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艺术生具有个性张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但也经常表现出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冲突往往严重影响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轻则无法正常学习生活,重则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艺术生思维较发散,对内心的冲突和负面情绪往往不够关注和重视,自我调适意识和能力都较弱。这些都导致艺术生内心存在的问题较难发现,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干预。因此,如何以切实有效的手段提高艺术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研究者持久的兴趣。研究发现,自尊(self-esteem)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低自尊者,高自尊者具有较强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心理冲击和挫折;相反,低自尊往往与焦虑、抑郁及自杀意念等存在相关。在面临外界不良刺激时,高自尊、高支撑者能积极面对,低自尊者引起更多的消极情绪。身体自尊是个体自尊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来说更是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研究尝试论述体育锻炼对艺术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并进而探讨体育锻炼在艺术生心理健康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基础对如何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自尊教育提供指导。
2自尊与心理健康
2.1自尊
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对自尊进行了定义,但不同流派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统一。总的来说,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以及对自我接纳的感受,是自我的核心。同时,自尊也是对自我价值被他人认可和接受的一种主观需要,是对尊严或荣誉的追求。当个体的这种需要无法实现时,个体就会产生无能敢,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感。如果没有自尊,个体即使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没有对自我的一种情感判断,也无法对自己的思维和言行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样的人也并不能被称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犯错误会感到羞愧,成功会带来自豪,自尊产生的这些情感体验是维持人的心理和生理生命的基本动力。
2.2身体自尊
身体自尊(physical self-esteem)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自我感知或一种概念,表现为满意或不满意。之后研究者又将身体自尊具体细分为身体能力和身体外貌,在这里,身体外貌更多的是一种生而有之而又难以改变的,但身体能力则可以通过培养和锻炼取得。
2.3自尊与心理健康
国内外学者围绕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被教育学和心理学界所重视和利用,自尊在个体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影响作用也得到广泛认可。良好的自尊是个体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也是生存生活的立身之本。高自尊者心理适应性较好,而自尊水平较低者往往表现出焦虑、抑郁、身体不适等不良症状。在社会交往中,低自尊个体也表现出缺乏自信、退缩等行为,难以跟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人际关系。
自尊的多维等级结构模型认为,处于低等级即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发生变化时,整体自尊也会受其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来促进大学生整体自尊的提高。
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3.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
已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有着重要影响。田录梅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显著高于非运动员大学生,另一项研究也直接证实,相比于很少锻炼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较高。
体育活动量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自尊,那些经常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度更高,对自己的身体能力也更有自信。另外,在一些需要一定技术和练习的体育锻炼中,即使不是在一些重大比赛中获胜而仅仅是参与进去,对于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影响都是巨大的。
另有研究发现,身体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相关,说明作为身体自尊的下位概念的变化会引起上位概念——自尊的变化。这也给我们一种提示,可以通过改变身体自尊这一具体形式的自尊,来实现大学生整体自尊的提高。
3.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已有研究可以看出,身体自尊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很大促进作用,身体自尊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接纳自己,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能以更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当个体面临挑战和挫折时,对自身的信心有助于以坚定积极的心态去勇敢面对,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些对于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使得大学生更高的内心满足感,能更好地解决内部和外部的挫折、冲突。
4.对艺术生心理健康的启示
较高的自尊水平是大学生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自我悦纳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品,从而有利于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缺乏运动的艺术生来说,增强体育锻炼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另一途径。
4.1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
如前文所述,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源泉,那么显然,增强大学生自尊教育也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第一,自尊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课程教学以及讲座的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以及自尊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引起大学生对自尊的重视,也能以知识学习通过自我训练更科学地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了解相关知识之后,就要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第二,成功和愛的体验。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成就感,只有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被让人所认可接纳的,个体才能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从小事做起,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自尊也在逐渐提高。同时,爱给人以温暖和自信,大学生会面临多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而来自亲人、老师和同学朋友的接纳和支持则能给大学生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精神力量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对自己的价值也会有更高的认可。这里尤其要求我们老师对待学生要公正,对学生要关心,尤其是那些自信不足的学生,更应该通过教师的言行给他们鼓励,使他们更自信地不断进步。例如,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就能很好地增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第三,策略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策略方面的指导和训练能够起到较好的辅助手段。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对他们进行策略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是必要的,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进步、增强自尊水平。
4.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
有的时候,有条件的自尊都是不安全的,这种高自尊反而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因此在大学生自尊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引导和训练大学生提高能力、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有价值,而且应该着重于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切实提高自我、接受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从而形成真正安全稳定的高自尊。
纵观已有研究,体育锻炼是提高艺术生自我效能和身体自尊水品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而对维持艺术生内心协调健康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不用的锻炼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甚至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不同,锻炼的效果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于艺术生甚至分别适合于男生和女生的锻炼活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4.3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体育锻炼更应该是一种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活动,而艺术生恰恰都不喜欢动,不愿走出宿舍走下网络,不愿蹦来跳去弄得满身臭汗,怕风吹怕日晒。因此,学校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到艺术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设合适的课程,采取具有艺术生特色的授课方式,让他们乐在其中。
