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 班级管理从“他律”走向“自律”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ch1987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儿童精神成长出发,阐述班级管理中的游戏精神,通过调好班级课程“三原色”,铺设儿童智性发展的跑道;稳固交往“三脚架”,架起人与人情感共融的桥梁;明确学生成长“三层级”,抵达自律自由的境界。
  [关键词] 游戏精神;班级管理;他律;自律
  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在灵魂深处,都深藏着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状态和存在方式”,儿童以实体性的游戏为载体,酝酿形成游戏精神,并以游戏精神指导自己的生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着眼于儿童的个性体现,挖掘其本身孕育着的游戏精神,让他们在游戏化的班级课程中获得精神的成长,在游戏化的班级氛围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完善规划,迎接挑战,生命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一、游戏精神——儿童生命成长的神奇密码
  关于什么是游戏精神,理论界众说纷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赋予游戏的神圣性使得游戏精神开始显现,认为游戏精神集娱乐性、体验性、创造性于一体。伽达默尔认为游戏精神有其自身特有的基本特质,包括自成目的、积极开放、自由想象、大胆创造、平等、结果非功利、自我生成、自我更新。
  本文中的游戏精神是指游戏的内在规则与秩序表达,是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积淀和形成的一种自由自主、和谐共生、超越求真的精神特质。它包括遵规守矩的敬畏之心、乐知好学的主动状态、勇于攀登的超越意识等,有自娱娱人、自主成长、尊重规则、注重过程、敢于创造五个本质特征。游戏精神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人的生活全部过程之中,是童年生活与人生发展的产物,其核心在于人的原始本真和自然天性。它赋予人生命与成长以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
  本文中所讲的游戏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游戏精神是一种自娱娱人的乐活意识,游戏精神是一种守约守信的规则意识,游戏精神是一种协作共生的和合意识,游戏精神是一种磨砺过关斩将的进取意识,游戏精神是一种激发探索真理的求是意识。
  二、调好班级课程“三原色”,铺设儿童智性发展的跑道
  成尚荣先生认为,要为儿童的幸福前行铺设好“跑道”,让儿童在课程里站立起来、快乐地跑起来。游戏化的班级课程可以让儿童在“跑道”上行走得自由而规范,快捷而有效。在游戏化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获得智性发展。
  1.国际理解课程,烙上文化底色
  根据“让每个孩子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世界小公民”的目标,培养儿童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在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树立合作与共存的价值观,形成和平、民主、发展的全球视野和胸怀。引導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每学年以不同国家为主题,从环境、阅读、活动、教研、评价等方面实施国际理解课程。学生根据班级方案分组选择研究项目,合作展开研究,产生思维的碰撞。如中国文化的探究中,学生分“竹文化”“扇文化”“月文化”“桥文化”等各种小组,展开探究活动,每小组经历“阅读——质疑——解惑——构思——讲述——评价”的环节,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强烈的获得感,知识、能力、文化体系得以构建。
  2.班级游戏课程,彰显个性特色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如何“玩”得有意思、有价值,这就要设计多样化、生态化、自主化的班级游戏生活,如传统游戏探究课程、课间游戏课程、创意游戏课程等。当进入游戏状态,儿童沉浸在了“非真实状态”“自我状态”:他们没有成人定义的“游戏目标”,不会顾忌成人如何评价他们,不在乎游戏的结果,而只是处于一种快乐的假象状态,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其中。
  在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中,儿童运用已有经验,与游戏对象交流互动,去观察对方、思考对方、使动对方,不断形成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语言与身体动作去验证自己的判断。当儿童意识到游戏难以为继或“不好玩”,就会调整自己做出新的适应性行为。这种适应性行为,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个体,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游戏的节奏、幻想性、复杂性、专注力及对游戏的坚持性等,这些个体间的差异都和其人格、潜在的智力结构相关,并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我们的社团课程是基于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基于儿童的兴趣和意愿的一种活动方式,是儿童表达自己意愿和兴趣的一种方式,也是形成独特人格的一种途径,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
  作用。
  3.戏剧表演课程,回归阳光本色
  最早的戏剧起源于欧洲的希腊剧,是献给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圆舞合唱,自文艺复兴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分化成以对话为主的话剧、以音乐为主的歌剧和以芭蕾舞为手段的芭蕾三种形式,儿童戏剧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早就有相应的课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展示少年儿童的个性才华,我每学期排练一个戏剧节目,全员参与,人人登上舞台进行表演。有计划地用戏剧表演统领儿童的语文生活,将更好地促进语文学习,教育效果和价值获得最大化。
