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办学体制,由于其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普通高校不同,其学生的人格健康状况尤为不可忽视,本文基于人格诊断问卷着手研究,得出社会各界需从不同的方面为解决大学生人格障碍做出针对性的关注和举措,为其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指导。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心理危机 机制
中图分类号: B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80-02
1 综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发展迅速。与此相伴随,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但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经费来源、办学思路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面临着与普通高校不尽相同的困境。社会、家庭乃至学生本人对独立学院教育不够认可,也不够重视。这样,学生入学后面临的压力很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格健康状况更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以往研究虽然丰富,但有关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研究较少,考虑到近两年来,独立学院数量增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格健康状况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格问题,特别是探究其人格偏离或人格障碍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等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设计与结果
本研究应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PDQ-4+)对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范围内的在校大一、大二学生2002人,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轴I精神障碍者,男生810人,女生1192人进行抽样调查, SPSSll.O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筛查大学生人格障碍的阳性率,并对某些与人格障碍有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进行评估。所得数据如下:
本校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各分量表的阳性率:将参加PDQ+4测查的本校学生的总分和2004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傅文青、姚树桥对2592例大学生PDQ+4测试结果对比,其中,除自恋型与被动攻击型这两个分量表外,其他各项阳性率得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如下表)。
本校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分型阳性率
注: PDQ+4总分; PND :偏执型; SZT分裂性;SZD:分裂型;HST表演型;NAR :自恋型;BDL :边缘型;ATS :反社会型; AVD:回避型; DEP:依赖型;;OBC:强迫型; DPS:抑郁型; PAG:被动攻击型
3 讨论
大学生人格障碍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这点主要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段来分析。青春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多重的心理危机,首先,随着年龄增长,人格中本我部分的增多,超我部分的减少,使青春期成为典型的逆反期,青少年的思想更加偏激,强调自我意识,不愿意接受传统道德、纪律、教条的约束,更多人表现出离经叛道。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的成熟,使得幼年时存在的性幻想有能力变为现实,这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和恐惧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也许会拼命与人格中的本我做斗争甚至泛化为不容许一切舒适状态的存在,即自我压抑倾向;虽然十八岁已经宣告是成年人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受教育年限的延长、父母的溺爱使大学生普遍在经济上、情感上依赖自己的家庭,难以真正步入成年社会。独立与依赖的冲突变得非常的突出;从自身角度上看,弗氏所提出的利比多(libido)早年投射在父母身上,但是青春期成长的需要将利必多从父母身上收回,发展更多家庭之外的关系来寻求自我,这导致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冲突,多数青年人对父母的感情是爱恨交织的,一方面他们对父母事物巨细的关心感到不耐烦,希望逃离父母的管束,不愿意永远做父母的“乖小孩”,以回避、无礼甚至仇恨这些决绝的方式使自己从情感上能离开父母,寻求自我,另一方面又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所以经常处于传统孝道的审判和自我良心拷问所带来的焦虑和内疚中,表现为强迫依从或是强迫不依从,当这种仇视转向自己时甚至会造成自伤行为,这也会造成大学生的紊乱。如果利必多从父母身上撤回后无法找到新的出口,利必多停留在自己身上,将会形成疑病或是精神病的倾向。
所以,青春期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情感的分离期,心理上的“断奶期”,充满压力、混乱、焦虑、经验、痛并快乐、经验累积。为了缓解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和压抑本我的冲动,他们会动用各种防御方式,例如,酗酒,沉溺网络,无理由的暴力,莫名其妙的大哭一场,看起来接近精神病状态,究其本质是防御过度造成的。
大学生人格障碍阳性率逐年上升,两次筛查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也是造成人格障碍阳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表中所示对普通大学生的人格筛查时间是2004年,而笔者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筛查时间是2009年3-4月,时隔五年,相比之下2009年大学生人数更多,更现实,更关注社会,能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形势相联系,在高校扩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金融危机等所带来社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更为巨大。2004年中国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大学生就业尚能容纳。2008-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蔓延,造成大量人口失业,企业倒闭,出口受阻、股市房市严重下跌,危机之下每个人的心理压力都空前巨大,大学生不仅面对自身前途的潜在压力,还有可能面对家庭投资的失败,自身前途未卜,价值感的缺失,因此人格障碍的患病几率增大。
独立学院学生的反社会型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这可能与独立学院、民办学校的性质有关。民办高校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其从根本上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创办和发展的过程中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供给,因此,学费收入成为支持其运营和发展的唯一来源。所以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学费普遍高于普通高校,据统计,武汉地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学费本科平均为一万二至一万五,专科为六千至八千每年。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使部分学生家庭普遍感觉到了经济困难,这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多的体会到社会分配的不公正,容易产生压力,自卑,容易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倾向。
4 建议
根据本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搞好宏观调控,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同时,要在培养模式、办学理念上明确方向,进行指导。同时人事主管部门也应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积极出台与独立学院学生相协调的政策措施,来提高社会的认同度、认可度。
(2)学校应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健康的人格教育。学校管理者应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的健康成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内在需求。所以,高校应该首先从舆论上加强对自身的正面宣传,全面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对本校战略地位的认识。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学校展现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严谨求实的治学风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等宽松的对话交流,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的影响,帮助学生缓解困惑和苦闷,积极投入生活和学习。再次,调动学校各方力量,积极稳妥地作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各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思想道德修养的课堂教育,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服务,心理协会的集体活动与督导,学工部门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突出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
