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泰斗稳如山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的大量参与,引导紫砂艺人在紫砂艺术的雅趣与技艺上不断追求与提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紫砂艺术的创作越来越富有艺术性。如何完美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的紫砂艺术就成为了紫砂艺人的创新动力。正所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大到浩瀚宇宙,小到花鸟鱼虫,一切事物都在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这也为紫砂艺术的造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游刃有余的紫砂艺人以艺术的眼光敏锐捕捉自然之美,并在创作中巧妙将自然中的物象符号融于紫砂创作中,把自然的灵魂与紫砂艺术的精髓交织在一起,从而得到超越一切艺术的美妙情趣、内涵之美。
  紫砂艺术与时俱进,不但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而且拓展了茶文化的外延。“八风壶”(见图1)圆中寓方、方中见圆,在巧妙的搭配中展现出不一般的魅力。此壶以八个面构成了壶身主体,八角壶底稳坐桌面,稳健大方而又充满意趣;棱角分明的线条自壶底延伸向上,质地细腻,方圆之中完美结合;壶嘴至壶身稍折延伸,线条分明,直流胥出自然,灵动俏皮;壶把厚重稳健,与壶身完美契合;壶盖嵌于壶口,吻合严密,与壶身浑然一体;八角壶钮轻巧别致,稳稳居于壶盖。“八风壶”壶色醇而秀气,整体造型端庄典雅。它不同于一般的紫砂壶,而以流畅的线条结合弧线的质感,简洁明快,让人耳目一新。一个“八”字概括了此壶,近似八柱体的壶身、小巧立体的八角壶钮以及棱角修长的壶嘴都以八面玲珑的形象融于一体,随意而又刚柔并济。
  一切紫砂艺术的创新,都逃不开历史文化经典的传承,而“八风壶”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与佛印斗禅的故事。其故事大致为,苏东坡至江北任职时,常与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论道。一天苏东坡自感修持有所成,就撰诗一首送于禅师赏阅。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作二字批注送回苏东坡住处,苏东坡满心以为禅师会万分夸奖,却只见“放屁”二字于纸上,愤怒万分,便急找禅师理论。禅师早知他会来,便道:“不是八风吹不动,为何一个屁却让你过江了呢?”短短一则小故事却禅意颇深,如若真是修持自成,心境便淡然无求。都道苏东坡未能端坐紫金莲,但此八风一壶实在有几分吹不动的意味。紫砂艺人以“八风壶”为期许,告诫世人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未知的事物。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历经挫折才能有所获、有所得。生活中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总是在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只有做到清淡雅然,不轻易被生活所惑,才能真正端坐一方,淡定自若。“八方壶”端坐八方,稳健巍然,不动如山。玩赏品茗间,也将无欲则刚的情怀寓于壶中,体现了世人对于更高修为的不断追求。
  紫砂器造型形态完美、装饰纹样适合、制作技巧精湛,且与诗书画及金石篆刻结合,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现代紫砂艺术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与鲜明的民族特征。在结合艺术文化素养、自然审美情趣的过程中,紫砂艺人用完美的创意构思,抒发出紫砂艺术特有的魅力。紫砂艺术总能以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富有强烈个性的艺术效果,使人在玩赏间感受到艺术的真正感染力与生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艺人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精心设计了不计其数、造型各异的陶瓷器皿,从而孕育出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本文以紫砂“陶刻西施壶”为例,探析《诗经》在紫砂壶上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 陶刻西施壶;紫砂;寓意  陶刻艺术随人类文明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陶刻纹样也不断地发展演化,紫砂壶作为一部形象的中国陶刻史,其陶刻以极大的时空跨度和极尽丰富的形象,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古代历
期刊
摘 要 中华传统陶瓷艺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紫砂壶艺作为陶瓷殿堂中的后起之秀,深深地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并凭借现代多元文化融合的氛围中发芽、抽枝,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龙凤呈祥;紫砂壶;艺术魅力  紫砂壶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中,逐渐由单纯的实用器具成长为集实用、赏玩于一体的艺术品,并形成了一门工艺体系完整、艺术内涵深邃、收藏价值极高的艺术门类,深入探究其根源就必须追溯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去,在长
期刊
