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长,后成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茧成蝶。
  成长中,我们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暗战和猝不及防的挑战,在黑暗中咀嚼着只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然后被时光缓慢地拔节,进而雕琢成一个全新的我,一步步迈向成功。而成功,正是成长的顶点,是我们一生仰望的高地。
  纪德在《窄门》中说:“没有进步的状态,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没有进展的快乐,我嗤之以鼻。”我想,成长的独特的意义便在于此。第一次的蹒跚学步和学语,第一次的欢笑与痛哭,都是成长烙在人生轨迹上的印记,最终被封存一隅。
  成长是林徽因的转身,选择云淡风轻的幸福而与惊世骇俗决绝;成长是张幼仪的蜕变,面对喧嚣红尘表现出宠辱不惊的淡然;成长是三毛的流浪,在无垠沙漠上找寻到一片爱的绿洲……这一个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感情的岔路口作出的抉择,便是一种美丽的成长。
  事实上,成长除了情感的成熟,更包括精神上的豁然开朗。如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追问,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激昂,如秋瑾“人生在世,莫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的豁达……
  这种精神上的成长如同细小的水滴,经过点点滴滴的汇聚,便会形成滔天的洪流。于是便有了时代的更替,天地的翻覆。历史用浓重的笔墨记下了这徐缓却又扎实的步伐,见证着每一个人以至这个世界的成长。成长是一种积土成山、积水成淵般潜移默化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永不懈怠,总会有一天,蓦然回首,忽然发现我们已登上成功之巅。
  似乎很难给成功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因为成功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其意义都不尽相同。而每一个个体就好比夜晚繁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璀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于世人而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典范。但是谁又能说鲁迅、闻一多、梁实秋、季羡林就不成功呢?尽管他们身上少了诺贝尔奖的光环。人们总认为成功当如乔布斯,开创了信息时代的先河,改变了世界;成功当如乔丹,在竞技场上争金夺银,英姿飒爽。在有些人看来,成功便意味着高高在上,至尊荣耀。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成功藏匿在一些更为细小的方面。成功是史铁生经过思想抗争后活下来的执着与勇气,是记者海伦质问美国总统的坦然无畏,是郭明义省吃俭用却慷慨助人的淳朴善良……其实,成功近在咫尺,简言之,就是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正如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成功亦如此。
  说到这儿,人们或许会追问:“成长是一种以成功为目的地的旅行吧?”其实不然。我以为,所谓成功,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座座驿站。走进驿站,让你回顾走过的路,更明确未来的方向,然后,依旧身在旅途,依然追求成长。
  红学痴儒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风烛残年仍然笔耕不辍;居里夫人将诺贝尔奖奖牌作为孩子的玩具,而后再夺桂冠;莫言更是喊出:“是回到书桌前写出好作品的时候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长才是成功不竭的源泉,人如若不在不断成长中磨砺自己,即便偶获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可惜古往今来,迷恋驿站的舒适安逸而放弃远方的人数不胜数,想来不免令人扼腕。成长与成功,从来都是形影相伴,不离不弃。成长是一种经过,成功是一种结果,当你懂得宠辱不惊、细水长流地成长,成功对你来说便是水道渠成的事了。要坚信,天道酬勤是不变的真理。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我想,成长就是品味巧克力的过程,而成功就是“味道好极了”这一句简单而充满喜悦的评语。但我们不会因为这一块巧克力而止步,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获得这些阶段性的成功,方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指导教师 王淦生
  (编辑/张金余 几米图)
其他文献