(3)重点关注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学生和适应不良学生,在大学新生入校后首先应该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及人格问卷测试,初步了解学生的适应状况和人格特质,建立新生个体心理健康档案和团体心理健康档案,制订培养计划,抓好普遍教育、筛查问题、重点咨询、追踪辅导等几个环节,通过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确定不适应的大学生,特别是有人格障碍的群体应重点关注,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跟踪了解阶段性状况,帮助他们更多认识和了解自己,鼓励他们积极改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我监控能力,及时消除不良因素,防止暴力行为和意外事件发生。对于那些多项符合人格障碍临床表现的学生,应及时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保持联系,随时关注其动向,通过学校的咨询机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助于专业机构进行转诊。
(4)最后,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中,必须由辅导员担当重要角色。由于高等教育的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学习方式,所以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跟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往往不是老师和班主任而是辅导员,学生往往把辅导员当作父母一样的最可以依赖的人。因此,辅导员的素质以及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好的学生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将学生放在工作的首位,以无条件关注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营造理解宽松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安全感和可信赖感。第二,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和特殊性,所以高校辅导员应有一定的学位要求和专业要求,起码应该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位,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必要的知识,掌握与大学教育相应的教育方法,争取使多数辅导员都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使其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具实效。第三,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既是学校的代言人,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学生工作者要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担当起塑造大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第四,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亦即,辅导员应该向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辅导,辅导员应该向学生提供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包括情绪辅导、社交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性问题辅导,还应有职业辅导和自我意识辅导。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樊富眠.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2] 赵富才,杨昭宁.532名高校新生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3-154.
[3] 朱心怡,霍簧琦,王莹,等.医学生多项人格特质(MMP)I的13年资料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75-277.
[4] 翟书涛,杨德森.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9-218,169-170.
[5] 美国精神科学会.DSM-IV分类与诊断标准. 西安杨森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分会[S].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心理危机 机制
中图分类号: B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80-02
1 综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发展迅速。与此相伴随,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但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经费来源、办学思路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面临着与普通高校不尽相同的困境。社会、家庭乃至学生本人对独立学院教育不够认可,也不够重视。这样,学生入学后面临的压力很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格健康状况更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以往研究虽然丰富,但有关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研究较少,考虑到近两年来,独立学院数量增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格健康状况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格问题,特别是探究其人格偏离或人格障碍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的教育管理等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设计与结果
本研究应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PDQ-4+)对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范围内的在校大一、大二学生2002人,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轴I精神障碍者,男生810人,女生1192人进行抽样调查, SPSSll.O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筛查大学生人格障碍的阳性率,并对某些与人格障碍有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进行评估。所得数据如下:
本校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各分量表的阳性率:将参加PDQ+4测查的本校学生的总分和2004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傅文青、姚树桥对2592例大学生PDQ+4测试结果对比,其中,除自恋型与被动攻击型这两个分量表外,其他各项阳性率得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如下表)。
本校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分型阳性率
注: PDQ+4总分; PND :偏执型; SZT分裂性;SZD:分裂型;HST表演型;NAR :自恋型;BDL :边缘型;ATS :反社会型; AVD:回避型; DEP:依赖型;;OBC:强迫型; DPS:抑郁型; PAG:被动攻击型
3 讨论
大学生人格障碍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这点主要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段来分析。青春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多重的心理危机,首先,随着年龄增长,人格中本我部分的增多,超我部分的减少,使青春期成为典型的逆反期,青少年的思想更加偏激,强调自我意识,不愿意接受传统道德、纪律、教条的约束,更多人表现出离经叛道。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的成熟,使得幼年时存在的性幻想有能力变为现实,这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和恐惧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也许会拼命与人格中的本我做斗争甚至泛化为不容许一切舒适状态的存在,即自我压抑倾向;虽然十八岁已经宣告是成年人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受教育年限的延长、父母的溺爱使大学生普遍在经济上、情感上依赖自己的家庭,难以真正步入成年社会。独立与依赖的冲突变得非常的突出;从自身角度上看,弗氏所提出的利比多(libido)早年投射在父母身上,但是青春期成长的需要将利必多从父母身上收回,发展更多家庭之外的关系来寻求自我,这导致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冲突,多数青年人对父母的感情是爱恨交织的,一方面他们对父母事物巨细的关心感到不耐烦,希望逃离父母的管束,不愿意永远做父母的“乖小孩”,以回避、无礼甚至仇恨这些决绝的方式使自己从情感上能离开父母,寻求自我,另一方面又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所以经常处于传统孝道的审判和自我良心拷问所带来的焦虑和内疚中,表现为强迫依从或是强迫不依从,当这种仇视转向自己时甚至会造成自伤行为,这也会造成大学生的紊乱。如果利必多从父母身上撤回后无法找到新的出口,利必多停留在自己身上,将会形成疑病或是精神病的倾向。