紫砂壶的创作是一种象与意的组合,“象”即是外表的感性,“意”则是内涵的理性。其张力发生在特定的“象”与“意”的多样性、多向性的对抗与相融之中,向外弥漫的“意”力与相对内向紧缩的“象”力相互作用,使紫砂壶的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借物抒情,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生机。笔者近期创作的紫砂“如意丹凤壶”(见图1)就是一款通过将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完美结合,使作品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并赋予其特定含义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因为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才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兼有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又增加了高贵不俗的雅韵。在此通过赏析“高升壶”的造型,谈谈其蕴含的步步高升的心愿。  关键词 高升壶;紫砂;寓意  紫砂壶以其匠心独运的表现形式、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美绝伦的手工工艺、端庄典雅的迷人风采,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盛誉。紫砂作为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原本就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的传统艺术,对于梅花总是不吝赞美,致力于挖掘梅花的内涵,甚至借梅花初放的清香而带来如水一般细腻动人的情感。所以历朝历代的各种文艺作品充斥了对于梅的赞美,紫砂壶艺自然也不例外。梅的精神与紫砂壶艺创作和探索经历中的感悟有着极其契合的一面,若想紫砂壶也拥有如此的诗情画意,创作的时候就要遵循这种规律。  以梅花为题材进行紫砂壶创作早已经屡见不鲜,不论文化上还是精神上都早已经为世人所接受。点缀其上的梅花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的民间工艺,之所以魅力四射,受到大家的钟爱,是因为它蕴含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本篇以紫砂“飘香壶”为例,谈谈紫砂壶器的造型及其精神力量。  关键词 飘香壶;紫砂;精神力量  从事紫砂壶的创作,技巧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过于强调表现技巧,而影响了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整性。陶艺人要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篆刻、绘画、雕塑、诗词等等,这些因素对紫砂壶的艺术创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紫砂壶与
期刊
摘 要 紫砂方器线面间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在造型上,方壶的直线往往表现出曲线的成分,直中带曲、曲中有直,刚中见柔、变化不一,其线条往往能体现出紫砂方器造型上的神韵。  关键词 汉方壶;紫砂;方器  方器为宜兴紫砂壶的基本造型之一,古有“方匪一式”之说,由于变化众多,加之线面挺括、轮廓分明,呈现出刚劲有力、庄重大气、雅俗共赏的特质而备受紫砂收藏爱好人士的喜爱。方器丝毫不逊色于其他造型,一件真正好的方
期刊
宜兴紫砂壶作为一种载体,它的题材非常广泛。单就陶刻装饰这方面来说,书法、绘画、诗文、名言警句等无所不包。近代的陶刻圣手任淦庭先生用他的一枝铁笔,以娴熟的技艺在花盆、花瓶、砂壶等陶坯上刻山水、花鸟、人物等。其书法、绘画无一不精,备受后人推崇。  在紫砂陶坯上刻人物画,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人物的形象要准确,人物的背景要与之相融洽等。任淦庭先生在创作陶刻人物画上下了很大功夫,他的人物画源于生活、扎根群众,
期刊
有两条以中国为起点的著名丝绸之路,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另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商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南亚、中亚、非洲乃至欧洲各国带去了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宜兴紫砂也在其列,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甚至被一些王室视若珍宝。泰国就是宜兴紫砂的“粉丝”之一。  泰国为什么会进口紫砂壶,泰国人民又为什么喜爱紫砂壶?这与他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宗教文化有关。首先,泰国有900万定居华人,其中有许多是广东潮汕
期刊
青瓷以其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著称于世。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堪称瓷中瑰宝。  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宜兴地区从西周就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两晋时期,烧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隋唐时更是工艺日精;而到了宋代,由于种种原因,青瓷生产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宜兴当地开始着手进行青瓷的恢复工作,经数年努力,使之重现光辉。宜兴陶瓷博物馆中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