺乏阐释能力,以及观众的历史惯性和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一些博物馆满足于展览的审美品质而放弃了阐释与
【机 构】
:
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 浙江杭州 310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展在艺术品公共利用中应运而生,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展品本身的自明性,策展对展品的阐释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展品自明性弱,同时肩负传播与教育使命的博物馆来说,阐释是策展工作的核心内容,由此造成了两者在策展工作内涵及组织体制上的重大区别.一些重视美术教育的策展人采用高度阐释的方式造成了美术馆的博物馆化,为艺术品欣赏增添了历史文化理解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有众多的因素,包括博物馆收藏理念的滞后、展览建设团队缺乏阐释能力,以及观众的历史惯性和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一些博物馆满足于展览的审美品质而放弃了阐释与传播的责任,导致了博物馆的美术馆化,削弱了其文化遗产价值解读的功能.
其他文献
价值多元化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重要的特征之一.当前书画装裱修复从业者对技艺价值认知程度不均,价值认知现状不能与多元价值共存的现实相匹配.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书画装裱修复从业者应从理念上重新树立多元价值观、方法上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效介入、理念上重视传承人整体情况的深入探求、行动上加快技艺科学化研究进程等几个方面来全面构建技艺多元价值体系.
在国家间关系中,国家实力作为国家间关系尤其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变量出现明显变化时,国家在身份互认、合作竞争和权益分享会产生相应变化,国家间会形成某种新的合作竞争一体化的共生关系,从而形成实际上的合作共赢状态.历史上英美权力和平转移表明,国家实力变化后的权力转移和权力配置,其演化过程存在对抗和冲突风险,但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和战争,而是可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形成新的非对称共生关系.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坚持和弘扬伙伴精神,发展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建构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人类命运
黄路头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是良渚古城遗址的一处城外遗址,为良渚古城大型聚落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016-2017年的考古发掘清理了黄路头遗址中一处墓地的局部区域,发现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共34座.其年代上限不晚于崧泽文化晚期,即早于良渚古城的兴建.该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良渚古城建城之前该区域内的本地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金花池遗址为良渚古城遗址的郊区聚落之一.2009年考古队抢救性清理了2座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其中M1出土玉琮、玉钺、三叉形器和冠状器等高等级玉器,是良渚文化早期阶段良渚遗址群乃至整个良渚文化分布区内少见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大遮山南麓分布着多个聚落组,呈现出以一处较大的台墩形遗址为中心,由六七处台墩组成的态势.百亩山南坡较密集地分布着金花池、百亩山、梅家里、梅园里等遗址,构成聚落组,金花池可能为该聚落组的中心.
我国水田考古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目前出土的史前时期的十多处200多块水田遗迹进行总结,史前水田以小型和不规则形的平底浅坑式田块为主,都具有较为完善的灌溉体系.根据湖南澧县城头山、浙江余姚施岙和余杭茅山遗址发现的水田中的田埂形态分析,我国以方便灌溉为首要目的 的畦田萌芽于距今6000年左右,以生土田埂界隔地下田面为标志;成熟于良渚文化中晚期,以人工田埂规划地面田为标志.畦田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大发明,之后的水田仍然延续着内部作畦的方法,并对后世北方地区的灌溉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皖南地区是土墩墓的重要分布区,以芜湖市南陵县所在的漳河流域分布最为密集,也最富地域特色.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拍和三维建模对南陵小乔村、危家大塘两处土墩墓群进行研究后发现,土墩墓群的选址和布局方式不仅注重与地貌环境相融合,且通过分配茔域空间,限制土墩体量,安排墓位顺序等手段来确认和表达群体与个体的地位及关系.而两墓群在墓地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应是各自代表的继嗣群体不同所致.
我国美术馆与博物馆在书画展策展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近年来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201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在“典藏活化系列”“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国际交流系列”等书画展创新了策展理念,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如画家作品回故乡展、画家对比展、古今作品对比展、各种专题展、捐赠者特展等.当前我国美术馆书画策展还注重与博物馆合作、与高校合作以及馆际合作等.美术馆界探索积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但为美术馆学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案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博物馆书画展策展借鉴、参
近二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举办的书画展览数量大幅增加、观众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引发参观热潮的现象级书画大展频频出现,多家博物馆联合办展成为主流模式.天津博物馆利用馆藏明清时期书画优势,以真实性、代表性为原则遴选展品,对内系统梳理馆藏、以项目促青年人才成长,对外普及古代书画知识,体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览.优秀的书画展览离不开“人”与“物”的支撑,即策展团队的学术科研力量、策展能力和藏品的数量、质量至关重要.学术科研成果的支撑是书画展览成功的关键,同时展览也要着力解决展品
台湾海峡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生业经济长期依赖渔猎、采集等手段,直至距今5000年左右才在闽江下游流域出现初具形态的农业生产.此区域先后经历了三次较显著的南岛语族跨海峡扩散的活跃期,且各时期扩散路线也有所变迁.“人口压力说”或“海洋适应性说”不足以解释南岛语族跨海峡扩散的动因.
博物馆书画展览因学术性、专业性过强,迟迟未实现在大众之间的普及并进而与之融通.“气韵”是书画展品的灵魂,其美学传播与接受情况应予以关注.从西方“气氛美学”的现象学视角关注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气韵”,使人们关于气韵单方面归属于“物”的传统认识被打破,进而拓展为“物”与“人”之间的双向联接.基于此,博物馆策展人应重视“物”,围绕其展开学术研究,扩大社会传播,进行氛围营造;同时重视作为感知者的“人”,在审美感知上,为“人”提供“通感”化沉浸式审美体验,并致力于提升其审美感受力,借此使颇具学术性的气韵为日常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