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人事,听天命”这句俗语流传很广,思想性极深,它既把人事和天命统一了起来,又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了起来。本文以《中庸》为根据,探讨此句话所蕴含其中的天人合一、尽心至诚、中正和谐的思想智慧。
关键词:中庸;天人合一;中正和谐;尽心至诚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94-01
常听人说“尽人事,听天命”,那这句话到底出在哪里,又有什么智慧存在其中呢?这句话最初出自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原文所说“尽人事以听天命”,后又有一句“人事未尽,以致如此,何能言得天命”。有的人把它解释歪了,认为它说的是尽心尽力去做事,能否成功,还得听上天的,这是宿命论者的看法。這句话是不能分开来讲的,它包含两方面:尽心尽力去做事是一方面,遵循天命,不强求,不妄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不分先后,是一个整体,也是有机统一的。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它可以调整和平衡我们的心情,也可以让我们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具有整体意识,既要看到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又要看到客观规律的存在,同时更要看到二者的相互结合和统一。下面结合《中庸》一书,我们可以从思想性上对此进行更深层的探究。
一、这句话体现了中庸 的“天人合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是《中庸》的开篇之句,它为中庸思想定下了天人合一的基调,这也正是“尽人事,听天命”这句俗语所反映思想的根源。“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中庸之道的根基是天人合一,它是将人类统一到天地和万物之中的一体意识。它把天命和人性看做一体,同时这二者又都要遵循规律,顺着天道人性来做人做事,便能够使万物得到教化。儒家的天、天命信仰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完善是统一的。在以人为贵的同时,儒家又谦虚地把人类“同化”到了“万物”之中,把人“化”为万物之“一”的存在。从根源上说,人类是天创生的(“天生人”),人类的本性来源于“天命”;从本质上说,人类与万物具有统一性;从活动上说,人类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天地赋予给自己的美德(“与天地合其德”),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天命和人性可以说是中庸的“两端”,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两个端点,从中寻求二者的结合,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我们所追求的道,它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却并不排除特殊性和不同。任何事物都是有各种特征的,它们虽然有表象的不同,但所有的表象又都显示一种本质和规律。“天命”和“人事”这二者的结合是符合规律的,因为这二者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二、这句话体现了中庸的“尽心至诚”
我们平时所说的“尽人事”,从字面上来看,强调的是“尽”,从内涵上,它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生万事,我们要尽心、尽力,才能把主观能力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庸的尽心至诚。《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做到“至诚”,凭借的是一个人的秉性和坚持,在孔子的徒弟中,颜回是模范生的表率,孔子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颜回能做到,是因为他的时时刻刻不忘记,他能把要做的事时刻铭记在心。“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说的是我们要能完全显示自己的至诚之心,就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只有全发挥自己的本性,才能帮助世间万物实现它们的本性,最终就会化育天地,以达到天人合一。“尽人事”就是要我们在思想上做到尽心至诚,要做到“尽心至诚”,则需要我们有“不敢不勉”的精神,更要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毅力才行。这是我们做事成功的关键之处。
三、这句话体现了中庸的“中正和谐”
儒家的“中庸”不能机械地从“中间”去理解,它的精义是适度地、恰到好处地去处事待物。“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智慧中的“中”,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和谐。“未发”之前与“发”之后,所追求的都只是恰到好处的和谐而已。和谐是这世界的根本所在。没有对天命的遵循,没有对人事的至诚,就做不到“中正和谐”。《中庸》所探讨的“中”和“和”这两者就是一体的。“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所以程子为之注解才说:“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在中庸思想中,“中和”是作为一种道和本的存在,而“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界客观存在内容,天地万物的各司其位,依序生长,正是“中和”的表现,要做到“中和”,亦必须遵循天地万物的规律才行。所以,只有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有更好的结果出现,也才会达到中正和谐的效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现代社会,和谐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在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它为社会带来安定和团结,为家庭带来快乐和幸福。
综上所述,“人事”和“天命”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孔子也说要“遵道而行”,只有遵循天道,遵循世界万物的规律去做事,才能成功。如果要做成事,不仅要“尊道”,还要尽心尽力去做,如果不能够尽心尽力去做,其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所以,“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是把人事和天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完整的统一了起来,既体现了中庸智慧中的天人合一,中正和谐,也蕴含着中庸智慧中的尽心至诚。这句话所彰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体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为人处世上,它是我们人生前进道路上不可不立的标杆,它是原则,也是方法,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在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更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不歪曲,不造作,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学庸论语》[M].王财贵主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6