2012年10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项代表最高文学成就的殊荣,长期以来都是全体中国人心中的一桩憾事,纵然是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林语堂这些顶级文学大师都与之擦肩而过。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是何等之幸!然而,作为首位获得此项顶级殊荣的中国作家莫言,却在获奖之后淡定得令人意外——他只是谦虚地寥寥数句:“拿到奖感到惊讶,因为觉得自己资历非常浅,现在有很多优秀作家,我排得相对靠后。我觉得没什么可庆
東汉末年,河北平乡人时苗奉命到安徽寿县任县令。赴任时,他既不骑马,也不坐轿,而是乘着一辆牛车前往。时苗在任期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敬仰和爱戴。一年以后,时苗卸任还乡时,他带来的那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犊,临行前,他把小牛犊交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说:“我来时只有一头母牛,没有小牛,这头小牛生在寿县的土地上,是吃着寿县的草,喝着淮河的水长大的,它应该属于你们。”老百姓不肯接受,
唐朝刑部尚书李日知为人心地善良,做官脾气温和,被下属称为难得的“好领导”。  他在做地方官时,虽然治内年产不好,但也从不曾打人板子。做了刑部尚书之后,一次,一个令使竟然把他亲自交代的一件非常重要任务给忘记了,三天都没有办理。这使脾气一向温和的李日知也发怒了:机关的作风也太散漫了,如果大家都这么马马虎虎不作为的话,机关岂不成了养老院,这早晚得误事误国!于是,他想借机严肃纪律、整顿作风,使大家都能尽职
潘建华和妻子是一对令人羨慕的高学历夫妻,俩人一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他们想在教育领域做出一番事业。当时社会上正兴起学历热、考证热,夫妻俩决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钱,于是成立了武汉华顺经纬公司,负责考前培训。  夫妻俩都是草根出身,算是白手起家。他们把家里所有的钱拿出来,注册公司、交租金、购买培训设备、请讲师。经过一阵折腾,总算是正式开张了。  然而真正做起来以后,夫妻俩感到困难重重。报名参加培训的
21岁的小练,正在厦门读中专。2012年10月底,他以肄业的方式,应聘去了浙江庆元一家木业工艺品厂上班。  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肄业肯定是拿不到毕业证了,因此也就断了念想,专心地在厂里上班。谁知事情出现了转机,11月,老师给小练打来了电话,称只要他能够回学校参加补考,拿到毕业证就不成问题。  放下电话,他兴冲冲地找到了车间主任,打算预支些工资,好用作回学校参加补考的费用。谁知,竟然遭到了对方的断然拒
公交车抵达一个站点,放学的孩子们蜂拥而上,一个纤弱的小女孩被挤到了车门边。“门夹着我的鞋了!”小女孩大声喊。  女司机闻声赶紧重新打开车门,离开驾驶座,匆匆赶过来,轻抚着小女孩的脚问:“痛不痛?”  “不痛。但是鞋子挤坏了。鞋子是妈妈新买的,挤坏了要被骂的,阿姨给我买双新鞋吧。”  女司机立即答应了。只要孩子的脚好着,没受伤,一双新鞋子简直就是安慰奖了。  在获知女儿公交车上出事了,妈妈神速地赶到
早年的李嘉诚在潮州北门街观海小学上学,后转至香港,因为父亲病故,家里经济拮据,李嘉诚离开了学校。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年方16岁的他便出来打工。  没有读多少书,找不到好的工作,先是在茶楼当伙计,后来在钟表店当学徒,李嘉诚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于是,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因为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学习,经常要到凌晨两三点以后才上床休息。长时间知识积累后李嘉诚便开始创业。  公司越做越大,需要的知识涉及面
记者丛桦在十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遇到一位使她久久放心不下的老太太。  老太太讲,她是二十三岁结的婚,新婚十八天后,丈夫便跟随大哥、二哥去了台湾,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她那时多年轻啊,是一朵开得正红的花儿。沉浸在新婚的喜庆、热烈和幸福中,还没有回过神,新郎就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离。开始,她觉得这没有什么,新郎的离去就如同出了一次门,很快就会回家的。  可是,慢慢的,她才明白自己走进这个家门,仿佛就是
如果看到炊烟醉倒在夕阳里,奔走的脚步也会感受到大地的温暖。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少年的我离家出走,在渐渐荒芜的大草甸中,就像一叶枯草湮没于天地间,似乎只有脚步的移动还漾起一丝涟漪。当心里的怨气随着道路的遥远而消散,疲惫开始漫过身心,就在这时,与斜阳炊烟相遇。于是长长的风挟裹着落晖,洗去一身的乏累,将心绪也洇染得温柔而恬静。  当时光的印迹泛黄在记忆里,秋天的大草甸依然在回望里飘摇,仿佛那片黑土地上,我
土地是要休息的,它如人一样。  当季节将一床雪袄冰被覆盖在大地上的时候,我知道,这是让土地好好休眠。累了几个季节,长了几季庄稼,也该歇歇了。于是土地在冰封的河流下,在厚厚的雪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瘦了的土地。在梦中渐渐恢复了地力。一觉醒来,又以蓄足了的精力,去催生万物。是啊,没有“地力”的土壤,任何种子也找不到生命的方向。  人也是需要休息的,还需要宁静。宁静是一幅画的底色,单一而纯清,你可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