同时,这些体育活动在锻炼艺术生体魄的同时,还应该着眼于提高艺术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通过身体自尊的提高,也提高对生活的信心和应对问题的乐观心态,饱含能量地去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强健的身体能量为基础,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越高越远。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生具有个性张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但也经常表现出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冲突往往严重影响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轻则无法正常学习生活,重则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艺术生思维较发散,对内心的冲突和负面情绪往往不够关注和重视,自我调适意识和能力都较弱。这些都导致艺术生内心存在的问题较难发现,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干预。因此,如何以切实有效的手段提高艺术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研究者持久的兴趣。研究发现,自尊(self-esteem)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低自尊者,高自尊者具有较强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心理冲击和挫折;相反,低自尊往往与焦虑、抑郁及自杀意念等存在相关。在面临外界不良刺激时,高自尊、高支撑者能积极面对,低自尊者引起更多的消极情绪。身体自尊是个体自尊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来说更是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3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研究尝试论述体育锻炼对艺术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并进而探讨体育锻炼在艺术生心理健康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基础对如何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自尊教育提供指导。
2自尊与心理健康
2.1自尊
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对自尊进行了定义,但不同流派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统一。总的来说,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以及对自我接纳的感受,是自我的核心。同时,自尊也是对自我价值被他人认可和接受的一种主观需要,是对尊严或荣誉的追求。当个体的这种需要无法实现时,个体就会产生无能敢,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感。如果没有自尊,个体即使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没有对自我的一种情感判断,也无法对自己的思维和言行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样的人也并不能被称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犯错误会感到羞愧,成功会带来自豪,自尊产生的这些情感体验是维持人的心理和生理生命的基本动力。
2.2身体自尊
身体自尊(physical self-esteem)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自我感知或一种概念,表现为满意或不满意。之后研究者又将身体自尊具体细分为身体能力和身体外貌,在这里,身体外貌更多的是一种生而有之而又难以改变的,但身体能力则可以通过培养和锻炼取得。
2.3自尊与心理健康
国内外学者围绕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被教育学和心理学界所重视和利用,自尊在个体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影响作用也得到广泛认可。良好的自尊是个体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也是生存生活的立身之本。高自尊者心理适应性较好,而自尊水平较低者往往表现出焦虑、抑郁、身体不适等不良症状。在社会交往中,低自尊个体也表现出缺乏自信、退缩等行为,难以跟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人际关系。
自尊的多维等级结构模型认为,处于低等级即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发生变化时,整体自尊也会受其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来促进大学生整体自尊的提高。
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3.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
已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有着重要影响。田录梅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显著高于非运动员大学生,另一项研究也直接证实,相比于很少锻炼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较高。
体育活动量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自尊,那些经常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度更高,对自己的身体能力也更有自信。另外,在一些需要一定技术和练习的体育锻炼中,即使不是在一些重大比赛中获胜而仅仅是参与进去,对于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影响都是巨大的。
另有研究发现,身体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相关,说明作为身体自尊的下位概念的变化会引起上位概念——自尊的变化。这也给我们一种提示,可以通过改变身体自尊这一具体形式的自尊,来实现大学生整体自尊的提高。
3.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已有研究可以看出,身体自尊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很大促进作用,身体自尊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接纳自己,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能以更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当个体面临挑战和挫折时,对自身的信心有助于以坚定积极的心态去勇敢面对,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些对于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使得大学生更高的内心满足感,能更好地解决内部和外部的挫折、冲突。
4.对艺术生心理健康的启示
较高的自尊水平是大学生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自我悦纳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品,从而有利于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缺乏运动的艺术生来说,增强体育锻炼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另一途径。
4.1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
如前文所述,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源泉,那么显然,增强大学生自尊教育也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第一,自尊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课程教学以及讲座的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以及自尊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引起大学生对自尊的重视,也能以知识学习通过自我训练更科学地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了解相关知识之后,就要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第二,成功和愛的体验。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成就感,只有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被让人所认可接纳的,个体才能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从小事做起,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自尊也在逐渐提高。同时,爱给人以温暖和自信,大学生会面临多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而来自亲人、老师和同学朋友的接纳和支持则能给大学生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精神力量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对自己的价值也会有更高的认可。这里尤其要求我们老师对待学生要公正,对学生要关心,尤其是那些自信不足的学生,更应该通过教师的言行给他们鼓励,使他们更自信地不断进步。例如,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就能很好地增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第三,策略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策略方面的指导和训练能够起到较好的辅助手段。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对他们进行策略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是必要的,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进步、增强自尊水平。
4.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
有的时候,有条件的自尊都是不安全的,这种高自尊反而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因此在大学生自尊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引导和训练大学生提高能力、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有价值,而且应该着重于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切实提高自我、接受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从而形成真正安全稳定的高自尊。
纵观已有研究,体育锻炼是提高艺术生自我效能和身体自尊水品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而对维持艺术生内心协调健康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不用的锻炼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甚至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不同,锻炼的效果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于艺术生甚至分别适合于男生和女生的锻炼活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4.3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体育锻炼更应该是一种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活动,而艺术生恰恰都不喜欢动,不愿走出宿舍走下网络,不愿蹦来跳去弄得满身臭汗,怕风吹怕日晒。因此,学校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到艺术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设合适的课程,采取具有艺术生特色的授课方式,让他们乐在其中。
同时,这些体育活动在锻炼艺术生体魄的同时,还应该着眼于提高艺术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通过身体自尊的提高,也提高对生活的信心和应对问题的乐观心态,饱含能量地去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强健的身体能量为基础,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越高越远。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