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出游经历不是很多,有一个地方,却让我心心念念不忘。这个地方,就是大学校园。我去过的大学校园也不是很多,国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南大学,韩国首尔的梨花女子大学也去过的。每次在这些大学里行走,倾听这些大学校园的“语言”,都有一种关于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的感动,虽然我对其理解还很肤浅。
去清华大学是在十几年前,那个时候,女儿正在读高中,我也在学校教书。那些年,图书市场上有两本书,一本叫《在清华等你》,一本叫《在北大等你》,书的作者是各省市考上清华北大的状元,他们进入了大学以后,写自己的高考经历,写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看了很是喜欢,就买来给女儿读,也推荐给我的学生。我对学生说,读这本书,不是说你一定真的要考进清华北大,你能够在书里得到的,一是这些高考状元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体会,二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激励,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镜子。
那时还有一本书,叫《清华园的故事》,我也买了给女儿看。因为这些缘由,对于清华北大,我就有了一种崇拜的感觉,总想有机会定要去看看。那一年,正好有机会去北京参加一个全国高考研讨会,会议休息期间,我在一位学生的陪同下去了清华大学。在这之前,我对清华大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桐书写的“清华园”三个字的校门,还有毛主席后来书写的“清华大学”四个字的校门。那个初冬的上午,当我站在写有“清华园”三个字的大门下面,一时间,竟有了一点恍惚的感觉。那个上午,学生陪我在清华闲转,我们还去寻找朱自清《荷塘月色》里写到的清华荷塘。我的印象里,清华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各种教学、生活、运动设施,虽然在清华的匆匆一瞥不能够使我哪怕稍微深刻认识一下清华,但校园无声的“语言”还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南京大学我去的次数就多了,女儿进入南大后,先是就读于南大浦口校区,后来又转到鼓楼。我每次去南大,都喜欢在校园里随便转转,每次看到汉口路上南京大学正门上毛主席题写的“南京大学”四个字,内心就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也为孩子能够在这里读书而欣慰。南京大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有它的建筑和文化,著名的北大楼、小礼堂、数学系大楼,还有南园,都是我流连忘返的地方。而我对南大最深的印象,还是校园里的宣传橱窗。我一直以为,学校里面的宣傳橱窗,就是校园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传达着学校的精神和文化,传达着学校的理想和追求,传达着学校的昨天、今天和它的未来。我每次在南大闲转的时候,一定会在它的宣传橱窗前做长时间的停留,看里面的各种文字,有做学术讲座的,有学生的社会实践汇报的,有文艺体育展示的,有各种考研辅导信息的,还有许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每次驻足在这些文字和图片面前,看学者的风采和学子的青春年华,我就想,倘为燕雀,眼界或者就在低矮的林间,而如果是鸿鹄,其志大概就会飞天了吧?我在南大校园里行走的时候,也想,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以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原来也可以是这样的,而我们自己,也可以有更好的努力。
那年去韩国,到了首尔,去了梨花女子大学。在去韩国之前,我在网上做了一些功课,里面就看到了许多关于梨花女子大学的文字介绍,那时,就心向往之。梨花女子大学在首尔市中心,学校没有校门,门外的墙上刻有学校的校徽,有青年人在以校徽为背景拍照。去的时候,正好是下午上课的时候,各种肤色的教师走下大楼的台阶,往教室而去,很多学生身背背包匆匆走在去往教室的路上,校园里的这一幕,满是青春的亮色。和中国的大学校园一样,里面也有很多的公告栏,上面贴满了韩文和英文的公告,我不懂那些文字,但还是很有兴趣地看看,想象着里面的内容。在校园里行走的时候,我对同行的人说,一个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校园读书,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应该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大学校园的“语言”,博大精深。我是这些校园的匆匆过客,但每一次在里面的经过,都好像是在听校园给我上课。上课的内容,关乎校园的历史、关乎校园的文化、关乎校园的追求。这些课的内容,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是弥足珍贵。
(编辑 凤池)