  我带领学生每学期开展一次戏剧节表演活动,师生共同选取本册(或课外)书本中的一个故事,在“编剧月”“排练月”“演出月”这3个月里,有计划地设计真实的表达情境,让学生能够自由畅快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用大型戏剧的方式让《九色鹿》《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等故事呈现在舞台上,每个儿童都是导演、演员,也是观众。通过多元的表演,每个孩子在舞台上找到了自信,构建了品格内省的体系,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有了多层次、多种类、可选择、适宜的活动,每个儿童有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角色中回归“最真实的自我”。
  三、稳固班级交往“三角架”,架起人与人情感共融的桥梁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意识较强,人际交往中会发生各种摩擦,导致班级氛围不和谐、不阳光。以游戏精神为原点,架起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三脚架”,在互谅、互通、互融的班级中实现交往的自由。   1.情感回音壁,一份心灵契约
  游戏精神是一种自娱娱人的乐活意识,教师与每个学生建立一种心灵契约的关系,就是乐活意识的一种体现。教师的真诚,往往可以给学生以榜样。在《小王子》中,B612星球的玫瑰花和小王子形成了一种真诚相伴的关系。在班级中,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是这样的一种关系。纸质的文字具有私密性,也更加打动人。教师采用便笺、留言条、通信等方式,与学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在学生迷惘、犯错、气馁等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用文字给予鼓励。收到教师的纸条,学生尝试给教师回信,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的“情感热线”有来有往,每个回合会激起心底的阵阵涟漪。学生有受尊重、被爱的满足感,也学会了爱别人。
  2.日记留言区,一块诉说平台
  游戏精神中还含有自主成长的意思。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这样的一个自主成长的平台。在班级中,可以设置一本“班级日记”,由学生轮流写。学生记录班级发生的各种事情,每天快结束时设置一个“留言区”。学生记录班级生活,传阅班级日记,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在留言的过程中,真实的情感得以碰撞,产生了富有童真童趣的共鸣。
  3.明理辩论台,一个情感空间
  儿童每天会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这些情感都要有一个输出的空间。班级生活中要让儿童感受、补偿、体验、享受和宣泄,可以设一个班级辩论台,学生对社会、学校、班级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点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学校举行足球联赛后,我们班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冠军,这让学生愤愤不平,产生了诸多不良情绪。我让学生在辩论台畅所欲言,辨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在不断明理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得到平息,对事情的看法更全面、客观。
  这些沟通方式,都以一种“游戏化”的形式进行,远离说教,回归本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每个人的情感都毫无隔阂,形成稳固的沟通“三脚架”,人人从班级交往中获得一种共融、共鸣、共生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促使学生不断去反思自己的言行,产生自律的意识,为实现心灵自由奠定情感基础。
  四、实现“三层级”螺旋式发展,抵达自律自由的境界
  在课程的引领下,在交往的磨合中,儿童的品格获得潜移默化的发展。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尊重和充分的自由,也与同伴发生各种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自我觉醒和反思的意识。但是,学生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六年的成长中实现拾级而上的螺旋式发展。六年的发展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级,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发展评估、评价,及时做出调整。
  1.第一层级:一、二年级,爱己爱人
  班级建立以爱为基础的生态体系。从儿童自我的角度来看,儿童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在有安全感的班级环境中尽情探索、交流,体会战胜自我的喜悦,全情投入并享受体力、智力、情感上的发展,呈现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从他人角度来看,儿童学会相互欣赏、相互陪伴、相互鼓励。这样的班集体,充满爱的温暖,学生积极认同自己所在的班级同学,也会努力变得更优秀。
  2.第二层级:三、四年级,探索创造
  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儿童心中充满爱,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知更加渴求,创造性潜能得以激发。在自由的班级氛围里,学生敢于表现出对未知的好奇并迈出探索未知的步伐,他们的想法得到他人的关注、接纳和支持,他们的害怕、焦虑、挫败、不知所措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这也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选择去探索未知,获得各种机会并突破自己能力的极限,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思想和思维的自由创造出无限的活跃因子,促进班级朝着更加自由的境界发展。
  3.第三层级:五、六年级,自我成长
  有了低、中学年阶段的奠基,班级形成友爱的氛围,创造的活力让班级进入优质发展的快车道。到了五、六年级,学生进入“自我成长”的快速发展时期。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儿童享受成长的快乐,在学习、成长、挑战自我、和他人建立关系、体验无限喜悦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成长,在探究、发现、交往中不断体验成长的喜悦,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来管理。游戏化的班级组织形式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让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潜能得到发展。班主任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与儿童站在“同一高度”,营造一个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自由领悟、探索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挖掘自身和世界的奥秘。游戏精神是一个无形的法器,以此构建的班集体,有着轻松、平等、自由等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儿童纯良的品性得以濡染,童心舒展的样态得以展现,自由、诗意、幸福的终极目标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许姗姗.君子不器,成己达人——班级文化育人的三个维度[J].中国德育,2021(06).