[2]王中江:儒家的精神.[D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98952.html,2016
关键词:中庸;天人合一;中正和谐;尽心至诚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94-01
常听人说“尽人事,听天命”,那这句话到底出在哪里,又有什么智慧存在其中呢?这句话最初出自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原文所说“尽人事以听天命”,后又有一句“人事未尽,以致如此,何能言得天命”。有的人把它解释歪了,认为它说的是尽心尽力去做事,能否成功,还得听上天的,这是宿命论者的看法。這句话是不能分开来讲的,它包含两方面:尽心尽力去做事是一方面,遵循天命,不强求,不妄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不分先后,是一个整体,也是有机统一的。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它可以调整和平衡我们的心情,也可以让我们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具有整体意识,既要看到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又要看到客观规律的存在,同时更要看到二者的相互结合和统一。下面结合《中庸》一书,我们可以从思想性上对此进行更深层的探究。
一、这句话体现了中庸 的“天人合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是《中庸》的开篇之句,它为中庸思想定下了天人合一的基调,这也正是“尽人事,听天命”这句俗语所反映思想的根源。“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中庸之道的根基是天人合一,它是将人类统一到天地和万物之中的一体意识。它把天命和人性看做一体,同时这二者又都要遵循规律,顺着天道人性来做人做事,便能够使万物得到教化。儒家的天、天命信仰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完善是统一的。在以人为贵的同时,儒家又谦虚地把人类“同化”到了“万物”之中,把人“化”为万物之“一”的存在。从根源上说,人类是天创生的(“天生人”),人类的本性来源于“天命”;从本质上说,人类与万物具有统一性;从活动上说,人类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天地赋予给自己的美德(“与天地合其德”),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天命和人性可以说是中庸的“两端”,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两个端点,从中寻求二者的结合,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我们所追求的道,它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却并不排除特殊性和不同。任何事物都是有各种特征的,它们虽然有表象的不同,但所有的表象又都显示一种本质和规律。“天命”和“人事”这二者的结合是符合规律的,因为这二者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二、这句话体现了中庸的“尽心至诚”
我们平时所说的“尽人事”,从字面上来看,强调的是“尽”,从内涵上,它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生万事,我们要尽心、尽力,才能把主观能力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庸的尽心至诚。《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做到“至诚”,凭借的是一个人的秉性和坚持,在孔子的徒弟中,颜回是模范生的表率,孔子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颜回能做到,是因为他的时时刻刻不忘记,他能把要做的事时刻铭记在心。“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说的是我们要能完全显示自己的至诚之心,就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只有全发挥自己的本性,才能帮助世间万物实现它们的本性,最终就会化育天地,以达到天人合一。“尽人事”就是要我们在思想上做到尽心至诚,要做到“尽心至诚”,则需要我们有“不敢不勉”的精神,更要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毅力才行。这是我们做事成功的关键之处。
三、这句话体现了中庸的“中正和谐”
儒家的“中庸”不能机械地从“中间”去理解,它的精义是适度地、恰到好处地去处事待物。“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智慧中的“中”,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和谐。“未发”之前与“发”之后,所追求的都只是恰到好处的和谐而已。和谐是这世界的根本所在。没有对天命的遵循,没有对人事的至诚,就做不到“中正和谐”。《中庸》所探讨的“中”和“和”这两者就是一体的。“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所以程子为之注解才说:“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在中庸思想中,“中和”是作为一种道和本的存在,而“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界客观存在内容,天地万物的各司其位,依序生长,正是“中和”的表现,要做到“中和”,亦必须遵循天地万物的规律才行。所以,只有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有更好的结果出现,也才会达到中正和谐的效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现代社会,和谐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在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它为社会带来安定和团结,为家庭带来快乐和幸福。
综上所述,“人事”和“天命”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孔子也说要“遵道而行”,只有遵循天道,遵循世界万物的规律去做事,才能成功。如果要做成事,不仅要“尊道”,还要尽心尽力去做,如果不能够尽心尽力去做,其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所以,“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是把人事和天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完整的统一了起来,既体现了中庸智慧中的天人合一,中正和谐,也蕴含着中庸智慧中的尽心至诚。这句话所彰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体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为人处世上,它是我们人生前进道路上不可不立的标杆,它是原则,也是方法,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在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更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不歪曲,不造作,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学庸论语》[M].王财贵主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6
[2]王中江:儒家的精神.[D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98952.html,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