所以,青春期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情感的分离期,心理上的“断奶期”,充满压力、混乱、焦虑、经验、痛并快乐、经验累积。为了缓解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和压抑本我的冲动,他们会动用各种防御方式,例如,酗酒,沉溺网络,无理由的暴力,莫名其妙的大哭一场,看起来接近精神病状态,究其本质是防御过度造成的。
大学生人格障碍阳性率逐年上升,两次筛查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也是造成人格障碍阳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表中所示对普通大学生的人格筛查时间是2004年,而笔者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筛查时间是2009年3-4月,时隔五年,相比之下2009年大学生人数更多,更现实,更关注社会,能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形势相联系,在高校扩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金融危机等所带来社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更为巨大。2004年中国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大学生就业尚能容纳。2008-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蔓延,造成大量人口失业,企业倒闭,出口受阻、股市房市严重下跌,危机之下每个人的心理压力都空前巨大,大学生不仅面对自身前途的潜在压力,还有可能面对家庭投资的失败,自身前途未卜,价值感的缺失,因此人格障碍的患病几率增大。
独立学院学生的反社会型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这可能与独立学院、民办学校的性质有关。民办高校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其从根本上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创办和发展的过程中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供给,因此,学费收入成为支持其运营和发展的唯一来源。所以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学费普遍高于普通高校,据统计,武汉地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学费本科平均为一万二至一万五,专科为六千至八千每年。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使部分学生家庭普遍感觉到了经济困难,这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多的体会到社会分配的不公正,容易产生压力,自卑,容易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倾向。
4 建议
根据本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搞好宏观调控,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同时,要在培养模式、办学理念上明确方向,进行指导。同时人事主管部门也应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积极出台与独立学院学生相协调的政策措施,来提高社会的认同度、认可度。
(2)学校应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健康的人格教育。学校管理者应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的健康成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内在需求。所以,高校应该首先从舆论上加强对自身的正面宣传,全面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对本校战略地位的认识。其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学校展现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严谨求实的治学风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等宽松的对话交流,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的影响,帮助学生缓解困惑和苦闷,积极投入生活和学习。再次,调动学校各方力量,积极稳妥地作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各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思想道德修养的课堂教育,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服务,心理协会的集体活动与督导,学工部门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突出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
(3)重点关注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学生和适应不良学生,在大学新生入校后首先应该进行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及人格问卷测试,初步了解学生的适应状况和人格特质,建立新生个体心理健康档案和团体心理健康档案,制订培养计划,抓好普遍教育、筛查问题、重点咨询、追踪辅导等几个环节,通过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确定不适应的大学生,特别是有人格障碍的群体应重点关注,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跟踪了解阶段性状况,帮助他们更多认识和了解自己,鼓励他们积极改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我监控能力,及时消除不良因素,防止暴力行为和意外事件发生。对于那些多项符合人格障碍临床表现的学生,应及时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保持联系,随时关注其动向,通过学校的咨询机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助于专业机构进行转诊。
(4)最后,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中,必须由辅导员担当重要角色。由于高等教育的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学习方式,所以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跟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往往不是老师和班主任而是辅导员,学生往往把辅导员当作父母一样的最可以依赖的人。因此,辅导员的素质以及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好的学生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将学生放在工作的首位,以无条件关注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营造理解宽松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安全感和可信赖感。第二,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和特殊性,所以高校辅导员应有一定的学位要求和专业要求,起码应该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位,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必要的知识,掌握与大学教育相应的教育方法,争取使多数辅导员都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使其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具实效。第三,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既是学校的代言人,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学生工作者要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担当起塑造大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第四,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亦即,辅导员应该向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辅导,辅导员应该向学生提供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包括情绪辅导、社交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性问题辅导,还应有职业辅导和自我意识辅导。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樊富眠.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2] 赵富才,杨昭宁.532名高校新生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3-154.
[3] 朱心怡,霍簧琦,王莹,等.医学生多项人格特质(MMP)I的13年资料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75-277.
[4] 翟书涛,杨德森.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9-218,169-170.
[5] 美国精神科学会.DSM-IV分类与诊断标准. 西安杨森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分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