  [2]苟荪媛.游戏精神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领导力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变革愿景、变革知识和变革技能作为职业教育领导力建设目标框架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领导力”提升主要通过提升多维度“变革愿景”构建能力、基于多元化知识体系拓展变革知识、基于优化管理提升“变革技能”等举措来实现。这些理念和举措充分体现了强调战略思维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知识的学习力与创新力相结合、职业教育管理专业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等特征,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导力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班会背景rn近期通过调查发现,我班有些学生在学校很听话,可在家里却经常与家长顶嘴,不讲理,任凭家长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研究并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
期刊
[摘要] 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该《指南》将“文化育人”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之一。“文化育人”,即利用学校办学理念,因校制宜地创建校园文化,使校园和班级真正成为育人的场所,利用校园和班级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班级文化育人,可以从优化物质环境、制定有效班规和培育优育班风三方面实施。  [关键词] 班级文化育人;途径;物质;制度;精神  班级是校园最基本的
班级是什么?它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还是什么?它还是师生共同生活、成长的家园.rn在我
期刊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是古城扬州瘦西湖畔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清朝扬州最高学府——梅花书院,清朝桐城派文学领袖姚鼐曾任梅花书院掌院,其首次提出的“与
期刊
专业群建设评价是衡量“双高”建设绩效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专业群建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专业群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界对专业群建设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专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是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呼应国家政策指向的现实规约,同时能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
[摘要] 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表现和成长的综合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各种定量评价的有效补充。本文从学生对期末评语的心理期待出发,以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立足点,创设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评语模式, 做大班级管理的格局,让评语成为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故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成长期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心理治愈作用。  [关键词] 期末评语;格局观;实践
[摘要] 课堂育德是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关键场所和平台,它是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时,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价值,将设计融入课堂教学中,让立德树人在课堂落地生根的教育活动。但目前课堂育德还存在教师育德意识淡薄、育德观念偏差以及育德方式固化等问题。本文从课堂育德的核心要义、课堂育德的现实问题和课堂育德的策略探究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 课堂育德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与普通高校共同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文章以《H省2020年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为切入点,发现高职院校当前仍不同程度存在竞争优势不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充分、师资队伍不稳定、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不强、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大背景下,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构建外促内生的多路径模式,通过“变思想、建机制、搭平台、夯内涵、转评价”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育人质量,增强其适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